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增效剂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596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小檗碱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增效剂的应用。具体地,所述杀菌增效剂是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酰亚胺类杀菌剂、吡咯类杀菌剂和取代苯胺类杀菌剂应用于灰霉病害的防治。小檗碱对杀菌剂具有增效作用,与杀菌剂混合使用可以提高杀菌剂的毒力,提高抗药性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提高杀菌剂对田间抗药性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减少杀菌剂的用量,为现有杀菌剂新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小檗碱是天然植物的提取物,对环境友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该类药物的新用途,可在农业领域用于病害防治,并为灰霉病田间抗性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Application of berberine as fungicide synergist in the control of Botrytis cinerea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lan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particular to the application of berberine as a bactericidal synergist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otrytis cinerea. Specifically, the bactericide synergist is applied to the control of Botrytis cinerea disease with benzimidazole bactericide, new nicotinamide bactericide, Methoxyacrylate bactericide, anilinopyrimidine bactericide, triazole bactericide, imide bactericide, pyrrole bactericide and substituted aniline bactericide. Berberine has synergistic effect on fungicides. The mixture of berberine and fungicides can improve the virulence of fungicides,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resistant strains to fungicides,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f Fungicides on the field resistance to gray mold, and reduce the dosage of fungicides,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fungicides. At the same time, berberine is a natural plant extract, which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use of the medicine, can be used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 and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field resistance control of gray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檗碱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增效剂的应用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6月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0565516.9、专利技术名称为“小檗碱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增效剂的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疾病防治领域,具体涉及小檗碱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增效剂的应用。
技术介绍
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感染寄主植物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可为害番茄、黄瓜、葡萄、草莓等果蔬以及一些花卉作物,产量损失高达20%~50%,主要为害寄主茎、叶、花、果实,但主要危害青果。灰霉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发生蔓延,接连造成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实际生产中防治灰霉病的措施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培育抗病品种等。由于化学防治具有经济实惠,及时高效等特点。许多年以来,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药剂防治。但灰葡萄孢菌具有繁殖生长迅速和遗传变异量巨大的特点,导致其对许多大量施用的化学药剂产生非常严重的多重耐药性。这不但使药效降低,而且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新药开发周期长、难度大,费用巨大。现有杀菌剂的增效剂发现将为提升病原菌对药剂敏感性,解决农业生产中灰霉病抗性问题提供有效途径。杀菌增效剂一般是指其本身无抑菌活性或较弱的杀菌活性,其通常为具有低表面张力、良好展着性、渗透性或乳化分散性的物质,如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矿物油等,主要能增强药液在植物体表面的湿润、黏附及展着能力,显著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提高药剂对病害的防效。但是,这些物质对吸收进植物体内的药剂进一步传导入病原菌体内的促进作用有限,特别是对于因外排能力增强产生多药抗性的菌株。目前,关于田间多药抗性灰霉病菌有效的杀菌剂增效剂尚鲜有报道,这类物质的开发和应用将为有效控制田间抗药性灰葡萄孢菌群体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小檗碱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增效剂的应用。小檗碱对于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都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小檗碱,分子式C20H18ClNO4,英文名Berberinechloride,CAS号2086-83-1。化学结构式如下:本专利技术将小檗碱与杀菌剂混合后,意外地发现,经混合后对抗药性灰霉病菌有很好的增效作用,抑制率大大提高,并降低了杀菌剂的使用剂量。本专利技术一并提出如下改进:所述杀菌增效剂中的杀菌剂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酰亚胺类杀菌剂、吡咯类杀菌剂和取代苯胺类杀菌剂(其使用形式可包含以组合物的形式应用,先后分别应用等多种方式);优选地,所述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为多菌灵;或,所述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为啶酰菌胺;或,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嘧菌酯;或,所述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为嘧霉胺;或,所述三唑类杀菌剂为苯醚甲环唑;或,所述酰亚胺类杀菌剂为异菌脲或腐霉利;或,所述吡咯类杀菌剂为咯菌腈;或,所述取代苯胺类杀菌剂为氟啶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应用方法中,所述的灰霉病的致病菌为对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微管蛋白抑制剂、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剂、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信号传导抑制剂和解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产生抗性的菌株;优选地,所述灰霉病的致病菌为多菌灵、啶酰菌胺、嘧菌酯、嘧霉胺、苯醚甲环唑、异菌脲、腐霉利、咯菌腈和氟啶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抗性菌株;和/或,所述的灰霉病的致病菌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酰亚胺类杀菌剂、吡咯类杀菌剂和取代苯胺类杀菌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抗性菌株。