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朝荣专利>正文

一种数码双子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290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码双子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光区、中间区域和下光区,所述上光区和下光区分别有各自的光学中心,所述中间区域为坡度变化带,所述下光区为近用光区,所述上光区为远用光区;所述上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4‑8mm,有效光区为120⁰~160⁰,所述下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12‑16mm,有效光区宽度为20~28mm,镜片的装配十字与几何中心的距离为2‑4mm,并且位于上光区,所述上光区、中间区域和下光区均各自左右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子镜片,远用区可达120⁰~160⁰的宽视界;该镜片中,近用多少度数随远用度数大小变化而变化,每个近视度数都有对应的加入凸镜值,以期达到近用度数降低并更加准确,从而解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调节滞后,缓解眼疲劳,纾解眼压的效果。

A digital Gemini len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gital Gemini len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includes an upper light area, an intermediate area and a lower light area, the upper light area and the lower light area have their own optical centers, the intermediate area is a slope change zone, the lower light area is a near light area, the upper light area is a far light area,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optical center of the upper light area to the geometric center is 4 \u2011 8mm, which is effective The light area is 120 \u2070 ~ 160 \u2070, the distance from the optical center of the lower light area to the geometric center is 12 \u2011 16mm, the effective light area width is 20 ~ 28mm,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ens assembly cross and the geometric center is 2 \u2011 4mm, and it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light area, the upper light area, the middle light area and the lower light area are respectively symmetrical left and right,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Gemini lens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far-use The area can reach a wide field of vision of 120 \u2070 ~ 160 \u2070; in this lens, the degree of near use changes with the degree of far use, and each degree of myopia has a corresponding convex mirror value, so as to reduce the degree of near use and be more accurate, so as to solve the adjustment lag of long-term and short-distance use of eyes, relieve eye fatigue and relieve the effect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码双子镜片
本技术属于眼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码双子镜片。
技术介绍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近视大国,特别是学生的高增长率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但近视的预防和控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长时间接触数码电子产品,学生课业负担重等,从而造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疲劳;眼镜行业更应该群策群力,研发更加适合学生佩戴但同时也能达到防控效果的眼镜。目前市场上针对学生近视防控的镜片种类很多,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渐进多焦点,离焦镜片,环焦(全焦点)镜片等;这些镜片都各有优缺点。1:渐进多焦点:市场同通用多采用固定加入ADD值,对镜片下光区附加一定度数的ADD值,达到近用眼时缓解眼睛疲劳的目的;但其缺点是不同的远用光度基本都采用一个或者两个加入ADD值(多为add150add175)来改变近用度数,以期达到调节近用度数的效果,但不同近视光度在近用时需要不同对应的近视度数(及附加不同的add值);同时近用区的有效区域的宽度跟add值大小成反比;及add值俞大近用区有效宽度俞小(基本宽度在18mm左右);均采用非对称设计。佩戴者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两者产生的结果是:近用区度数不一定为眼镜佩戴者的实际度数而造成使用者加深眼疲劳;近用区有效宽度达不到使用者的有效可视宽度范围,从而极易看到镜片的盲区,造成使用者看物像时扭曲导致头晕,不适应等症状。同时,渐进多焦点因为其镜片参数多(左、右,上、下、球光、散光、角度、ADD)对眼镜店的验光师和装配师技术要求也极高,这也是渐进多焦点在国内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2:离焦镜片:其原理是,框架镜片的光学中心周边成像于视网膜后方,迫使眼轴向后延长,为解决这种情况,会在镜片光学中心的周边加入一定的正度数达到降低其镜片的周边的度数,使镜片周边(光学中心外围)的光线进入视网膜前或者上;离焦镜片仅仅解决的是镜片周边的成像问题,根据学生近视成因,除了遗传等因素外,主要因素还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造成眼疲劳,长期眼疲劳迫使近视进一步加深;离焦镜片从本质上还是一个单焦点镜片;仅仅只能解决了看远时镜片周边成像问题,未能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疲劳角度解决其近视加深问题。