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胆降温组件和电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63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胆降温组件和电压力锅,锅胆降温组件包括锅胆、散热环和多个热电制冷片,散热环套设在锅胆的侧壁外,热电制冷片位于锅胆的侧壁与散热环之间,热电制冷片的冷端与锅胆的侧壁接触,热电制冷片的热端与散热环接触,多个热电制冷片在锅胆的周向上依次分布。锅胆中的热量能够被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热电制冷片的冷端快速吸收后,传导至各个热电制冷片的热端,然后通过散热环扩大散热面积后将热量快速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而基于散热环套设在锅胆外,热电制冷片位于锅胆与散热环之间,不用设置其他的热交换管路或者其他复杂结构,控制了整体体积。而且利用热电制冷片和散热环来实现散热过程,不会存在噪音。

Cooling components and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ot container cooling component and an electric pressure pot. The pot container cool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pot container, a heat dissipation ring and a plurality of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sheets. The heat dissipation ring is sleeved outside the side wall of the pot container, the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shee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ide wall of the pot container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ring, the cold end of the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shee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pot container, the hot end of the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shee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heat dissipation ring, and a plurality of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sheets are in the pot containe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m is in turn upward. The heat in the pot can be quickly absorbed by the cold ends of multiple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sheets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the upward direction, and then transmitted to the hot ends of each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sheet. Then, the heat can be quickly spread to the air through the heat ring to exp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area,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rapid cooling.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heat dissipation ring is set outside the pot, and the thermoelectric cooling shee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pot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ring, the overall volume is controlled without other heat exchange pipelines or other complex structures. In addition, thermoelectric cooling fins and rings are used to realize heat dissipation without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胆降温组件和电压力锅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胆降温组件和电压力锅。
技术介绍
电压力锅通过提供高压环境,使得食物能够在高温环境下被快速烹熟。节约烹饪时间,提升食物口感。但是高温高压环境下将食物煮熟后,需要泄压完成才能够开盖。基于烹煮过程中需要保障高温环境,在烹煮完成后,一般降温过程较慢,开盖等待时间较长。基于此,一般通过水冷降压法实现电压力锅的快速降温,但是会存在锅体体积大,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锅胆降温组件和电压力锅,在控制锅体体积的同时,实现快速降温,且不会产生噪音。一种锅胆降温组件,包括锅胆、散热环和多个热电制冷片,所述散热环套设在所述锅胆的侧壁外,所述热电制冷片位于所述锅胆的侧壁与所述散热环之间,所述热电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锅胆的侧壁接触,所述热电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散热环接触,多个热电制冷片在所述锅胆的周向上依次分布。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锅胆降温组件,通过在所述锅胆外套设所述散热环,然后将所述热电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锅胆接触,所述热电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散热环接触。从而使用过程中,所述锅胆中的热量能够被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所述热电制冷片的冷端快速吸收后,传导至各个所述热电制冷片的热端,然后通过所述散热环扩大散热面积后将热量快速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而基于所述散热环套设在所述锅胆外,所述热电制冷片位于所述锅胆与所述散热环之间,不用设置其他的热交换管路或者其他复杂结构,控制了整体体积。而且利用所述热电制冷片和所述散热环来实现散热过程,不会存在噪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热电制冷片沿着所述锅胆的侧壁紧密排布形成热电制冷环,所述热电制冷环的环形冷端与所述锅胆接触,所述热电制冷环的环形热端与所述散热环接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冷端与所述锅胆之间设有导热环,所述导热环的内侧面与所述锅胆的侧壁贴合,所述导热环的外侧面与所述环形冷端贴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冷端与所述锅胆的侧壁贴合,所述环形热端与所述散热环贴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热电制冷片在所述锅胆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环为铝合金环。