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食用菌低聚糖的益生菌微胶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7613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食用菌低聚糖的益生菌微胶囊制备方法,将肠道益生菌菌液、热变性乳清蛋白溶液和黑木耳低聚糖溶液混合后,快速加入TGase,并漩涡振荡使其分散均匀;将混合液加入到盛有事先预热的大豆油的锥形瓶中,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反应,待该体系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凝胶后离心,收集微胶囊颗粒并用林格氏试剂清洗2次,再次离心后重新收集胶体颗粒,贮存于4℃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壁材中加入小分子食用菌低聚糖,提供了一种新型益生元壁材,对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和肠道益生菌包埋技术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Preparation of probiotics microcapsule containing oligosaccharides of edible fungi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probiotic microcapsule containing edible mushroom oligosaccharide. After mixing intestinal probiotic bacterial solution, heat denatured whey protein solution and Auricularia auricula oligosaccharide solution, TGase is added rapidly, and vortex oscillation is used to make it disperse evenly; the mixed solution is added into a conical flask containing pre heated soybean oil, and react under the action of magnetic stirrer, and then The system was converted into gel after centrifugation, and centrifugally collected. The microcapsule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and cleaned with Ringer's reagent for 2 times. After centrifugation, the colloidal particles were re collected and stored at 4 degre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probiotic wall material by adding small molecular edible mushroom oligosaccharide to the wall material, whi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ep processing of edible mushroom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mbedding technology of intestinal probio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食用菌低聚糖的益生菌微胶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功能性微胶囊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食用菌低聚糖的益生菌微胶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高等真菌的总称。食用菌营养丰富,其中含有几丁质、半纤维素、葡聚糖、葡聚糖、木聚糖和半乳聚糖等多糖类碳水化合物,是食用菌多种生理活性的物质基础,其中的食用菌低聚糖是益生元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食用菌低聚糖种类繁多,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目前大部分都是针对食用菌低聚糖作为单一益生元时产生益生效应的研究,对其作为包埋壁材的研究很少,将其与其他常见包埋材料复合使用的研究更少。肠道益生菌微胶囊一直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由于肠道益生菌对酸、温度、氧和外力等环境因素高度敏感并且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以及人类食用的过程中,肠道益生菌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环境或人体消化道中的多种胁迫,近年来,胁迫环境中如何提高菌体抗性成为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根据包埋原理不同包埋方法可以分为:乳化法、凝聚法、玻璃态转变法、微孔淀粉吸附包埋、气溶胶、碰撞法、静电纺丝法和凝乳包埋法。根据具体操作方法不同,凝聚法可以分为挤压法和层层自组装法;玻璃态转变法可以分为喷雾冷凝法、喷雾干燥、喷雾冷冻干燥、超声真空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近年来,肠道益生菌微胶囊化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发展迅速,目前微生物微胶囊技术主要应用于益生菌抵抗胃肠道环境影响,更多为微胶囊保护作用有待发现,新型的壁材材料有待开发,很多微胶囊制作方法和保护效果有待鉴定壁材材料的宏观性质如阻隔性质、物理性质以及光学性质等与微观性质的关联性有待研究。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人们对益生菌微胶囊化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制备方法和包埋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常见的包埋材料,如海藻酸钠体系,存在多孔不稳定性,使其不能完全抵制胃液的渗透作用。抗性淀粉本身的疏松多孔性使其必须与其他壁材复合使用[4]。在开发新型壁材的过程中,益生元类壁材成为研究的新方向,科学家们逐渐将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常见功能性低聚糖作为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因此食用菌低聚糖与常见的包埋材料结合,使微胶囊既能抵御胃肠液的刺激,又能在肠道有效释放,且温和稳定。因此,本专利技术以筛选出具有较显著益生活性的五中低聚糖为原料,将其应用到益生菌肠溶性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中,利用小分子低聚糖封闭微胶囊上的细孔和裂缝,提高微胶囊隔酸和隔氧效果,保护益生菌免受胃酸侵蚀,溶解后还能作为益生菌的益生元。