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应用,针对上述抗性菌株具有卓越的杀菌效。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灰霉病防治的组合物,包括(由以下组分组成)小檗碱和杀菌剂;优选地,所述杀菌剂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酰亚胺类杀菌剂、吡咯类杀菌剂和取代苯胺类杀菌剂。本专利技术意外地发现,小檗碱能显著提升这些类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在所述组合物中,优选地,所述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为多菌灵。进一步地,所述小檗碱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0.5-50):1;更优选所述重量比为(10-15):1,在此范围内,小檗碱的增效效果可达10倍以上。在所述组合物中,优选地,所述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为啶酰菌胺。进一步地,所述小檗碱和所述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0.5-50):1;更优选所述重量比为(1.25-10):1,在此范围内,小檗碱的增效效果可达0.6~7.8倍。在所述组合物中,优选地,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嘧菌酯。进一步地,所述小檗碱和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50):1;更优选所述重量比为(10-20):1,在此范围内,小檗碱的增效效果可达3倍以上。在所述组合物中,优选地,所述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为嘧霉。进一步地,所述小檗碱与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50):1;更优选所述重量比为(5-20):1,在此范围内,小檗碱的增效效果可达4倍以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增效剂可以和杀菌剂以组合产品的形式,加工成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微囊剂、微囊悬浮剂。在此不做特殊限制。本专利技术意外地发现了小檗碱对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和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增效作用,与杀菌剂混合使用能提高杀菌剂的毒力,恢复抗药性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可作为杀菌剂的增效剂使用,可用于植物田间灰霉病抗药性治理,特别是对于具备抗性的植物有更好的治理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小檗碱对杀菌剂具有增效作用,与杀菌剂混合使用可以提高杀菌剂的毒力,提高抗药性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提高杀菌剂对田间抗药性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减少杀菌剂的用量,为现有杀菌剂新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2.小檗碱是天然植物的提取物,用于医药领域,对环境友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类药物的新用途,可在农业领域用于病害防治,并为灰霉病田间抗性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涉及“质量份”按照本领域理解,为重量单位,可为“g”、“kg”、“mg”、“μg”等。以下各实施例、试验例中涉及试剂披露如下:多菌灵(98%,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啶酰菌胺(98%,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嘧菌酯(96.5%,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嘧霉胺(93%,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小檗碱(97%,天津希恩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菌株来源如下:灰霉菌242(2016年4月采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小檗碱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剂的杀菌增效剂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4 CN 20181056551691.小檗碱在植物灰霉病防治中作为杀菌剂的杀菌增效剂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酰亚胺类杀菌剂、吡咯类杀菌剂和取代苯胺类杀菌剂;
优选地,所述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为多菌灵;
或,所述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为啶酰菌胺;
或,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嘧菌酯;
或,所述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为嘧霉胺;
或,所述三唑类杀菌剂为苯醚甲环唑;
或,所述酰亚胺类杀菌剂为异菌脲或腐霉利;
或,所述吡咯类杀菌剂为咯菌腈;
或,所述取代苯胺类杀菌剂为氟啶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灰霉病的致病菌为对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微管蛋白抑制剂、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剂、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信号传导抑制剂和解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产生抗性的菌株;
优选地,所述的灰霉病的致病菌为多菌灵、啶酰菌胺、嘧菌酯、嘧霉胺、苯醚甲环唑、异菌脲、腐霉利、咯菌腈和氟啶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抗性菌株;
和/或,所述的灰霉病的致病菌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酰亚胺类杀菌剂、吡咯类杀菌剂和取代苯胺类杀菌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抗性菌株。


4.一种用于植物灰霉病防治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檗碱和杀菌剂;
所述杀菌剂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酰亚胺类杀菌剂、吡咯类杀菌剂和取代苯胺类杀菌剂;
优选地,所述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为多菌灵;
或,所述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为啶酰菌胺;
或,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嘧菌酯;
或,所述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为嘧霉胺;
或,所述三唑类杀菌剂为苯醚甲环唑;
或,所述酰亚胺类杀菌剂为异菌脲或腐霉利;
或,所述吡咯类杀菌剂为咯菌腈;
或,所述取代苯胺类杀菌剂为氟啶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为多菌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飞孙铭优梁莉胡志宏王国祯黄中乔刘西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