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5296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包括井体、集污装置,在井体的两侧相对设置进水管、排水管,进水管和排水管与井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井体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部井身、中部井身、下部井身,相邻井身之间密封连接,集污装置包括汇总管、分配器、若干进流管,所述汇总管的一端穿过井体,以与井体内部连通,另一端连接分配器的一端,若干进流管并排设置于分配器另一端,进流管的一端与分配器内部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污水排出管道对接,为井体设置一个排水井设置了集污装置,该集污装置设置了多个进流管,可以实现与多个外部的排污管道相对接,从而增加污水进入井内的通道,提高污水进入井体内的效率。

A drainage well with sewage collection device

The drainage well provided with a sewage collection device includes a well body and a sewage collection device. The two sides of the well body are relatively provided with water inlet pipes and drainage pipes, and the water inlet pipes and drainage pipes are seal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well body. The well body comprises an upper well body, a middle well body and a lower well body arranged successively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adjacent well bodies are sealed and connected. The sewage collection device comprises a header pipe and a distributor , a number of inlet pipes, one end of the header pipe passing through the well body to connect with the well body internally, the other end connecting with one end of the distributor, a number of inlet pipes arranged side by sid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distributor, one end of the inlet pipe connecting with the distributor internally, the other end connecting with the external sewage discharge pipe, a drainage well provided with a sewage collection devic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wage collection devices The inlet pipe can be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external blowdown pipes, so as to increase the channel of sewage entering the well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wage entering the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井
,尤其涉及一种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污水井,通常只能在井身的侧壁上设置一个污水进水口或进水管,使得污水井使用率低下,也不能解决周边污水排放压力大,排放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必要提出一种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一种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包括井体、集污装置,所述井体为顶部开口的封闭腔体,顶部开口处盖合井盖,在井体的两侧相对设置进水管、排水管,进水管和排水管与井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井体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部井身、中部井身、下部井身,相邻井身之间密封连接,集污装置的设置高度高于进水管和排水管的高度,所述集污装置包括汇总管、分配器、若干进流管,所述汇总管的一端穿过井体,以与井体内部连通,另一端连接分配器的一端,若干进流管并排设置于分配器另一端,进流管的一端与分配器内部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污水排出管道对接。优选的,所述汇总管的一端倾斜设置于井体内部,以搭接于井体的侧壁上,所述分配器也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向井体靠近方向向下倾斜。优选的,所述中部井身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类锥形井体,所述集污装置的汇总管设置于中部井身的上部,还在中部井身外部设置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卡圈、支撑台,所述卡圈环套于中部井身的外壁上,且卡圈为上部开口小于下部开口的刚性环件,以与中部井身的外壁贴合,卡圈靠近中部井身的中上部设置,所述支撑台设置于分配器的下方,用于支撑分配器,支撑台与卡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靠近井身的一端的高度低于远离井身一端的高度,所述出水管靠近井身的一端的高度高于远离井身一端的高度。优选的,上部井身的下端面设置向下凸出的凸台,中部井身的上端面设置向下凹陷的凹槽,以与上部井身对接,中部井身的下端面设置向下凸出的凸台,下部井身的上端面设置向下凹陷的凹槽,以与中部井身对接,在上部井身和中部井身对接的斜面处设置密封圈,在中部井身和下部井身对接的斜面处设置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相邻井身之间对接斜面的垂直距离小于两侧平面的垂直距离。本专利技术中,为井体设置一个排水井设置了集污装置,该集污装置设置了多个进流管,可以实现与多个外部的排污管道相对接,从而增加污水进入井内的通道,提高污水进入井体内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的示意图。