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喻婷专利>正文

一种钢管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789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移动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移动架和设置在两个移动架之间用于连接两个移动架的支撑梁;移动架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底部的行走轮、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提升部件;支撑架呈开口向下设置的U形,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和垂直设置在横梁底部两侧的立柱,行走轮转动安装在立柱的底端;提升部件包括设置在横梁上的千斤顶、提升杆、以及设置在提升杆底端与提升杆轴线垂直的承载杆;提升杆竖直滑动穿设在横梁上,承载杆位于支撑架的开口内设置,提升杆的顶端水平设置有一端向外伸出的端杆,千斤顶的活塞杆顶端抵住端杆的底部表面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能。

A steel pipe mov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el pipe mov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wo relatively arranged moving frames and a support beam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moving frames for connecting the two moving frames; the moving frame comprises a support frame, a walking wheel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frame, and a lifting part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frame; the support frame is U-shaped arranged with an opening downward, including a horizontal beam and a vertical setting At the columns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crossbeam, the walking wheel rotates and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the lifting components include a jack set on the crossbeam, a lifting rod, and a bearing rod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lifting ro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lifting rod; the lifting rod slides vertically through the crossbeam, the bearing rod is set in the opening of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top of the lifting rod is horizontally set with one end extending outwards The top end of the piston rod of the jack is set against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end ro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improved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reduced construction cost and improved construction safety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移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施工现场,通常会需要搬运大型钢管,而现有的比较常用的方式一般是利用叉车或人工进行搬运,使用叉车搬运施工成本较高,叉车操作难度较大,易受现场环境的限制,移动不便;完全以人工之力搬运钢管,人力消耗量大,施工效率低,施工危险性高,操作不便,这就给相关的施工程序造成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移动装置,在搬运大型钢管时更加节约人力,操作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钢管移动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移动架和设置在两个移动架之间用于连接两个移动架的支撑梁;所述移动架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底部的行走轮、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提升部件;所述支撑架呈开口向下设置的U形,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和垂直设置在横梁底部两侧的立柱,所述行走轮转动安装在立柱的底端;所述提升部件包括设置在横梁上的千斤顶、提升杆、以及设置在提升杆底端与提升杆轴线垂直的承载杆;所述提升杆竖直滑动穿设在横梁上,所述承载杆位于支撑架的开口内设置,所述提升杆的顶端水平设置有一端向外伸出的端杆,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顶端抵住端杆的底部表面设置。进一步,所述支撑梁为可伸缩结构,包括套管和穿设置在套管内的伸缩杆,所述套管和伸缩杆上开设有相互对应的螺纹孔,其中一个螺纹孔内螺接有用于将套管和伸缩杆相互固定的螺栓。进一步,所述套管为方形管,所述伸缩杆为方钢。进一步,所述提升杆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承载杆穿设在连接管内并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所述行走轮通过安装座转动安装在立柱上,所述安装座顶端设置有轴承,所述立柱底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设在轴承内。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安装座转弯的脚踏杆,所述脚踏杆水平向外延伸设置。进一步,所述立柱外侧壁顶部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推动杆。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内对称设置有两根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一端设置在横梁底部中间位置、另一端设置在立柱的内侧壁中间位置。