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528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导电纤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纱线基材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得到前处理纱线;步骤2,将前处理纱线浸泡至反应液,待纱线吸附完成后压辊挤压得到带液纱线;步骤3,将带液纱线放入苯胺蒸汽室内吸附反应,取出后储存于容器内静置反应,形成聚苯胺导电层,得到复合导电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废液排放多和原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浸泡吸附与蒸汽吸附的方式实现表面导电层的原位聚合,大大提升了导电效率,也杜绝了废液的排放。

Preparation of polyaniline composite conductive yarn by vapor deposition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onductive fiber, in particular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vapor deposited polyaniline composite conductive yar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plasma treating the yarn base material to obtain the pre-treatment yarn; step 2, immersing the pre-treatment yarn into the reaction solution, pressing the roller to extrude the liquid yarn after the yarn absorption; step 3, putting the liquid yarn into benzene The polyaniline is absorbed in the steam chamber and stored in the container for static reaction to form a polyaniline conductive layer to obtain a composite conductive yarn.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more waste liquid discharge and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raw materials, realizes the in-situ polymerization of the surface conductive layer by soaking adsorption and steam adsorption, greatly improves the conductive efficiency, and also eliminates the discharge of waste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导电纤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抗静电、防电磁辐射、电信号传递等功能性纤维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轻质、柔软、高导电、易编织的导电纤维的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目前,常用导电纤维的导电组分主要以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炭黑等无机材料为主。随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高分子导电材料在导电纤维中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关注。与其他高分子导电材料相比,聚苯胺(polyaniline,PANI)具有价格低廉、合成简单、电导率高、性能稳定的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高分子导电材料。导电纤维是PANI的研究热点之一。将PANI作为导电组分采用共混纺丝法制备导电纤维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但因为PANI的难溶性、难熔性以及共混纺丝方式对纤维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导致这类方法的应用前景非常渺茫。以PANI对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亦可获得导电纤维,通过将导电态PANI溶解后采用浸轧的方式连续涂覆于纱线表面,实现了连续化导电处理,但因PANI仅可溶于浓硫酸、N-甲基-2-吡咯烷酮等少数溶剂,成本高昂、制备困难,实用意义低。以苯胺单体直接于纤维表面聚合形成PANI导电层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苯胺“原位聚合”现象为PANI导电纤维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原位聚合法将纤维分步置于苯胺单体、掺杂酸和氧化剂的溶液中,使苯胺在纤维表面发生氧化聚合及掺杂反应生成PANI导电层,形成皮芯结构的PANI复合导电纤维。国内外研究人员以多种普通纤维为基材进行了导电处理。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得的导电纤维电导率远高于共混纺丝法,可纺性优于金属纤维,且基质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因此自问世以来即被认为是最具商业化前景的PANI导电纤维制备方法。然而,由于原位聚合法制备导电纤维时,苯胺的吸附和聚合反应在溶液内分步完成,无法实现纱线的连续化导电处理,为保证苯胺的充分吸附,一般需将纤维在苯胺内浸渍2小时以上,然后再置于掺杂酸和氧化剂的溶液内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PANI。