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吸收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09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吸收芯体,包括吸收芯体和周向包覆在所述吸收芯体外的包裹层,所述包裹层以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沿着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横向方向上设置有复数条向外凸出的凸条,每一凸条沿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纵向方向向两端延伸,且相邻的两个凸条相互平行,在相邻的两个凸条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凹槽;分布有所述凸条、凹槽的区域与吸收芯体的表面和底面相对应,使得所述包裹层包覆吸收芯体后,在所述吸收芯体的表面之上和底面之下均具有所述凸条、凹槽,并将所述凹槽的底部通过胶黏层与所述吸收芯体连接为一体。所述凸条为“V”形折页凸条,也可是顶部为圆弧曲面,而其底部为水平面的凸条,还可为顶部和凹槽的底部均为圆弧曲面的凸条。

A composite absorption co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mposite absorption core body, which comprises an absorption core body and a wrapping layer circumferentially wrapped outside the absorption core body. The wrapping layer takes spunbond nonwovens as the base material, and a plurality of protruding convex strip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the spunbond nonwovens, each convex strip extends to both end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spunbond nonwovens, and two adjacent convex strips are arranged The convex bars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o form inward concave grooves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convex bars; the areas distributed with the convex bars and grooves correspond to the surface and the bottom of the absorption core body, so that after the coating layer covers the absorption core body, the convex bars and grooves are arranged above the surface and below the bottom of the absorption core body, and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bsorption core body through the adhesive layer The core body is connected as a whole. The convex strip is a V-shaped folding convex strip, but the top is an arc surface, and the bottom is a horizontal convex strip, and the top and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are both arc surface convex stri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吸收芯体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吸收制品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吸收芯体。
技术介绍
婴幼儿和其他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常常要穿着一次性吸收制品,例如尿布。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功能是它可容纳排泄物,并使这些排泄物与穿着者的身体及衣服和被褥隔离开来。一次性吸收制品,例如尿布,通常由液性面层、不透液性底层以及设于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之间的吸收并能容纳液体的吸收芯体组成。因此,吸收芯体是一次性吸收制品的核心部件,起到吸收和接纳体液的载体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吸收芯体的湿强度,采用包裹层对吸收芯体进行包裹,作为包裹层的材料包括卫生纸或无纺布,其中卫生纸在吸收芯体吸液膨胀后,因其自身湿强度不足而断裂,从而起不到增加吸收芯体湿强度的作用,但卫生纸有利于促进吸收芯体的吸液能力和扩散能力。为克服上述缺陷,卫生纸已被无纺布,如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所取代,无纺布材质的包裹层可有效提高吸收芯体的湿强度,从而保持了吸收芯体的尺寸稳定性。然而,虽然无纺布包裹层在提高吸收芯体的湿强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也由于无纺布自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如较高的断裂强力等,因此,无纺布包裹层同样限制了吸收芯体的可膨胀空间,一旦吸收芯体吸液小幅度地膨胀后,其沿周向侧面向外膨胀的空间将被无纺布包裹层紧紧地束缚住,而由于缺少足够盈余的膨胀空间,导致吸收芯体的吸液和扩散能力同样限制住,大幅度降低了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吸液能力。基于上述原因,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无纺布包裹层束缚、限制吸收芯体的膨胀空间,而导致吸收芯体的吸液能力和扩散能力大幅度降低的技术问题,通过为吸收芯体增加盈余的胶体膨胀空间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吸液能力和扩散能力的复合吸收芯体,降低一次性吸收制品的液体回渗,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如何为吸收芯体增加盈余的胶体膨胀空间,进而提高吸收芯体的吸液能力和扩散能力,降低一次性吸收制品的液体回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吸收芯体,所述复合吸收芯体包括吸收芯体和周向包覆在所述吸收芯体外的包裹层,所述包裹层以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沿着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宽度横向方向上设置有复数条向外凸出的凸条,每一所述凸条沿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纵向方向向两端延伸,且相邻的两个凸条相互平行,在相邻的两个凸条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凹槽;分布有所述凸条、凹槽的区域与吸收芯体的表面和底面相对应,使得所述包裹层包覆吸收芯体后,在所述吸收芯体的表面之上和底面之下均具有所述凸条、凹槽,并将所述凹槽的底部通过胶黏层与所述吸收芯体连接为一体。