一体化的锁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12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公开了一体化的锁芯结构,包括有锁壳,所述锁壳内转动设置有锁胆,所述锁胆上设置有供钥匙插入的钥匙孔,所述锁壳分为前锁壳和后锁壳,所述前锁壳和后锁壳之间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中设有拨拖,所述拨拖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前锁壳和后锁壳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所述锁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第一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使得所述锁胆相对锁壳转动,所述锁胆的正面上设有与所述钥匙孔相通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钥匙的牙花配合的配合组件,所述钥匙通过配合组件的控制所述主锁定销组件带动所述拨拖转动从而实现锁芯的锁定或解锁,这样结构简单,而且制造成本低且安全系数高。

Integrated lock cylinder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lock cylinder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lock case, a lock case is rotationally arranged in the lock case, a key hole for key insertion is arranged on the lock case, the lock case is divided into a front lock case and a rear lock case, an opening groov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lock case and the rear lock case, the open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pull, the pu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sistent perforation, the front lock case and the rear lock case The lock case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econd through hole and a third through hole one by one. The lock case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third through hole in turn to make the lock case rotate relative to the lock case. The front of the lock c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holding groove which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key hole, and the second hold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matching component which is matched with the toothflower of the key The key can realize the locking or unlocking of the lock cylinder by controlling the main locking pin assembly to drive the dial and drag to rotate, which is simple in structure, low in manufacturing cost and high in safety f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的锁芯结构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锁具,特别是一体化的锁芯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锁芯的结构是分为前锁壳和后锁壳,各个锁壳中都设置有锁胆,正确钥匙插入其一锁胆就可以转动锁胆联动拨拖进行开锁,这样要求两个锁胆进行锁定则需在各个锁壳内均安装有配合锁定组件。这样会存在如下几点缺陷:1、前锁壳和后锁壳都要安装有锁胆和零部件,这样锁芯结构的需要的装配零部件也较多,从而导致加工成本升高;其还需要在各个锁壳内都组装配合锁定组件,增加了工人们装配时间从而降低装配的效率。2、只有单一的配合锁定组件对锁胆进行锁定,这样的锁芯结构易被技术开启且防盗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一体化的锁芯结构,其结构简单、易装配且安全系数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化的锁芯结构,包括有锁壳,所述锁壳内转动设置有锁胆,所述锁胆上设置有供钥匙插入的钥匙孔,所述锁壳分为前锁壳和后锁壳,所述前锁壳和后锁壳之间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中设有拨拖,所述拨拖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前锁壳和后锁壳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所述锁胆均与所述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相适配,所述锁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第一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使得所述锁胆相对锁壳转动,所述锁胆的正面上设有与所述钥匙孔相通的第一容置槽,所述锁胆上设置有带动所述拨拖联动的且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主锁定销组件,所述锁胆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钥匙孔和第一容置槽相通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钥匙的牙花配合的配合组件,所述主锁定销组件包括有主锁定销和第一弹簧,所述主锁定销设置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向下侧延伸设置有配合部,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内壁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斜口槽或/和所述第三贯穿孔的内壁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且与第一斜口槽相对准的所述第二斜口槽,当锁定时,所述第一弹簧所述卡合部的一侧卡入所述第一斜口槽中或/和所述第一弹簧作用所述卡合部的另一侧卡入所述第二斜口槽中,在解锁时,所述卡合部脱离所述第一斜口槽或/和所述卡合部脱离所述第二斜口槽的卡合后并完全收入所述第一容置槽中使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配合组件配合解锁。