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上述的锅胆降温组件,所述锅体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锅胆降温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锅体的底壁设有散热进风孔,所述锅体的侧壁设有散热出风孔。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锅胆降温组件,在控制锅体体积的同时,实现快速降温,且不会产生噪音。且在所述锅体的底壁上进一步设置散热进风孔,在所述锅体的侧壁上进一步设置散热出风孔,从而使得所述锅体中的空气能够流通,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环的散热效率,减少降温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出风孔位于所述散热环的上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进风孔和所述散热出风孔均为多个,多个散热进风孔在所述锅体的底壁上周向分布,多个散热出风孔在所述锅体的侧壁上周向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环与所述锅体之间间隔设置,形成通风腔,所述散热进风孔位于所述锅体的底壁上与所述通风腔相对的位置,所述散热进风孔的出风方向沿着所述锅体底壁的周向倾斜,使得从所述散热进风孔进入的空气在所述通风腔中螺旋上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环上与所述锅体相对的侧壁设有散热纹路,所述散热纹路为螺旋形,所述散热纹路沿着所述散热环的周向螺旋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锅胆降温组件中热电制冷环与锅胆装配时的俯视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锅胆降温组件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电压力锅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为两个实施例中电压力锅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为两个实施例中电压力锅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锅胆降温组件;11、锅胆;12、散热环;13、热电制冷片;131、热端;132、冷端;20、电压力锅;21、锅体;211、散热进风孔;212、散热出风孔;22、锅盖;221、排气阀;222、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锅胆降温组件10,包括锅胆11、散热环12和多个热电制冷片13。所述散热环12套设在所述锅胆11的侧壁外,所述热电制冷片13位于所述锅胆11的侧壁与所述散热环12之间,所述热电制冷片13的冷端132与所述锅胆11的侧壁接触,所述热电制冷片13的热端131与所述散热环12接触,多个热电制冷片13在所述锅胆11的周向上依次分布。使用过程中,所述锅胆11中的热量能够被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所述热电制冷片13的冷端132快速吸收后,传导至各个所述热电制冷片13的热端131,然后通过所述散热环12扩大散热面积后将热量快速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而基于所述散热环12套设在所述锅胆11外,所述热电制冷片13位于所述锅胆11与所述散热环12之间,不用设置其他的热交换管路或者其他复杂结构,控制了整体体积。而且利用所述热电制冷片13和所述散热环12来实现散热过程,不需要动力件或者液体流通管路等,不会存在噪音。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锅胆11散热的均匀性,如图2所示,可以将多个热电制冷片13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锅胆11的周向上。从而使得所述锅胆11的各个部分热量被传出的效率一致性较高。或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热电制冷片13沿着所述锅胆11的侧壁紧密排布形成热电制冷环。所述热电制冷环的环形冷端与所述锅胆11接触,所述热电制冷环的环形热端与所述散热环12接触。即所述热电制冷环能够环绕所述锅胆11一周,实现所述锅胆11热量的传导过程,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环形冷端吸收所述锅胆11中的热量后,传导至所述环形热端,然后所述散热环12将所述环形热端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胆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锅胆、散热环和多个热电制冷片,所述散热环套设在所述锅胆的侧壁外,所述热电制冷片位于所述锅胆的侧壁与所述散热环之间,所述热电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锅胆的侧壁接触,所述热电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散热环接触,多个热电制冷片在所述锅胆的周向上依次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胆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锅胆、散热环和多个热电制冷片,所述散热环套设在所述锅胆的侧壁外,所述热电制冷片位于所述锅胆的侧壁与所述散热环之间,所述热电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锅胆的侧壁接触,所述热电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散热环接触,多个热电制冷片在所述锅胆的周向上依次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胆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热电制冷片沿着所述锅胆的侧壁紧密排布形成热电制冷环,所述热电制冷环的环形冷端与所述锅胆接触,所述热电制冷环的环形热端与所述散热环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胆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冷端与所述锅胆之间设有导热环,所述导热环的内侧面与所述锅胆的侧壁贴合,所述导热环的外侧面与所述环形冷端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胆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冷端与所述锅胆的侧壁贴合,所述环形热端与所述散热环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胆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热电制冷片在所述锅胆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锅胆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训于博张鹏娥刘怀灿赵万东段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