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佘凌峰专利>正文

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721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容器壳体组件、固定组件、滑动组件、注水组件、抽水组件和压力容器,所述容器壳体组件包括底座、壳体和盖体,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板体、轴承、螺杆、螺纹通孔、转把、第一密封垫和橡胶垫,所述壳体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板体,所述板体的一侧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贯穿所述壳体;在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测时,讲压力容器放入壳体内,转动转把,转把带动螺杆转动,使螺杆在轴承内转动的同时,推动板体向靠近压力容器的方向运动,使橡胶垫贴紧压力容器,从而对压力容器进行固定,便于对压力容器进行固定。

Intelligent pressure vessel adaptive automat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pressure vessel adaptive automat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vessel shell component, a fixed component, a sliding component, a water injection component, a water pumping component and a pressure vessel. The vessel shell component comprises a base, a shell and a cover body, and the fixed component comprises a plate body, a bearing, a screw rod, a threaded through hole, a handle, a first sealing gasket and a rubber gasket Two plate bodie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shell, one side of the plat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the inner ring of the bear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one end of the screw is far away from the side of the plate body and penetrates the shell; when testing the pressure vessel, the pressure vessel is put into the shell, the rotating handle is rotated, and the rotating handle drives the screw to rotate to make the screw rotate When the rod rotates in the bearing, it pushes the plate body to move towards the direction close to the pressure vessel, making the rubber pad close to the pressure vessel, so as to fix the pressure vessel and facilitate the fixation of the pressure vess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具体为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压力容器是一种能够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压力容器的用途极为广泛,它在工业、民用、军工等许多部门以及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以在化学工业与石油化学工业中用最多,仅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应用的压力容器就占全部压力容器总数的50%左右,压力容器的密封性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压力容器的使用时间过长,压力容器易发生老化现象,因此需要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测,压力容器检测装置在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测时,需要将压力容器放入水下,观察压力容器是否有气泡产生,现有的压力容器检测装置在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测时,不方便对压力容器进行固定,且不能根据压力容器的大小进行自由适应,为此,提出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容器壳体组件、固定组件、滑动组件、注水组件、抽水组件和压力容器,所述容器壳体组件包括底座、壳体和盖体,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板体、轴承、螺杆、螺纹通孔、转把、第一密封垫和橡胶垫,所述壳体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板体,所述板体的一侧与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杆贯穿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贯穿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转把,所述板体的上下两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密封垫,所述板体的一侧远离所述轴承的一侧安装有所述橡胶垫;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滑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壁开设有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板体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滑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铰接有所述盖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注水组件包括第一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水箱、注水口和管塞,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所述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一端远离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贯穿所述盖体,所述第一水泵的抽水端连通有所述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一水泵的抽水端连通有所述水箱。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开设有所述注水口,所述注水口内设有所述管塞。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抽水组件包括第二水泵、第三水管、第四水管、第二密封垫和第五水管,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抽水端连通有所述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二水泵的抽水端连通有所述第四水管,所述第四水管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壳体和一个所述板体,所述第四水管贯穿所述板体的一端外侧壁安装有所述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所述第五水管,所述第五水管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连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一个所述滑块滑动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另一个所述滑块滑动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所述压力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测时,讲压力容器放入壳体内,转动转把,转把带动螺杆转动,使螺杆在轴承内转动的同时,推动板体向靠近压力容器的方向运动,使橡胶垫贴紧压力容器,从而对压力容器进行固定,便于对压力容器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A区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B区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C区结构放大图。