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867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属于建筑安全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地基本体,所述地基本体包括上基层和下基层,所述上基层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建筑本体的下端延伸有若干与凹槽一一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底部通过减震部件与所述下基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缓地震产生的震动,防止建筑物出现变形或倒塌。

A seismic structure of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anti-seismic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safety. The technical key points include a ground base, the ground base includes an upper base and a lower base,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grooves, the lower end of the building body is extended with a number of bulges corresponding to the grooves one by one, the bulges are arranged in the grooves,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s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base through the damping components, the utility model can slow down the earthquake production Live vibration to prevent deformation or collapse of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抗震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房屋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在地震发生时,由震源传导到地面的波分为两种:横波和纵波。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地表建筑将遭到破坏,特别是高层建筑。现有技术中,建筑的地基与房屋基本上都是采用固联的方式,即将地基构筑在地层上后再将房屋建筑在地基上,从而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起到稳固的作用,但在地震发生时,地壳发生震动,地面建筑也会随着地壳的震动而震动,地基的变形超过变形允许值时,房屋和建筑物会发生倒塌、出现裂纹等不可逆的破坏性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减缓地震产生的震动,防止建筑物出现变形或倒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包括地基本体,所述地基本体包括上基层和下基层,所述上基层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建筑本体的下端延伸有若干与凹槽一一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底部通过减震部件与所述下基层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可将建筑本体与地基本体分隔,起到隔震的作用。另外,通过减震部件能够吸收地震带来的能量,最大限度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从而有效减缓地震产生的震动,防止建筑物出现变形或倒塌。进一步的,所述上基层与建筑本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减震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减震层的设置,能够利用橡胶的弹性减少地基本体的震动,从而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减震层上于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凸起的下端面延伸有置于所述弧形槽内的半球体,所述弧形槽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半球体的横截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震发生时,建筑本体发生摇晃,而半球体会在弧形槽内往复滑移,从而能够将震动能量传递给橡胶减震层,减少地震带来的晃动。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层上端面于相邻所述凹槽之间呈交替对称设置有第一液压阻尼器和第二液压阻尼器,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和第二液压阻尼器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和第二液压阻尼器的上端和下端对应与上基层和下基层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液压阻尼器和第二液压阻尼器的设置,能够利用阻尼器产生阻力的原理消耗地震带来的运动能量,当上基层与建筑本体产生横向运动时,第一液压阻尼器和第二液压阻尼器通过伸长与收缩产生阻力,可降低建筑本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摆动幅度,并且在震后能够使建筑本体与上基层恢复至水平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减震部件为减震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弹簧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可通过伸缩吸收地震带来的能量,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弹簧内设置有与其内侧相抵接的承重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球的设置,能够与减震弹簧共同分担上层建筑本体的重量,且能够通过自身良好的受力结构来吸收地震带来的能量,进一步减缓震动。进一步的,所述减震部件为橡胶隔震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隔震垫具有高弹性与高黏性,主要以剪切受力为主,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吸收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进一步的,所述建筑本体与所述上基层之间设置有橡胶减震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减震层能够利用橡胶的弹性减少地基本体的震动,从而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层的下端设置有碎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的设置,能够利用碎石间的间隙消耗地震能量,同时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阻尼器的设置,能够利用阻尼器产生阻力的原理消耗地震带来的运动能量,当上基层与建筑本体在横向发生运动时,液压阻尼器通过伸长与收缩产生阻力,降低建筑本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摆动幅度,并且在震后能使建筑本体与上基层恢复至水平位置。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层下端设置有碎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的设置,能够利用碎石间的间隙消耗地震能量,同时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减震弹簧,能够吸收地震带来的能量,起到有效减缓震动,防止建筑物变形或倒塌的作用;(2)通过橡胶减震层的设置,能够利用橡胶的弹性减少地基本体的震动,从而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3)通过设置第一液压阻尼器和第二液压阻尼器,能够消耗地震带来的运动能量,且在震后能够使建筑本体与上基层恢复至水平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凸显减震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地基本体;2、建筑本体;3、减震部件;4、橡胶减震层;5、第一液压阻尼器;51、第二液压阻尼器;6、碎石层;11、上基层;111、凹槽;12、下基层;121、承重台;21、凸起;211、半球体;31、承重球;41、弧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地基本体1和建筑于地基本体1上的建筑本体2。如图1和图2所示,地基本体1包括上基层11和下基层12,上基层1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凹槽111,建筑本体2的下端延伸有若干与凹槽111一一对应的凸起21,下基层12的上端固定有若干对应凹槽111的承重台121,承重台121的上端面与凹槽111的下端面之间通过减震部件3连接,通过减震部件3能够吸收地震产生的能量,减缓建筑本体2的震动,有效防止建筑物变形或倒塌。如图2所示,减震部件3为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与承重台121的上端面和凹槽111的下端面固定。减震弹簧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能够通过伸缩来吸收地震带来的能量,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进一步地,为了加强减震弹簧的承受能力,本实施例中减震弹簧内设置有与其内侧相抵接的承重球31,承重球31的上下端在减震弹簧受到压缩时会分别抵接在凹槽111的下端面与承重台121的上端面上。如图2所示,上基层11与建筑本体2接触的一侧固定有橡胶减震层4,通过橡胶减震层4能够进一步减缓地基本体1的震动,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如图2所示,橡胶减震层4上且位于凹槽111内开设有弧形槽41,凸起21下端面延伸有置于弧形槽41内的半球体211,弧形槽41的横截面积大于半球体211的横截面积。在地震发生时,建筑本体2发生摇晃,弧形槽沿弧形槽41的横向往复滑移,以将震动能量传递给橡胶减震层4,从而减少地震带来的晃动。如图2所示,下基层12上端面且位于相邻凹槽111之间呈交替对称安装有第一液压阻尼器5和第二液压阻尼器51,第一液压阻尼器5和第二液压阻尼器51之间存在夹角,第一液压阻尼器5和第二液压阻尼器51的上端和下端对应与上基层11和下基层12铰接。第一液压阻尼器5和第二液压阻尼器51能够利用自身产生阻力的原理消耗地震带来的运动能量,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包括地基本体(1)以及建筑在所述地基本体上的建筑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本体(1)包括上基层(11)和下基层(12),所述上基层(1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凹槽(111),所述建筑本体(2)的下端延伸有若干与凹槽(111)一一对应的凸起(21),所述凸起(21)设置在所述凹槽(111)内,所述凹槽(111)的底部通过减震部件(3)与所述下基层(1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包括地基本体(1)以及建筑在所述地基本体上的建筑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本体(1)包括上基层(11)和下基层(12),所述上基层(1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凹槽(111),所述建筑本体(2)的下端延伸有若干与凹槽(111)一一对应的凸起(21),所述凸起(21)设置在所述凹槽(111)内,所述凹槽(111)的底部通过减震部件(3)与所述下基层(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层(11)与建筑本体(2)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减震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减震层(4)上于所述凹槽(111)内设置有弧形槽(41),所述凸起(21)的下端面延伸有置于所述弧形槽(41)内的半球体(211),所述弧形槽(4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半球体(211)的横截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坤
申请(专利权)人:天厦建筑设计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