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型模具之上模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48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冷型模具之上模散热结构;包括顶板、上模板以及上模仁;其中,上模板上设有油冷装置和水冷装置;油冷装置包括油冷管及水循环结构;油冷管包括有圆管以及于圆管两侧一体延伸出的两侧管,该圆管位于上述成型嘴的下端外围,且圆管靠近上模仁,圆管内填充有工质;每一侧管的末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水循环结构内;该水冷装置位于油冷装置的下方。通过圆管内的工质对成型嘴下端和上模仁的热量进行吸收,工质受热蒸发至两侧管的末端,水循环结构对两侧管的末端降温冷凝散热,降温后工质再沿管壁回流到圆管中,从而有效解决了热流道浇咀处容易出现烫印和浇口飞边的问题,同时对上模仁进行散热;且水冷装置进行过水,对上模仁进一步散热。

Cooling structure of upper mold of water-cooled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oling structure of the upper mold of the water-cooled mold, which comprises a top plate, an upper mold and an upper mold core; wherein, the upper mold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cooling device and a water-cooling device; the oil cooling device comprises an oil cooling pipe and a water circulation structure; the oil cooling pipe comprises a round pipe and two sides of pipes which are integrally extended on two sides of the round pipe, the round pipe is located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forming nozzle, and the round pipe is against the The end of each side of the tube is loca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water circulation structure; the water-cooling device is located under the oil-cooled device. The heat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forming nozzle and the upper die core is absorbed by the working medium in the circular tube. The working medium is heated and evaporated to the end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tube. The water circulation structure cools and condenses the end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tube. After cooling, the working medium flows back to the circular tube along the tube wall, so a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hot stamping and gate flash at the hot runner nozzl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upper die core is cooled; and the water The cooling device is subject to water discharge to further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upper mold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冷型模具之上模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水冷型模具之上模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主要分为冷流道和热流道,注塑热咀主要用在热流道上,而热流道注塑模具,热咀的前端部直接点在注塑件表面进胶,熔融塑料注射完成后,由于进胶装置温度非常高,导致热咀周边区域的模具温度高于其他区域,针对热咀温度过高,使得浇口部位局部高温,从而容易导致热流道浇咀处容易出现烫印和浇口飞边。且现有的注塑模具之模仁散热效果差,产品冷却时间长,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型模具之上模散热结构,其有效解决了热流道浇咀处容易出现烫印和浇口飞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型模具之上模散热结构,包括有顶板、上模板以及上模仁;该顶板上贯穿有进料孔;该上模板固定于顶板的底部,上模板上设置有成型嘴,该成型嘴具有流道,该流道的上端开口与进料孔相连通;该上模仁上端嵌于上模板的底部,上模仁下端外露于上模板的底部,且上模仁的底部向上凹设形成有成型腔,上述流道的下端开口连通成型腔,其中,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油冷装置和水冷装置;该油冷装置位于上模仁的上方,油冷装置包括有油冷管及设置于油冷管两端的水循环结构;该油冷管为封闭式管体,油冷管包括有圆管以及于圆管两侧一体延伸出的两侧管,该圆管位于上述成型嘴的下端外围,且圆管靠近上模仁,圆管内填充有易蒸发的工质;两侧管为两斜坡式管体,每一侧管的末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水循环结构内;该水冷装置位于油冷装置的下方,水冷装置包括有水冷管、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一出水接头;该水冷管设置于上模板内,且水冷管的中间部分折弯紧贴于上模仁的外壁;该第一进水接头设置于水冷管的进水端并外露上模板的侧面;该第一出水接头设置于水冷管的出水端并外露上模板的侧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