优选地,所述凸条为沿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宽度横向方向往复对折而形成的“V”形折页,分别形成“V”形凸条和“V”形凹槽。优选地,所述凸条的顶部为弧面,而其底部为水平面,并形成矩形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凸条的顶部和凹槽的底部均为弧面。优选地,在所述吸收芯体的表面与所述包裹层之间还设置有离子交换树脂层。优选地,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层为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亲水性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设置有“V”形凸条、“V”形凹槽的纺粘无纺布作为吸收芯体的包裹层,增加了包裹层与吸收芯体之间的盈余空间,为吸收芯体内的高吸水性树脂胶体提供更大的自由膨胀空间,有效提高高吸水性树脂胶体的吸液能力和扩散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吸收芯体的吸液能力和扩散水平。同时,本技术采用包裹层上的“V”形凹槽的底部与吸收芯体进行线性粘合连接,避免了因采用大面积的非亲水性热熔胶粘结层所导致的吸收芯体对液体的渗透、扩散性大幅度降低的问题,增加液体在吸收芯体表面的渗透、扩散能力,提高吸收芯体的吸液速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复合吸收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复合吸收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的复合吸收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4的复合吸收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的复合吸收芯体1,所述复合吸收芯体1包括吸收芯体2和周向包覆在所述吸收芯体2外的包裹层3。本实施例的吸收芯体2是以热熔性纤维网为骨架,在该热熔性纤维网内固定结合有高吸水性树脂颗粒而构成,为现有一次性吸收制品通用的吸收芯体。本实施例的包裹层3以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沿着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宽度横向方向上设置有复数条向外凸出的凸条,每一所述凸条沿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纵向方向向两端延伸,且相邻的两个凸条相互平行,在相邻的两个凸条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凹槽。如附图1所示,将纺粘非织造布基材沿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宽度横向方向往复对折而形成的“V”形折页,分别形成“V”形凸条31、“V”形凸条32、“V”形凸条33和“V”形凸条34,而在相邻的“V”形凸条31、“V”形凸条32之间形成“V”形凹槽41,在“V”形凸条32、“V”形凸条33之间形成“V”形凹槽42,以及在“V”形凸条33和“V”形凸条34之间形成“V”形凹槽43。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纺粘非织造布上分布有“V”形凸条31、“V”形凸条32、“V”形凸条33、“V”形凸条34,以及“V”形凹槽41、“V”形凹槽42和“V”形凹槽43的区域与吸收芯体的表面和底面相对应,因此,使得所述包裹层3包覆吸收芯体2后,在所述吸收芯体的表面之上和底面之下均具有所述“V”形凸条和“V”形凹槽。本实施例采用设置有“V”形凸条、“V”形凹槽的纺粘无纺布作为吸收芯体的包裹层,增加包裹层与吸收芯体之间的盈余空间,为吸收芯体内的高吸水性树脂胶体提供更大的自由膨胀空间,有效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液能力和扩散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吸收芯体的吸液能力和扩散水平。同时,本实施例将包裹层上的“V”形凹槽的底部与吸收芯体通过热熔胶进行线性粘合连接,而非现有技术中的大面积刮胶而形成的面粘合连接,避免了因采用大面积的非亲水性热熔胶粘结层所导致的吸收芯体对液体的渗透、扩散性大幅度降低的问题,增加液体在吸收芯体表面的渗透、扩散能力,提高吸收芯体的吸液速率。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凸条的顶部为圆弧曲面,但其底部为水平面,从而形成矩形凹槽。如附图2所示,在与吸收芯体的表面和底面相对应的区域,以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的包裹层上分布有弧面凸条51、弧面凸条52、弧面凸条53和弧面凸条54,而在相邻的弧面凸条51、弧面凸条52之间形成矩形凹槽61,在弧面凸条52、弧面凸条53之间形成矩形凹槽62,以及在弧面凸条53和弧面凸条54之间形成矩形凹槽63。本实施例的吸收芯体被包裹层包覆后,在所述吸收芯体的表面之上和底面之下均具有所述弧面凸条和矩形凹槽。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凸条的顶部和凹槽的底部均为圆弧曲面。如附图3所示,在与吸收芯体的表面和底面相对应的区域,以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的包裹层上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吸收芯体,所述复合吸收芯体包括吸收芯体和周向包覆在所述吸收芯体外的包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以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沿着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宽度横向方向上设置有复数条向外凸出的凸条,每一所述凸条沿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纵向方向向两端延伸,且相邻的两个凸条相互平行,在相邻的两个凸条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凹槽;分布有所述凸条、凹槽的区域与吸收芯体的表面和底面相对应,使得所述包裹层包覆吸收芯体后,在所述吸收芯体的表面之上和底面之下均具有所述凸条、凹槽,并将所述凹槽的底部通过胶黏层与所述吸收芯体连接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吸收芯体,所述复合吸收芯体包括吸收芯体和周向包覆在所述吸收芯体外的包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以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沿着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宽度横向方向上设置有复数条向外凸出的凸条,每一所述凸条沿所述纺粘非织造布的纵向方向向两端延伸,且相邻的两个凸条相互平行,在相邻的两个凸条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凹槽;分布有所述凸条、凹槽的区域与吸收芯体的表面和底面相对应,使得所述包裹层包覆吸收芯体后,在所述吸收芯体的表面之上和底面之下均具有所述凸条、凹槽,并将所述凹槽的底部通过胶黏层与所述吸收芯体连接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为沿所述纺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为
申请(专利权)人:韩顺厦门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