本实验将为进一步开发食用菌微生态制剂提供了利用依据,同时对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和肠道益生菌包埋技术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利CN108486879A涉及一种天然多糖层层自组装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制备了带有负电荷的CaCO3模板,其次在CaCO3模板上依靠静电力的作用逐层组装聚苯乙烯磺酸钠盐、海藻酸钠、壳聚糖和透明质酸,最后使用EDTA去除CaCO3模板。这专利技术工艺复杂,加入大量的没有保健功效的物质,有一定毒性,增加人体代谢负担,海藻酸钠体系存在多空结构,对外界的阻隔能力差。专利CN109602722A公开了一种酵母包被的益生菌微胶囊制剂,具体是将益生菌与灭活酵母菌按比例混合,用酵母菌作为包被。此方法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包埋率,但此方法引入肠道不需要的酵母菌,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且制成的微胶囊常温下不易保存。专利CN109453207A公开了一种硒化海藻酸钠与硒化壳聚糖包覆的益生菌双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具体是用亚硒酸钠处理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制得硒化海藻酸钠与硒化壳聚糖;用硒化海藻酸钠与硒化壳聚糖包埋益生菌;使用Ca2+交联,获得益生菌双层微胶囊。此方法工艺复杂,易引入无机试剂且海藻酸钠体系存在多孔结构,胃液易渗入胶囊内部,从而使益生菌被杀死,且该胶囊不能定点在肠道释放。专利CN109619593A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双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提供的双层微胶囊是将益生菌与抗性淀粉和乳清蛋白混合物作为芯材,选用海藻酸钠作为壁材,并进行二次制囊,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存时间,但是同样作为益生元的抗性淀粉和食用菌低聚糖比起来,由于其分子量较大,不能很有效的被益生菌利用,而不能很好的为益生菌提供能量而大量增殖。专利CN105533684A提供一种以抗性淀粉为壁材制备的肠道益生菌微胶囊的方法,采用喷雾干燥进行处理,但其所需设备成本较高,微胶囊粒径分布较广且不均匀,喷雾干燥高温也会造成益生菌死亡,而且单层微胶囊易失水,贮藏时间较短。专利CN105663173A提供一种大豆低聚糖和乳酸杆菌为芯材的硬胶囊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乳酸杆菌粉制备成乳酸杆菌微胶囊,再与大豆低聚糖粉混合加入到硬胶囊壳中制成所述硬胶囊。此方法不能常温下长期保存,抵御胃酸能力差,不能很好的在肠道定点释放。专利CN104543611A提供了一种方法,将乳清蛋白与还原性低聚糖美拉德产物作微胶囊壁材包埋益生菌,将浓缩益生菌液作为芯材,采用内源乳化凝胶法和喷雾干燥两种方法制作益生菌微胶囊。此方法中引用美拉德反应产物,涉及化学反应,安全性低,且壁材没有保健功能,增加消化系统负担。专利CN103704719A提供了一种方法,将海藻酸钠、梭甲基壳聚糖、低聚糖、胡萝卜作为壁材,双歧杆菌菌株和枯草杆菌菌株作为芯材,此方法为海藻酸钠体系,存在多孔结构,且此方法中的低聚糖没有食用菌低聚糖有营养价值。杨明珠,田猛,李东旭,张云婷,孟令蝶,沈磊,孙树东,万昌秀.壳低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5):4962-4964.提供了一种海藻酸钠-壳低聚糖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此方法制备的微胶囊稳定性差,不易长期储存,且存在多孔结构,微胶囊粒径分布较广且不均匀。常柳依,庄晶云,孟菲,王纯,沈照鹏,江晓路.海洋寡糖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和体外评估及其对动物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J/OL].食品科学:1-14[2019-07-17].以海藻酸钠和海洋寡糖为壁材用乳化法制备长双歧杆菌藻酸盐微胶囊,此种方法以通过酶水解藻酸盐获得的海洋寡糖,工艺复杂且浪费生物试剂,成本高,不易大规模工厂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肠道益生菌为芯材,食用菌低聚糖和热变性(90℃、0.5h)乳清蛋白为壁材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通过将肠道益生菌制备成微胶囊,再利用小分子低聚糖封闭微胶囊上的细孔和裂缝,提高微胶囊隔酸和隔氧效果,保护益生菌免受胃酸侵蚀,溶解后还能作为益生菌的益生元。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有食用菌低聚糖的益生菌微胶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0.5-2.5mL的肠道益生菌菌液,20mL的热变性乳清蛋白溶液,10mL的黑木耳低聚糖溶液,将其混合后,快速加入0.5gTGase(200U/g),并漩涡振荡使其分散均匀;将混合液加入到盛有120mL预热至40℃的大豆油的锥形瓶中,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反应60-180min,待该体系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凝胶后离心(700×g,5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食用菌低聚糖的益生菌微胶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0.5-2.5mL的肠道益生菌菌液,20mL的热变性乳清蛋白溶液,10mL的黑木耳低聚糖溶液,将其混合后,快速加入200U/g的0.5g TGase,并漩涡振荡使其分散均匀;将混合液加入到盛有120mL预热至40℃的大豆油的锥形瓶中,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反应60-180min,待该体系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凝胶后在700×g条件下离心5min,收集微胶囊颗粒并用林格氏试剂清洗2次,在1000×g条件下再次离心5min,重新收集胶体颗粒,贮存于4℃备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食用菌低聚糖的益生菌微胶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0.5-2.5mL的肠道益生菌菌液,20mL的热变性乳清蛋白溶液,10mL的黑木耳低聚糖溶液,将其混合后,快速加入200U/g的0.5gTGase,并漩涡振荡使其分散均匀;将混合液加入到盛有120mL预热至40℃的大豆油的锥形瓶中,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反应60-180min,待该体系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凝胶后在700×g条件下离心5min,收集微胶囊颗粒并用林格氏试剂清洗2次,在1000×g条件下再次离心5min,重新收集胶体颗粒,贮存于4℃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荣军刘高丹孙培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