有储水箱以及连接于储水箱外端上侧和下侧的第二出水接头和第二进水接头,上述侧管的末端浸于储水箱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侧管的末端均封堵有堵头,堵头浸于上述储水箱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质为导热介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模板的外壁上固定有散热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模板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圆管内的工质对成型嘴下端和上模仁的热量进行吸收,工质受热蒸发至两侧管的末端,水循环结构对两侧管的末端降温冷凝散热,降温后工质再沿管壁回流到圆管中,从而有效解决了热流道浇咀处容易出现烫印和浇口飞边的问题,同时对上模仁进行散热;且水冷装置进行过水,对上模仁进一步散热,便于上模仁的射料冷却成型,减少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油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顶板101、进料孔20、上模板30、上模仁301、成型腔40、成型嘴401、流道50、油冷装置51、油冷管511、圆管512、侧管513、堵头52、水循环结构521、储水箱522、第二出水接头523、第二进水接头53、工质60、水冷装置61、水冷管62、第一进水接头63、第二出水接头70、散热板80、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顶板10、上模板20以及上模仁30。该顶板10上贯穿有进料孔101。该上模板20固定于顶板10的底部,上模板20上设置有成型嘴40,该成型嘴40具有流道401,该流道401的上端开口与进料孔101相连通。该上模仁30上端嵌于上模板20的底部,上模仁30下端外露于上模板20的底部,且上模仁30的底部向上凹设形成有成型腔301,上述流道401的下端开口连通成型腔301。其中,所述上模板20上设置有油冷装置50和水冷装置60;该油冷装置50位于上模仁30的上方,油冷装置50包括有油冷管51及设置于油冷管51两端的水循环结构52;该油冷管51为封闭式管体,油冷管51包括有圆管511以及于圆管511两侧一体延伸出的两侧管512,该圆管511位于上述成型嘴40的下端外围,且圆管511靠近上模仁30,圆管511内填充有易蒸发的工质53。两侧管512为两斜坡式管体,每一侧管512的末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水循环结构52内。在本实施例中,工质53为导热介质,其受热蒸发的至两侧管512末端,水循环结构52对其降温冷凝散热,降温后工质53再沿管壁回流到圆管511。水循环结构52包括有储水箱521以及连接于储水箱521外端上侧和下侧的第二出水接头522和第二进水接头523,上述侧管512的末端浸于储水箱521内。且两侧管512的末端均封堵有堵头513,堵头513浸于上述储水箱521内,堵头513的设置,便于后续工质53的更换和注入。该水冷装置60位于油冷装置50的下方,水冷装置60包括有水冷管61、第一进水接头62和第一出水接头63;该水冷管61设置于上模板20内,且水冷管61的中间部分折弯紧贴于上模仁30的外壁。该第一进水接头62设置于水冷管61的进水端并外露上模板20的侧面。该第一出水接头63设置于水冷管61的出水端并外露上模板20的侧面。水冷装置60设置,进一步加强模具的散热,便于上模仁30快速冷却成型。该上模板20的外壁上固定有散热板70,便于模具的进一步散热。且上模板20上设有温度传感器80,用于检测上模板20的温度变化状况。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射料从进料孔101进入,再流经流道401进入成型腔301内进行成型,此时,圆管511内的工质53对成型嘴40下端和上模仁30的热量进行吸收,工质53受热蒸发至两侧管512的末端,水循环结构52对两侧管512的末端降温冷凝散热,降温后工质53再沿管壁回流到圆管511中,依次工作;同时,水冷装置60进行过水,对上模仁30进一步散热,便于上模仁30的射料冷却成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型模具之上模散热结构,包括有顶板、上模板以及上模仁;该顶板上贯穿有进料孔;该上模板固定于顶板的底部,上模板上设置有成型嘴,该成型嘴具有流道,该流道的上端开口与进料孔相连通;该上模仁上端嵌于上模板的底部,上模仁下端外露于上模板的底部,且上模仁的底部向上凹设形成有成型腔,上述流道的下端开口连通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油冷装置和水冷装置;该油冷装置位于上模仁的上方,油冷装置包括有油冷管及设置于油冷管两端的水循环结构;该油冷管为封闭式管体,油冷管包括有圆管以及于圆管两侧一体延伸出的两侧管,该圆管位于上述成型嘴的下端外围,且圆管靠近上模仁,圆管内填充有易蒸发的工质;两侧管为两斜坡式管体,每一侧管的末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水循环结构内;该水冷装置位于油冷装置的下方,水冷装置包括有水冷管、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一出水接头;该水冷管设置于上模板内,且水冷管的中间部分折弯紧贴于上模仁的外壁;该第一进水接头设置于水冷管的进水端并外露上模板的侧面;该第一出水接头设置于水冷管的出水端并外露上模板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型模具之上模散热结构,包括有顶板、上模板以及上模仁;该顶板上贯穿有进料孔;该上模板固定于顶板的底部,上模板上设置有成型嘴,该成型嘴具有流道,该流道的上端开口与进料孔相连通;该上模仁上端嵌于上模板的底部,上模仁下端外露于上模板的底部,且上模仁的底部向上凹设形成有成型腔,上述流道的下端开口连通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油冷装置和水冷装置;该油冷装置位于上模仁的上方,油冷装置包括有油冷管及设置于油冷管两端的水循环结构;该油冷管为封闭式管体,油冷管包括有圆管以及于圆管两侧一体延伸出的两侧管,该圆管位于上述成型嘴的下端外围,且圆管靠近上模仁,圆管内填充有易蒸发的工质;两侧管为两斜坡式管体,每一侧管的末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水循环结构内;该水冷装置位于油冷装置的下方,水冷装置包括有水冷管、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一出水接头;该水冷管设置于上模板内,且水冷管的中间部分折弯紧贴于上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太洋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