因此,传统的原位聚合法制备导电纤维的效率极其低下,同时还存在原料利用率低、废液排放多等问题,因此,从原位聚合现象发现至今近30年来依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解决了废液排放多和原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浸泡吸附与蒸汽吸附的方式实现表面导电层的原位聚合,大大提升了导电效率,也杜绝了废液的排放。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纱线基材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得到前处理纱线;步骤2,将前处理纱线浸泡至反应液,待纱线吸附完成后压辊挤压得到带液纱线;步骤3,将带液纱线放入苯胺蒸汽室内吸附反应,取出后储存于容器内静置反应,形成聚苯胺导电层,得到复合导电纱线。所述步骤1的等离子体处理的参数为:纱线处理长度为4m,反应气体为氧气、电极板间距为4mm,纱线运行速度为2m/min。所述步骤2的反应液采用氧化剂和掺杂酸的混合溶液,所述氧化剂的浓度为80-200g/L,掺杂酸的浓度为0.4-3.0mol/L。所述氧化剂采用过硫酸铵、三氯化铁、五氧化二钒中的一种。所述掺杂酸采用硫酸、盐酸、磷酸、高氯酸、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所述步骤2中的带液纱线的带液率为12-15%。所述步骤3中的苯酐蒸汽的浓度为0-0.02g/L。所述步骤3中的吸附反应的时间为10-25min。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原位聚合法的低效制备和现有基于原位聚合法的纱线连续制备方法的原料低利用率问题,采用纱线预先浸渍氧化剂与掺杂酸混合溶液,然后使纱线暴露于苯胺蒸汽环境中,使苯胺蒸汽吸附于纱线表面,与氧化剂和掺杂酸发生反应生成导电态PANI,以实现PANI导电纱线的连续制备,同时大幅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废液排放多和原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浸泡吸附与蒸汽吸附的方式实现表面导电层的原位聚合,大大提升了导电效率,也杜绝了废液的排放。2.本专利技术利用苯胺蒸汽吸附于纱线表面,与氧化剂和掺杂酸发生反应生成导电态PANI,以实现PANI导电纱线的连续制备,同时大幅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涤纶长丝纱导电处理前后表面形貌对比;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对位芳纶导电处理前后表面形貌对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一种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纱线基材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得到前处理纱线;步骤2,将前处理纱线浸泡至反应液,待纱线吸附完成后压辊挤压得到带液纱线;步骤3,将带液纱线放入苯胺蒸汽室内吸附反应,取出后储存于容器内静置反应,形成聚苯胺导电层,得到复合导电纱线。所述步骤1的等离子体处理的参数为:纱线处理长度为4m,反应气体为氧气、电极板间距为4mm,纱线运行速度为2m/min。所述步骤2的反应液采用氧化剂和掺杂酸的混合溶液,所述氧化剂的浓度为80-200g/L,掺杂酸的浓度为0.4-3.0mol/L。所述氧化剂采用过硫酸铵、三氯化铁、五氧化二钒中的一种。所述掺杂酸采用硫酸、盐酸、磷酸、高氯酸、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所述步骤2中的带液纱线的带液率为12-15%。所述步骤3中的苯酐蒸汽的浓度为0-0.02g/L。所述步骤3中的吸附反应的时间为10-25min。实施例1以涤纶长丝纱为基材,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等离子体处理参数为:纱线处理长度为4m,反应气体为氧气、电极板间距为4mm,纱线运行速度为2m/min)。以磷酸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配置掺杂酸与氧化剂的混合溶液,掺杂酸浓度为3.0mol/L,氧化剂浓度为150g/L,纱线吸附反应液后经压辊挤压,挤压后纱线带液率为15%,然后进入苯胺蒸汽室,纱线在0.001g/L的苯胺蒸汽室内的长度为50m,纱线运行速度为2m/min,则纱线暴露于苯胺中的时间为25min。纱线吸收苯胺后被引离苯胺蒸汽室,存储于容器内,纱线表面的原料发生反应,以生成聚苯胺导电层。处理后纱线的电导率为0.074S/cm,纱线力学性能未发生变化。涤纶长丝纱导电处理前后表面形貌对比如图1所述。实施例2以对位芳纶长丝纱为基材,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等离子体处理参数为:纱线处理长度为4m,反应气体为氧气、电极板间距为4mm,纱线运行速度为2m/min)。以盐酸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配置掺杂酸与氧化剂的混合溶液,掺杂酸浓度为2.0mol/L,氧化剂浓度为100g/L,纱线吸附反应液后经压辊挤压,挤压后纱线带液率为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将纱线基材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得到前处理纱线;/n步骤2,将前处理纱线浸泡至反应液,待纱线吸附完成后压辊挤压得到带液纱线;/n步骤3,将带液纱线放入苯胺蒸汽室内吸附反应,取出后储存于容器内静置反应,形成聚苯胺导电层,得到复合导电纱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纱线基材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得到前处理纱线;
步骤2,将前处理纱线浸泡至反应液,待纱线吸附完成后压辊挤压得到带液纱线;
步骤3,将带液纱线放入苯胺蒸汽室内吸附反应,取出后储存于容器内静置反应,形成聚苯胺导电层,得到复合导电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等离子体处理的参数为:纱线处理长度为4m,反应气体为氧气、电极板间距为4mm,纱线运行速度为2m/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沉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反应液采用氧化剂和掺杂酸的混合溶液,所述氧化剂的浓度为80-200g/L,掺杂酸的浓度为0.4-3.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剑寒韩潇胡铖烨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