图中:1、容器壳体组件;11、底座;12、壳体;13、盖体;2、固定组件;21、板体;22、轴承;23、螺杆;24、螺纹通孔;25、转把;26、第一密封垫;27、橡胶垫;3、滑动组件;31、第一滑槽;32、第二滑槽;33、滑块;4、注水组件;41、第一水泵;42、第一水管;43、第二水管;44、水箱;45、注水口;46、管塞;5、抽水组件;51、第二水泵;52、第三水管;53、第四水管;54、第二密封垫;55、第五水管;6、压力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容器壳体组件1、固定组件2、滑动组件3、注水组件4、抽水组件5和压力容器6,所述容器壳体组件1包括底座11、壳体12和盖体13,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板体21、轴承22、螺杆23、螺纹通孔24、转把25、第一密封垫26和橡胶垫27,所述壳体12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板体21,所述板体21的一侧与所述轴承2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22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螺杆23,所述螺杆23的一端远离所述板体21的一侧贯穿所述壳体12,所述壳体12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通孔24,所述螺杆23贯穿所述壳体12的一端与所述螺纹通孔24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3贯穿所述壳体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转把25,所述板体21的上下两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密封垫26,所述板体21的一侧远离所述轴承22的一侧安装有所述橡胶垫27;所述滑动组件3包括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和滑块33,所述壳体12的内部底壁开设有所述第一滑槽31,所述盖体13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32,所述板体21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滑块3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12,所述壳体12的上表面铰接有所述盖体13;底座11可以对壳体12进行支撑,壳体12可以对压力容器6进行包覆,盖体13可以对壳体12进行密封,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壳体12,导致水面不平。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注水组件4包括第一水泵41、第一水管42、第二水管43、水箱44、注水口45和管塞46,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水泵41,所述第一水泵41的出水端连通有所述第一水管42,所述第一水管42一端远离所述第一水泵41的出水端贯穿所述盖体13,所述第一水泵41的抽水端连通有所述第二水管43,所述第二水管43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一水泵41的抽水端连通有所述水箱44;在将压力容器6固定好后,启动第一水泵41,第一水泵41的抽水端通过第二水管43从水箱44内抽取水源,然后通过第一水泵41的出水端进入第一水管42内,最后进入壳体12内,使水没过压力容器6,然后关闭第一水泵41,如果压力容器6存在漏气情况,则壳体12内会出现气泡,如果没出现气泡,则压力容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容器壳体组件(1)、固定组件(2)、滑动组件(3)、注水组件(4)、抽水组件(5)和压力容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壳体组件(1)包括底座(11)、壳体(12)和盖体(13),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板体(21)、轴承(22)、螺杆(23)、螺纹通孔(24)、转把(25)、第一密封垫(26)和橡胶垫(27),所述壳体(12)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板体(21),所述板体(21)的一侧与所述轴承(2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22)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螺杆(23),所述螺杆(23)的一端远离所述板体(21)的一侧贯穿所述壳体(12),所述壳体(12)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通孔(24),所述螺杆(23)贯穿所述壳体(12)的一端与所述螺纹通孔(24)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3)贯穿所述壳体(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转把(25),所述板体(21)的上下两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密封垫(26),所述板体(21)的一侧远离所述轴承(22)的一侧安装有所述橡胶垫(27);/n所述滑动组件(3)包括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和滑块(33),所述壳体(12)的内部底壁开设有所述第一滑槽(31),所述盖体(13)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32),所述板体(21)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滑块(33)。/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容器壳体组件(1)、固定组件(2)、滑动组件(3)、注水组件(4)、抽水组件(5)和压力容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壳体组件(1)包括底座(11)、壳体(12)和盖体(13),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板体(21)、轴承(22)、螺杆(23)、螺纹通孔(24)、转把(25)、第一密封垫(26)和橡胶垫(27),所述壳体(12)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板体(21),所述板体(21)的一侧与所述轴承(22)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22)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螺杆(23),所述螺杆(23)的一端远离所述板体(21)的一侧贯穿所述壳体(12),所述壳体(12)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通孔(24),所述螺杆(23)贯穿所述壳体(12)的一端与所述螺纹通孔(24)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3)贯穿所述壳体(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转把(25),所述板体(21)的上下两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密封垫(26),所述板体(21)的一侧远离所述轴承(22)的一侧安装有所述橡胶垫(27);
所述滑动组件(3)包括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和滑块(33),所述壳体(12)的内部底壁开设有所述第一滑槽(31),所述盖体(13)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32),所述板体(21)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滑块(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12),所述壳体(12)的上表面铰接有所述盖体(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压力容器自适应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组件(4)包括第一水泵(41)、第一水管(42)、第二水管(43)、水箱(44)、注水口(45)和管塞(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凌峰刘勃鞠舰波徐婧周晓琛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佘凌峰鞠舰波周晓琛李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