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卡合部的上方设有与所述卡合部固定连接的联动部,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内壁设有供所述联动部嵌入的凹槽使得锁胆转动时带动所述拨拖联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两槽壁均开设有沿其深度方向的限位槽,所述配合部横向穿设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卡设在两所述限位槽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配合组件包括有若干页片组,每组所述页片组包括有若干的页片,所述页片设有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容置槽中的凸起块,所述凸起块的两侧均设有缺口,当插入所述钥匙,所述钥匙的牙花驱动所述页片进行横向移动使所述凸起块纵向对齐排成一凸起条以及两所述缺口一一对应地纵向对齐排成两个让位缺口槽,当所述钥匙驱动所述锁胆转动时,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凸起条配合或/和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让位缺口槽配合,所述配合组件还包括有第二弹簧,当拔出钥匙后,所述第二弹簧作用每组所述页片组中的页片相互错开。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页片组件的组数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个数相等,每组所述页片组包括有三个相互叠合的所述页片,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作用一外侧所述页片上,另一端作用另一外侧所述页片上。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位于锁胆的外周面上和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两侧设有与所述钥匙孔相通的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容置槽中设有副锁定销组件,所述副锁定销组件包括有副锁定销和带动所述副锁定销进行复位的第三弹簧,所述副锁定销与所述后锁壳间设有用于所述锁胆相对于所述后锁壳进行锁定或解锁的卡合机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副锁定销外侧的卡凸和设置在所述副锁定销内侧的且伸入到钥匙孔内的伸出块,所述第三贯穿孔的内壁设有沿所述第三贯穿孔的轴线方向延伸的且与所述卡凸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第三贯穿孔的内壁上设有围绕所述第三贯穿孔的轴线延伸的且与所述卡凸相适配的弧型凹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弧型凹槽相交错,在锁定状态时,所述卡凸的部分卡入所述滑槽中,当插入所述钥匙,所述钥匙的插入端抵触所述伸出块并带动从所述卡凸从滑槽移动至所述滑槽与弧型凹槽的相交处使所述锁胆相对于所述锁壳转动解锁,当在锁定状态时拔出钥匙后,所述第三弹簧带动所述卡凸从所述滑槽与弧型凹槽的相交处滑入所述滑槽中使所述锁胆相对于锁壳进行锁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副锁定销上并伸出所述第三容置槽外的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卡合部上的凹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副锁定销内侧且伸入到钥匙孔内的伸出块,所述第三贯穿孔的内壁设有围绕所述第三贯穿孔的轴线方向延伸的且与所述凹口相适配的弧型凸条,所述弧型凸条设有让位缺口,当插入所述钥匙,所述钥匙的前端抵触所述伸出块并带动所述凹口移动至所述让位缺口处使所述锁胆相对于所述锁壳转动解锁,当锁胆在锁定位置时拔出钥匙后,所述复位弹簧带动所述副锁定销进行复位使得所述卡合部卡嵌在所述让位缺口处从而实现所述锁胆相对于所述锁壳进行锁定。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创造中是一锁胆穿过所述前锁壳和后锁壳成一体化锁芯结构,钥匙通过配合组件的控制所述主锁定销组件带动所述拨拖转动从而实现锁芯的锁定或解锁,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制作成本低、易装配且安全系数高。2、当所述锁胆位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卡合部的一侧保持卡入所述第一斜口槽中,所述卡合部的另一侧保持卡入所述第二斜口槽中,除了有主锁定销进行锁定之外,本专利技术创造还增加了副锁定销组件对锁芯结构的锁定从而进一步了增强锁芯的防爆力开启和防技术开启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结构示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爆炸图之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爆炸图之二;图4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A-A处的剖视图;图6是图4的B-B处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侧视图;图8是图7的C-C处的剖视图;图9是图7的D-D处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创造配合组件结构示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创造锁壳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卡合结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E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附图1-13所示,一体化的锁芯结构,包括有锁壳(11),所述锁壳(11)内转动设置有锁胆(12),所述锁胆(12)上设置有供钥匙(13)插入的钥匙孔(14),所述锁壳(11)分为前锁壳(111)和后锁壳(112