3:环焦(全焦)镜片;从光学设计上看仅仅为单焦点非球面镜片,更加不可能解决近视近用眼的度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码双子镜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码双子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光区、中间区域和下光区,所述上光区和下光区分别有各自的光学中心,所述中间区域为坡度变化带,所述下光区为近用光区,所述上光区为远用光区;所述上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4-8mm,有效光区为1200~1600,即远用光区有这么宽的视界,所述下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12-16mm,有效光区宽度为20~28mm,镜片的装配十字与几何中心的距离为2-4mm,并且位于上光区,所述上光区、中间区域和下光区均各自左右对称。该数码双子镜片中,分为近用光区、过渡区和远用光区,其中近用光区距离几何中心17mm处,光区宽度为17-24mm,在距离几何中心13mm处(基本就是下光区的光学中心区域),其光区宽度为20-28mm,即近用光区具有一个良好的宽度,在装配成眼镜的时候近用光区基本就全部是有效光区,没有左右的限制,近用光区在光学中心的宽度最宽,两边逐渐变窄,往上到了过渡区时,过渡区形成一道坡形结构,在几何中心处,其光区宽度为2.5-6.5mm,往上逐渐再变宽,到几何中心上部4mm处,其光区宽度为8-16mm,往上即为远用光区有效区为1200~1600范围。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光区向下光区光度逐渐减小。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光度减小方式为从几何中心向下光区逐步增加凸镜值。该度数变化方式,在实际验光时,只需要验远用度数即可,然后近用区内加入凸镜值,从上光区往下光区度数逐渐变小,进而使得近用光区的用眼度数小于远用光区,这符合用眼习惯,使得看远和看近时选用不同的度数。在下光区,从上往下加入的凸镜值逐渐减小,也即到了近用区光学中心基本上加入的凸镜值也较小,度数变化比较平缓,在该区域内用眼时,能够让眼球处于一个舒适的用眼环境。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8mm,所述下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13mm,镜片的装配十字与几何中心的距离为4mm。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采用蓝光防护材料制成。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表面设有膜层。数码双子镜片采用蓝光防护材料,并采用高真空纳米镀膜技术在镜片表面形成减反射、防水,防油污的膜层,使学生或近视人群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解决调节滞后,缓解眼疲劳,纾解眼压;同时抗蓝光材料可以有效避免数码电子产品短波蓝光对眼睛带来的伤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双子镜片,远用区可达1200~1600的宽视界;下光区区域可以设置较宽的使用范围,光学中心区宽度20~28mm,由于镜片本身是左右对称的,即取消了左右限制,该镜片中,近用多少度数随远用度数大小变化而变化,每个近视度数都有对应的加入凸镜值,以期达到近用度数降低并更加准确;眼镜店验配取消渐进多焦点固定add的做法,可以像单焦点一样的验光远用近视度数即可,近用度数根据远用度数成规律的对应的附加凸镜值加入而降低,从而解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调节滞后,缓解眼疲劳,纾解眼压的效果;此外镜片采用抗蓝光材料和高真空纳米镀膜技术;为学生或长时间使用数码电子产品的人员近距离用眼带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度数发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数码双子镜片,下光区区域(阅读、书写区)可以设置较宽的使用范围,由于镜片本身是左右对称的,即取消了左右限制,该镜片中,近用多少度数随远用度数大小变化而变化,每个近视度数都有对应的近用度数,以期达到近用度数更加准确;眼镜店取消渐进多焦点固定add值的做法,可以像单焦点一样的验光远用近视度数即可,近用度数有对应的凸镜值加入,解决了验配的出错几率高,佩戴者更能快速适应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数码双子镜结构图。图2实施例中所加入的凸镜值度数图。图3为实施例中在y轴上所得的数据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保护范围构成限定。一种数码双子镜片,包括上光区1、中间区域3和下光区4,所述上光区和下光区分别有各自的光学中心,为上光区光学中心2和下光区光学中心5,所述中间区,3为坡度变化带,所述下光区4为近用光区,所述上光区1为远用光区;所述配镜十字位于上光区,所述上光区、中间区域和下光区均各自左右对称,所述上光区向下光区光度逐渐减小,光度减小方式为从几何中心向下光区逐步增加凸镜值,所述上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8mm,有效光区为1600,所述下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13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码双子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光区、中间区域和下光区,所述上光区和下光区分别有各自的光学中心,所述中间区域为坡度变化带,所述下光区为近用光区,所述上光区为远用光区;所述上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4-8mm,有效光区为1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码双子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光区、中间区域和下光区,所述上光区和下光区分别有各自的光学中心,所述中间区域为坡度变化带,所述下光区为近用光区,所述上光区为远用光区;所述上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4-8mm,有效光区为1200~1600,所述下光区光学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为12-16mm,有效光区宽度为20~28mm,镜片的装配十字与几何中心的距离为2-4mm,并且位于上光区,所述上光区、中间区域和下光区均各自左右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码双子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光区向下光区光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码双子镜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荣
申请(专利权)人:张朝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