图2、3为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的俯视图、主视图。图4、5为图2、3沿着C-C、B-B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图7、8为图3、4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示意图,其中中部井身为等径。图中:井体10、上部井身11、中部井身12、下部井身13、凸台14、凹槽15、密封圈16、集污装置20、汇总管21、分配器22、进流管23、卡圈31、支撑台32、进水管41、排水管4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参见图1-8、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包括井体10、集污装置20,所述井体10为顶部开口的封闭腔体,顶部开口处盖合井盖,在井体10的两侧相对设置进水管41、排水管42,进水管41和排水管42与井体10之间密封连接,所述井体10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部井身11、中部井身12、下部井身13,相邻井身之间密封连接,集污装置20的设置高度高于进水管41和排水管42的高度,所述集污装置20包括汇总管21、分配器22、若干进流管23,所述汇总管21的一端穿过井体10,以与井体10内部连通,另一端连接分配器22的一端,若干进流管23并排设置于分配器22另一端,进流管23的一端与分配器22内部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污水排出管道对接。本专利技术中为井体设置一个排水井设置了集污装置20,该集污装置20设置了多个进流管23,可以实现与多个外部的排污管道相对接,从而提高污水进入井体10内的效率。进一步,所述汇总管21的一端倾斜设置于井体10内部,以搭接于井体10的侧壁上,所述分配器22也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向井体10靠近方向向下倾斜。由于若干进流管23的设置,存在多股污水同时同步经过分配器22进入井体10内部的情况,这样使得分配器22所承受的重力较大,容易损坏,所以将分配器22和汇总管21均设置为倾斜方向,如此使分配器22的受力重心向井体10方向靠近,由井体10分担分配器22的部分重量,避免分配器22受力过重而损坏。进一步,所述中部井身12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类锥形井体10,所述集污装置20的汇总管21设置于中部井身12的上部,还在中部井身12外部设置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卡圈31、支撑台32,所述卡圈31环套于中部井身12的外壁上,且卡圈31为上部开口小于下部开口的刚性环件,以与中部井身12的外壁贴合,卡圈31靠近中部井身12的中上部设置,所述支撑台32设置于分配器22的下方,用于支撑分配器22,支撑台32与卡圈31固定连接。本方案中利用中部井身12外壁的形状来对卡圈31进行限制,避免下滑,并且无需单独其他机构来固定,即可实现卡圈31的固定,这种无需外部机构固定的卡圈31不存在长时间使用后松脱移位的问题,通过支撑台32对分配器22进行支撑,解决了分配器22受重力下沉或损害的问题。装配时,将下部井身13、中部井身12依次对接装配后,将该卡圈31环套于中部井身12外壁上,然后在安装分配器22。该方案中,将分配器22的重量转移至有支撑台32来承受,支撑台32又将重力传递至卡圈31来承受,卡圈31又将力转移至中部井身12来承受,并且卡圈31是环套井身的一圈,将该力围绕井身的圆周方向均匀分散,不同于使井身局部受力的方案,从而避免分配器22的损坏,且无需设置外部支撑,进一步,所述进水管41靠近井身的一端的高度低于远离井身一端的高度,所述出水管靠近井身的一端的高度高于远离井身一端的高度,以通过高度差形成污水自然流出的动力。进一步,上部井身11的下端面设置向下凸出的凸台14,中部井身12的上端面设置向下凹陷的凹槽15,以与上部井身11对接,中部井身12的下端面设置向下凸出的凸台14,下部井身13的上端面设置向下凹陷的凹槽15,以与中部井身12对接,在上部井身11和中部井身12对接的斜面处设置密封圈16,在中部井身12和下部井身13对接的斜面处设置密封圈16。上部井身11下端面向下凸出的凸台14具有向内侧倾斜的斜面,中部井身12上端面的凹槽15具有向内倾斜的斜面,中部井身12下端面的凸台14具有向内侧倾斜的斜面,下部井身13上端面的凹槽15具有向内倾斜的斜面。向内倾斜的斜面在对接时,上方的井身由于自身重力受到向下向内移动的趋势,使得相邻两个井身对接贴合更加紧密,密封性更好。进一步,所述相邻井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集污装置,所述井体为顶部开口的封闭腔体,顶部开口处盖合井盖,在井体的两侧相对设置进水管、排水管,进水管和排水管与井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井体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部井身、中部井身、下部井身,相邻井身之间密封连接,集污装置的设置高度高于进水管和排水管的高度,所述集污装置包括汇总管、分配器、若干进流管,所述汇总管的一端穿过井体,以与井体内部连通,另一端连接分配器的一端,若干进流管并排设置于分配器另一端,进流管的一端与分配器内部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污水排出管道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集污装置,所述井体为顶部开口的封闭腔体,顶部开口处盖合井盖,在井体的两侧相对设置进水管、排水管,进水管和排水管与井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井体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部井身、中部井身、下部井身,相邻井身之间密封连接,集污装置的设置高度高于进水管和排水管的高度,所述集污装置包括汇总管、分配器、若干进流管,所述汇总管的一端穿过井体,以与井体内部连通,另一端连接分配器的一端,若干进流管并排设置于分配器另一端,进流管的一端与分配器内部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污水排出管道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总管的一端倾斜设置于井体内部,以搭接于井体的侧壁上,所述分配器也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向井体靠近方向向下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集污装置的排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井身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类锥形井体,所述集污装置的汇总管设置于中部井身的上部,还在中部井身外部设置支撑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利民尤瑞瑞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宸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