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777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定密封舱壁,并确定密封舱壁上临时工艺孔的形状;按照确定的临时工艺孔形状在密封舱壁上规划一圈内环线和一圈外环线;在内环线和外环线之间确定两个以上过桥连接,各过桥连接沿着内环线的外周侧间隔布置,内环线、外环线以及任意相邻两个过桥连接围成切割部;通过开孔设备将各切割部割除;安装密封舱壁并在对密封舱室内进行施工作业之前割除各过桥连接;对切割后遗留在密封舱壁上的过桥连接残余进行打磨、以形成临时工艺孔。通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孔作业方法,减轻了后续开孔工序和回封工序的作业强度,简化了现场作业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A method of temporary technological hole opening in ship bulkhea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opening a temporary process hole of a ship bulkhead.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electing the sealing bulkhead and determining the shape of the temporary process hole on the sealing bulkhead; planning one circle of inner ring line and one circle of outer ring line on the sealing bulkhead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ed shape of the temporary process hole; determining more than two bridg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inner ring line and the outer ring line, each bridge connection is arranged along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inner ring line, the inner ring line, the outer ring line and any adjacent ones The two bridge connections are enclosed into cutting parts; each cutting part is cut off by the opening equipment; each bridge connection is cut off before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sealed bulkhead and the 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sealed cabin; the residual bridge connection left on the sealed bulkhead after cutting is polished to form a temporary process hole. By adopting the opening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he operation intensity of the subsequent opening process and the resealing process is reduced, the field operation process is simplified, and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
,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船舶的首尾等线型变化较大的区域大都设置有一些密封舱室,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为了满足工作人员进入这些密封舱室施工作业的要求,这些密封舱室的舱壁上需要开设一些临时工艺孔,当施工完成后需要将这些临时工艺孔进行回封、以保证密封舱室的密封性。目前这些临时工艺孔的开设大都为人工开设,开孔之前,需要首先在相应的舱壁上绘制临时工艺孔的开设位置,然后需要操作工人通过人工切割的方式在舱壁上进行开孔作业,当施工完成后,还需要操作工人在相应的封板上手工开设焊接坡口、以方便后续的临时工艺孔焊接回封作业。上述人工开孔方式一方面由于开孔工序、回封工序步骤较多,牵涉工种较杂,使得临时工艺孔的开设和回封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手工开孔的不确定性,还容易造成开孔形状不统一,临时工艺孔的开设不能实现标准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舱壁临时工艺孔的开设工序复杂、效率低下且无法保证开孔标准的统一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定密封舱壁,并确定密封舱壁上临时工艺孔的形状;S2:按照确定的临时工艺孔形状在密封舱壁上规划一圈内环线和一圈外环线;S3:在内环线和外环线之间确定两个以上过桥连接,各过桥连接沿着内环线的外周侧间隔布置,内环线、外环线以及任意相邻两个过桥连接围成切割部;S4:通过开孔设备将各切割部割除;S5:安装密封舱壁并在对密封舱室内进行施工作业之前割除各过桥连接;S6:对切割后遗留在密封舱壁上的过桥连接残余进行打磨、以形成临时工艺孔。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7:按照确定的临时工艺孔形状加工对应的封板。进一步地,在步骤S7中还包括对封板的至少一边加工焊接坡口。进一步地,所述焊接坡口的角度为30°~60°。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8:在对密封舱室内施工完成后,通过封板对临时工艺孔进行焊接回封。进一步地,所述内环线和外环线的间距介于5mm~15mm。进一步地,所述过桥连接的宽度介于10mm~40mm。进一步地,所述内环线和外环线均为腰型,所述腰型的长度在使用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布置。进一步地,所述过桥连接有两个,两个过桥连接对称布置在内环线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开孔设备为数控设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开孔作业方法,大大简化了后续开孔工序的难度,通过割除各个过桥连接即可完成临时作业孔的开设,此外,由于过桥连接的设置和封板的加工均是在板材下料加工阶段完成的,这极大的减轻了后续开孔工序和回封工序的作业强度,简化了现场作业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一定程度上还消除了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另外,由于临时工艺孔是事先预留好的,临时工艺孔的孔型是能够事先精确加工的,这实现了孔型的标准化、统一化加工,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临时工艺孔的自动化、流水线化生产过程,使得临时工艺孔的孔型美观、造价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密封舱室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密封舱室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设的临时工艺孔结构示意图。