进一步,所述承载杆的轴线与支撑架的竖向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千斤顶将提升杆以后,插入钢管两端内的承载杆将钢管抬离地面,然后人工手动推动推动杆,即可移动钢管,由于承载杆固定,因此在搬运过程中钢管能够保持稳定,同时,安装座转动安装在支撑架底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转向,使搬运更加方便,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能。支撑梁的长度可以调整,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钢管的搬运要求,使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管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管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其中,移动架1、支撑梁2、支撑架3、行走轮4、千斤顶5、提升杆6、承载杆7、端杆8、套管9、伸缩杆10、螺纹孔11、连接管12、安装座13、脚踏杆14、推动杆15、斜撑杆16、钢管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钢管移动装置,用于移动搬运大尺寸的钢管17,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移动架1和设置在两个移动架1之间用于连接两个移动架1的支撑梁2;移动架1包括支撑架3、设置在支撑架3底部的行走轮4、以及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提升部件;支撑架3呈开口向下设置的U形,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和垂直设置在横梁底部两侧的立柱,行走轮4转动安装在立柱的底端;提升部件包括设置在横梁上的千斤顶5、提升杆6、以及设置在提升杆6底端与提升杆6轴线垂直的承载杆7,承载杆7的轴线与支撑架3的竖向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设置;提升杆6竖直滑动穿设在横梁上,承载杆7位于支撑架3的开口内设置,提升杆6的顶端水平设置有一端向外伸出的端杆8,千斤顶5的活塞杆顶端抵住端杆8的底部表面设置。支撑梁2为可伸缩结构,包括套管9和穿设置在套管9内的伸缩杆10,套管9和伸缩杆10上开设有相互对应的螺纹孔11,其中一个螺纹孔11内螺接有用于将套管9和伸缩杆10相互固定的螺栓。套管9为方形管,伸缩杆10为方钢。提升杆6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12,承载杆7穿设在连接管12内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将支撑梁2的长度按照待搬运的钢管的长度大致设置好以后,将承载杆7的承载端设置在钢管内,再将承载杆7和连接管12固定即可使两根承载杆7分别位于钢管两端内部。行走轮4通过安装座13转动安装在立柱上,安装座13顶端设置有轴承,立柱底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连接柱,连接柱穿设在轴承内,以实现安装座13与立柱之间的可转动连接,便于安装座13转向。安装座13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安装座13转弯的脚踏杆14,脚踏杆14水平向外延伸设置。立柱外侧壁顶部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推动杆15。支撑架3内对称设置有两根斜撑杆16,斜撑杆16的一端设置在横梁底部中间位置、另一端设置在立柱的内侧壁中间位置。斜撑杆16用于增强支撑架3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千斤顶5将提升杆6以后,插入钢管17两端内的承载杆7将钢管17抬离地面,然后人工手动推动推动杆15,即可移动钢管17,由于承载杆7固定,因此在搬运过程中钢管能够保持稳定,同时,安装座13转动安装在支撑架3底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转向,使搬运更加方便,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能。支撑梁2的长度可以调整,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钢管的搬运要求,使用范围更广。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专利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移动架(1)和设置在两个移动架(1)之间用于连接两个移动架(1)的支撑梁(2);/n所述移动架(1)包括支撑架(3)、设置在支撑架(3)底部的行走轮(4)、以及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提升部件;所述支撑架(3)呈开口向下设置的U形,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和垂直设置在横梁底部两侧的立柱,所述行走轮(4)转动安装在立柱的底端;/n所述提升部件包括设置在横梁上的千斤顶(5)、提升杆(6)、以及设置在提升杆(6)底端与提升杆(6)轴线垂直的承载杆(7);所述提升杆(6)竖直滑动穿设在横梁上,所述承载杆(7)位于支撑架(3)的开口内设置,所述提升杆(6)的顶端水平设置有一端向外伸出的端杆(8),所述千斤顶(5)的活塞杆顶端抵住端杆(8)的底部表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移动架(1)和设置在两个移动架(1)之间用于连接两个移动架(1)的支撑梁(2);
所述移动架(1)包括支撑架(3)、设置在支撑架(3)底部的行走轮(4)、以及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提升部件;所述支撑架(3)呈开口向下设置的U形,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和垂直设置在横梁底部两侧的立柱,所述行走轮(4)转动安装在立柱的底端;
所述提升部件包括设置在横梁上的千斤顶(5)、提升杆(6)、以及设置在提升杆(6)底端与提升杆(6)轴线垂直的承载杆(7);所述提升杆(6)竖直滑动穿设在横梁上,所述承载杆(7)位于支撑架(3)的开口内设置,所述提升杆(6)的顶端水平设置有一端向外伸出的端杆(8),所述千斤顶(5)的活塞杆顶端抵住端杆(8)的底部表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为可伸缩结构,包括套管(9)和穿设置在套管(9)内的伸缩杆(10),所述套管(9)和伸缩杆(10)上开设有相互对应的螺纹孔(11),其中一个螺纹孔(11)内螺接有用于将套管(9)和伸缩杆(10)相互固定的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9)为方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喻婷
申请(专利权)人:杨喻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