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83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通过设置截污墙主体;截污墙主体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卵石舱、碎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卵石舱、碎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左右两侧交错设置,以此实现截污墙主体的两侧形成榫卯结构;卵石舱、碎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的隔板上还设有连通的过水孔,以此实现对沟河的截污和过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截污墙主体设在沟河中,可有效避免处在治理过程中以及治理完成后的河段受到上游河水的二次污染,可以有效解决沟河治理不彻底,污染反复的问题;一块或多个独立的截污墙主体即可以通过榫卯进行拼装,整体的安装方便快捷。

A kind of reusable assembled sewage interception wal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usable assembled ditch River sewage interception wall, which is composed of pebble tank, gravel tank and silica sand permeable material tank arranged from front to back by sett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sewage interception wall;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pebble tank, gravel tank and silica sand permeable material tank are staggered, so as to realize the formation of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sewage interception wall; the pebble tank and gravel tank The bulkhead of the cabin and the silica sand permeable material cabin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onnected water passage hole, so as to realize the sewage interception and filtration of the ditch river. The main body of the sewage intercepting wall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rranged in the ditch Riv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secondary pollution of the river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river reach after the treatment is completed, an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complete treatment and repeated pollution of the ditch River; one or more independent sewage intercepting wall main bodies can be assembled through mortise and tenon, and the overall installation is convenient and qu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河道内的水由于污染严重,水里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各种杂质,在针对较长的沟河的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分段进行,在污染源没有得到处理之前,刚刚治理好的河道可能又会收到二次污染,导致治理效果不好,污染反复,而普通的围堰在修筑完成以后会阻断河道的正常水流,因此提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可有效解决处在治理过程中以及治理完成后的河段受到上游河水的二次污染的问题,结构新颖,简单实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包括截污墙主体;所述截污墙主体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卵石舱、碎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所述卵石舱、碎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左右两侧交错设置,以此实现截污墙主体的两侧形成榫卯结构;所述卵石舱、碎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的隔板上还设有连通的过水孔,以此实现对沟河的截污和过滤。进一步地,所述截污墙主体的下端还设有楔状体。进一步地,所述卵石舱、碎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的下端均设有楔状体。进一步地,所述楔状体为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条状结构,且楔状体的顶尖向下凸出,楔状体的底面与所述卵石舱、碎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的下端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碎石舱的一侧凸出所述卵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另一侧凹进所述卵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所述卵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的两侧边均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卵石舱、碎石舱和硅砂透水材料舱均包括中空腔体结构和填充体;所述填充体填充在所述中空腔体结构内。进一步地,所述中空腔体结构为钢制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中空腔体结构为20-30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的三舱式整体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结构的正面和反面均设有过水孔,且过水孔在钢板上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使用新型的截污墙主体设在沟河中,可有效避免处在治理过程中以及治理完成后的河段受到上游河水的二次污染,可以有效解决沟河治理不彻底,污染反复的问题。2、本使用新型通过一块或多个独立的截污墙主体即可以通过榫卯进行拼装,整体的安装方便快捷。3、本使用新型结构新颖,简单实用、设计合理、可控性和实用性高,适合广泛推广。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截污墙主体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截污墙主体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截污墙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截污墙主体;2、卵石舱;3、碎石舱;4、硅砂透水材料舱;5、楔状体;6、过水孔;7、沟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包括截污墙主体1;所述截污墙主体1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左右两侧交错设置,以此实现截污墙主体的两侧形成榫卯结构;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的隔板上还设有连通的过水孔6,以此实现对沟河7的截污和过滤。本使用新型的截污墙主体1设在沟河7中,可有效避免处在治理过程中以及治理完成后的河段受到上游河水的二次污染,可以有效解决沟河7治理不彻底,污染反复的问题;一块或多个独立的截污墙主体1即可以通过榫卯进行拼装,整体的安装方便快捷。优选的,所述截污墙主体1的下端还设有楔状体5;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的下端均设有楔状体5,方便墙体插入河床的土体中。所述楔状体5为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条状结构,且楔状体5的顶尖向下凸出,楔状体5的底面与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碎石舱3的一侧凸出所述卵石舱2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另一侧凹进所述卵石舱2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所述卵石舱2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的两侧边均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均包括中空腔体结构和填充体;所述填充体填充在所述中空腔体结构内;所述填充体分别为卵石、碎石和硅砂透水材料,以此形成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优选的,所述中空腔体结构为钢制箱体结构;所述中空腔体结构为20-30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的三舱式整体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的正面和反面,以及每个舱体之间相邻的钢板均设有过水孔6,且过水孔6在钢板上均匀分布。所述箱体结构正面和反面上的过水孔6前后错位设置,以此来减少箱体结构内的填充体在水流的直接冲击下大量流失。还包括支架系统;支架系统设在隔污墙的前后端和左右两端来分别实现对隔污墙的前、后、左和右端在沟河内的定位;其中支架系统即为沟河建设中常用的支撑支架,此类支撑支架在本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处不再详述。本技术工作时,将截污墙主体榫卯连接成一整体的隔污墙,整体的隔污墙两端定位设置在所需治理的河道段落的两端;在区间内进行沟河7治理,上游未经治理的污染水源在经过截污墙时,首先卵石舱会对上游河水中漂浮物进行过滤,当河水流经碎石舱时,墙体会进一步对河水中的较小颗粒的漂浮物以及悬浮物进行过滤,当河水流经最后一个硅砂透水材料舱时,墙体会对河水中遗留的更小颗粒的悬浮物进行进一步过滤,通过墙体的三重过滤作用,河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基本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处理;同时所述截污墙还不会阻断河道的正常水流,可减缓水体流速。最后,当该段河道治理完毕后,即可对装置进行拆除并运用到下一个河段,操作方便快捷。本使用新型结构新颖,简单实用、设计合理、可控性和实用性高,适合广泛推广。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未详细阐述部分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或可直接从市场上采购获得,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获得,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在本领域或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此处不再详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污墙主体(1);所述截污墙主体(1)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左右两侧交错设置,以此实现截污墙主体(1)的两侧形成榫卯结构;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的隔板上还设有连通的过水孔(6),以此实现对沟河(7)的截污和过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污墙主体(1);所述截污墙主体(1)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左右两侧交错设置,以此实现截污墙主体(1)的两侧形成榫卯结构;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的隔板上还设有连通的过水孔(6),以此实现对沟河(7)的截污和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墙主体(1)的下端还设有楔状体(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的下端均设有楔状体(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沟河截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楔状体(5)为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条状结构,且楔状体(5)的顶尖向下凸出,楔状体(5)的底面与所述卵石舱(2)、碎石舱(3)和硅砂透水材料舱(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启海赵高鹏李文兵刘韧黄岩侯凯刘通陈永政高宗枝石小强姚玉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