图中,1-密封舱壁,2-临时工艺孔,201-过桥连接,202-内环线,203-外环线,204-切割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2开孔作业方法(以下简称开孔作业方法)。开孔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定密封舱壁1,并确定密封舱壁1上临时工艺孔2的形状。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选定的密封舱壁1的编号为FR29,密封舱壁1内为密封空间。本实施例中确定的临时工艺孔2的形状为腰型,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施工人员进出临时工艺孔2,本实施例中,在确定临时工艺孔2时需要考虑腰型长度的朝向,即应保证临时工艺孔2在使用过程中的腰型长度方向是处于竖直方向的。S2:按照确定的临时工艺孔2形状在密封舱壁1上规划一圈内环线202和一圈外环线203。具体而言,由于本实施例中确定的临时工艺孔2为腰型,相适应的,本实施例中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的形状也为腰型,本实施例中内环线202位于外环线203内,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的形状相似,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大小的不同。本实施例中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同心布置,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整体形成椭圆环状。本实施例中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的垂直间距为8mm,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的垂直间距可以为5mm~15mm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为5mm、6mm、7mm、9mm、11mm、12mm、14mm、15mm等。S3:在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之间确定两个以上过桥连接201,各过桥连接201沿着内环线202的外周侧间隔布置,内环线202、外环线203以及任意相邻两个过桥连接201均在密封舱壁1上围成切割部204。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过桥连接201共设置有两个,两个过桥连接201对称设置在内环线202的两侧,由于各切割部204是需要切除的,本实施例中各过桥连接201即为切割后连接在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之间的密封舱壁1遗留部分。具体如图3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之间的过桥连接201可以设置有三个、四个、五个等,这些过桥连接201沿着内环线202的外周侧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过桥连接201的连接强度,过桥连接201的宽度为20mm,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桥连接201的宽度可以为10mm~40mm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为10mm、15mm、25mm、30mm、40mm等。之所以将过桥连接201的宽度设置在该范围内,一方面是基于连接强度的考虑,另一方面还应保证过桥连接201在后期容易切割,打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过桥连接201的宽度即为相邻两个切割部204之间的间距。S4:通过开孔设备将各切割部204割除。具体而言,由于本实施例中过桥连接201设置有两个,则由各过桥连接201分隔成的切割部204也对应有两个,具体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切割部204均为U型且U型开口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开孔设备为数控设备(数控机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常见的加工机床。加工时通过向数控设备中输入相应的程序命令,即可控制切割机将各切割部204割除。S5:安装密封舱壁1并在对密封舱室内进行施工作业之前割除各过桥连接201。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密封舱壁1在加工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选定密封舱壁(1),并确定密封舱壁(1)上临时工艺孔(2)的形状;/nS2:按照确定的临时工艺孔(2)形状在密封舱壁(1)上规划一圈内环线(202)和一圈外环线(203);/nS3:在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之间确定两个以上过桥连接(201),各过桥连接(201)沿着内环线(202)的外周侧间隔布置,内环线(202)、外环线(203)以及任意相邻两个过桥连接(201)围成切割部(204);/nS4:通过开孔设备将各切割部(204)割除;/nS5:安装密封舱壁(1)并在对密封舱室内进行施工作业之前割除各过桥连接(201);/nS6:对切割后遗留在密封舱壁(1)上的过桥连接(201)残余进行打磨、以形成临时工艺孔(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定密封舱壁(1),并确定密封舱壁(1)上临时工艺孔(2)的形状;
S2:按照确定的临时工艺孔(2)形状在密封舱壁(1)上规划一圈内环线(202)和一圈外环线(203);
S3:在内环线(202)和外环线(203)之间确定两个以上过桥连接(201),各过桥连接(201)沿着内环线(202)的外周侧间隔布置,内环线(202)、外环线(203)以及任意相邻两个过桥连接(201)围成切割部(204);
S4:通过开孔设备将各切割部(204)割除;
S5:安装密封舱壁(1)并在对密封舱室内进行施工作业之前割除各过桥连接(201);
S6:对切割后遗留在密封舱壁(1)上的过桥连接(201)残余进行打磨、以形成临时工艺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7:按照确定的临时工艺孔(2)形状加工对应的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还包括对封板的至少一边加工焊接坡口。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刘亚李展龙刘正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