),所述前锁壳(111)和后锁壳(112)之间设有开口槽(15),所述开口槽(15)中设有拨拖(16),所述拨拖(16)设置有第一贯穿孔(161),所述前锁壳(1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的锁芯结构,包括有锁壳(11),所述锁壳(11)内转动设置有锁胆(12),所述锁胆(12)上设置有供钥匙(13)插入的钥匙孔(14),所述锁壳(11)分为前锁壳(111)和后锁壳(112),所述前锁壳(111)和后锁壳(112)之间设有开口槽(15),所述开口槽(15)中设有拨拖(16),所述拨拖(16)设置有第一贯穿孔(161),所述前锁壳(111)和后锁壳(112)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二贯穿孔(113)和第三贯穿孔(114),所述锁胆(12)均与所述第一贯穿孔(161)、第二贯穿孔(113)和第三贯穿孔(114)相适配,所述锁胆(1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113)、第一贯穿孔(161)和第三贯穿孔(114)使得所述锁胆(12)相对锁壳(11)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胆(12)的正面上设有与所述钥匙孔(14)相通的第一容置槽(121),所述锁胆(12)上设置有带动所述拨拖(16)联动的且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21)的主锁定销组件(2),所述锁胆(12)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钥匙孔(14)和第一容置槽(121)相通的第二容置槽(122),所述第二容置槽(122)中设置有与所述钥匙(13)的牙花配合的配合组件(3),所述主锁定销组件(2)包括有主锁定销(21)和第一弹簧(22),所述主锁定销(21)设置卡合部(212),所述卡合部(212)的向下侧延伸设置有配合部(213),所述第二贯穿孔(113)的内壁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斜口槽(115)或/和所述第三贯穿孔(114)的内壁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且与第一斜口槽(115)相对准的所述第二斜口槽(116),当锁定时,所述第一弹簧(22)所述卡合部(212)的一侧卡入所述第一斜口槽(115)中或/和所述第一弹簧(22)作用所述卡合部(212)的另一侧卡入所述第二斜口槽(116)中,在解锁时,所述卡合部(212)脱离所述第一斜口槽(115)或/和所述卡合部(212)脱离所述第二斜口槽(116)的卡合后并完全收入所述第一容置槽(121)中使所述配合部(213)与所述配合组件(3)配合解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的锁芯结构,包括有锁壳(11),所述锁壳(11)内转动设置有锁胆(12),所述锁胆(12)上设置有供钥匙(13)插入的钥匙孔(14),所述锁壳(11)分为前锁壳(111)和后锁壳(112),所述前锁壳(111)和后锁壳(112)之间设有开口槽(15),所述开口槽(15)中设有拨拖(16),所述拨拖(16)设置有第一贯穿孔(161),所述前锁壳(111)和后锁壳(112)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二贯穿孔(113)和第三贯穿孔(114),所述锁胆(12)均与所述第一贯穿孔(161)、第二贯穿孔(113)和第三贯穿孔(114)相适配,所述锁胆(1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113)、第一贯穿孔(161)和第三贯穿孔(114)使得所述锁胆(12)相对锁壳(11)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胆(12)的正面上设有与所述钥匙孔(14)相通的第一容置槽(121),所述锁胆(12)上设置有带动所述拨拖(16)联动的且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21)的主锁定销组件(2),所述锁胆(12)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钥匙孔(14)和第一容置槽(121)相通的第二容置槽(122),所述第二容置槽(122)中设置有与所述钥匙(13)的牙花配合的配合组件(3),所述主锁定销组件(2)包括有主锁定销(21)和第一弹簧(22),所述主锁定销(21)设置卡合部(212),所述卡合部(212)的向下侧延伸设置有配合部(213),所述第二贯穿孔(113)的内壁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斜口槽(115)或/和所述第三贯穿孔(114)的内壁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且与第一斜口槽(115)相对准的所述第二斜口槽(116),当锁定时,所述第一弹簧(22)所述卡合部(212)的一侧卡入所述第一斜口槽(115)中或/和所述第一弹簧(22)作用所述卡合部(212)的另一侧卡入所述第二斜口槽(116)中,在解锁时,所述卡合部(212)脱离所述第一斜口槽(115)或/和所述卡合部(212)脱离所述第二斜口槽(116)的卡合后并完全收入所述第一容置槽(121)中使所述配合部(213)与所述配合组件(3)配合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的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212)的上方设有与所述卡合部(212)固定连接的联动部(211),所述第一贯穿孔(161)的内壁设有供所述联动部(211)嵌入的凹槽(162)使得锁胆(12)转动时带动所述拨拖(16)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体化的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21)的两槽壁均开设有沿其深度方向的限位槽(125),所述配合部(213)横向穿设限位销(124),所述限位销(124)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卡设在两所述限位槽(125)中。


4.根据权利要求2述一体化的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组件(3)包括有若干页片组(31),每组所述页片组(31)包括有若干的页片,所述页片设有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容置槽(121)中的凸起块(312),所述凸起块(312)的两侧均设有缺口(313),当插入所述钥匙(13),所述钥匙(13)的牙花驱动所述页片进行横向移动使所述凸起块(312)纵向对齐排成一凸起条(314)以及两所述缺口(313)一一对应地纵向对齐排成两个让位缺口槽(315),当所述钥匙(13)驱动所述锁胆(12)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绍纲曾雄飞罗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