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除霜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5130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除霜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所述客车除霜结构包括:多个除霜风口,设置在仪表台上,用于向客车前挡风玻璃进行吹风;除霜器,具有一个吹风口;以及除霜风道,连接在仪表台上,具有空腔,为一体式壳体件,具有一个与吹风口连接的进风口和多个与除霜风口一一对应连通的出风口,其中,进风口位于除霜风道的底部中心处,多个出风口位于除霜风道的顶部,除霜器中产生的除霜气流经除霜风道传递至仪表台上的多个除霜风口,除霜风道整体呈漏斗状,并且两侧位置的除霜风口的风量与风速小于处于中部位置的除霜风口的风量与风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客车除霜结构能够降低除霜时的能耗,具有容易装配的优点。

A defrosting structure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passenger car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us defrosting structure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The bus defrost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defrosting air outlets arranged on the instrument panel for blowing air to the front windshield of the bus; a defroster with an air outlet; and a defrosting air channel connected on the instrument panel with a cavity, which is an integral shell part and an air inlet connected with the air outlet And a plurality of air outlets corresponding to the defrosting air outlets, wherein, the air inlet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center of the defrosting air duct, and a plurality of air outlets are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defrosting air duct. The defrosting air flow generated in the defroster is transmitted to a plurality of defrosting air outlets on the instrument panel through the defrosting air duct, and the defrosting air duct is funnel-shaped as a whole, and the air volume and air speed of the defrosting air outlets at both sides are less than that at the bottom center of the defrosting air duct Air volume and wind speed of defroster in the middle position. The defrosting structure of the bus can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defrosting,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除霜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除霜
,具体是涉及一种客车除霜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于是乎对汽车的尾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汽车生产厂家从影响尾气排放量的各方面开始下手,以减少尾气排放。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进行除霜时会产生油耗,故而,车辆除霜也是产生尾气的一个因素,通过减小除霜能耗,也能为节能减排做一份贡献。现有的客车除霜结构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现有客车除霜器一般通过多个圆形波纹管传导除霜气流至仪表台除霜风口,一个风口对应一个波纹管,每个波纹管中风量、风速一致,无法对每个波纹管内除霜气流按需分配,在进行除霜时,每个波纹管中均达到了最大风量和风速。然而,在客车前挡风玻璃的两侧位置所需求的风量与风速相对于前挡风玻璃的中部来说需求量较低,上述现有的除霜结构中每个波纹管中的风量与风速均一致,这样就造成了能耗的浪费。并且波纹管在安装时,虽然在除霜器一侧可预先装配至除霜器上,但在仪表台一侧需要在总装线上一个一个通过金属卡箍紧固于仪表台除霜风口,装配效率低、装配难度较高。同时多个波纹管也容易出现缠绕的情况,不仅显得杂乱,还会降低除霜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除霜结构,以降低除霜时的能耗,具有容易装配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客车除霜结构的安装方法,以提高客车除霜结构的安装效率。为此,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客车除霜结构,包括:多个除霜风口,设置在仪表台上,所述多个除霜风口沿着客车前挡风玻璃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用于向客车前挡风玻璃进行吹风;除霜器,用于产生除霜气流,具有一个吹风口;以及除霜风道,连接在所述仪表台上,具有空腔,为一体式壳体件,具有一个用来与所述吹风口连接的进风口和多个与所述多个除霜风口一一对应连通的出风口,其中,所述进风口位于除霜风道的底部中心处,多个所述出风口位于除霜风道的顶部,其中,所述除霜器中产生的除霜气流经所述除霜风道传递至仪表台上的多个除霜风口,所述除霜风道整体呈漏斗状,并且中部位置的除霜风口的风量与风速大于两侧位置的除霜风口的风量与风速。进一步地,上述客车除霜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支架,所述除霜风道通过所述多个连接支架连接至所述仪表台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为L型板体,包括板体一和板体二,所述板体一通过螺栓固连于所述仪表台的底部,所述板体二通过螺钉固连于所述除霜风道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吹风口位于所述除霜器的顶部,所述进风口插接于所述吹风口中,所述吹风口中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海绵。进一步地,所述除霜风道为吹塑件。进一步地,上述客车除霜结构还包括用于对司机一侧侧挡风玻璃进行除霜的司机窗除霜管道,其中,所述司机窗除霜管道与所述除霜风道的空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除霜风道的相邻司机窗一侧设有连接口,所述司机窗除霜管道插接于所述连接口中,所述仪表台的相邻司机窗一侧的侧部上设有用于向司机窗进行吹风的司机窗风口,所述司机窗除霜管道的出风口与所述司机窗风口对应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客车除霜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除霜风道和司机窗除霜管道预先安装至所述仪表台上;S2、将所述除霜器装配至客车车身上;以及S3、将安装有所述除霜风道和司机窗除霜管道的仪表台装配到客车车身上,其中,所述除霜器的吹风口与除霜风道的进风口对应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除霜风道整体呈漏斗状,所述除霜风道的进风口处于底部中心处,仅通过一个进风口实现进风,所述除霜风道的内腔大小由下向上逐渐扁平化,从而使得由除霜器产生的除霜气流经除霜风道传递到仪表台上的除霜风口后,处于两侧位置的除霜风口的风量与风速小于处于中部位置的除霜风口的风量与风速,在满足除霜要求的基础上,通过除霜风道的结构设计优化了除霜气流的传递路线,实现了风速与风量的按需分配,相比于现有的通过多个波纹管等风速、风量来进行除霜的方式来说,能耗更低。(2)本专利技术中用来传递除霜气流的除霜风道为一体件,相比于之前用来传输除霜气流的多个波纹管来说,装配起来更加容易、快捷,也不会出现缠绕等影响出风除霜效果的现象,另外更加具有美感。(3)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客车除霜结构安装方法先将除霜风道和司机窗除霜管道预装至所述仪表台上,再将除霜器装配到客车车身上,所述除霜器的安装和除霜风道、司机窗除霜管道以及仪表台的预装工作可以分开同步进行,最后将预装好之后的仪表台整体装配到客车车身上,需注意除霜器的吹风口与除霜风道的进风口对应连接即可,采用预先分装再组装的方式进行客车除霜结构的安装,安装难度低、效率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客车除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客车除霜结构的侧视结构;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客车除霜结构的主视结构;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客车除霜结构的俯视结构;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除霜风道与仪表台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除霜器与除霜风道的连接示意图;以及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除霜风道与司机窗除霜管道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仪表台;11、除霜风口;12、司机窗风口;2、除霜器;21、吹风口;22、除霜器主体;23、除霜器入风口;3、除霜风道;31、进风口;32、连接口;4、连接支架;5、司机窗除霜管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客车除霜结构包括设置在仪表台1上的多个除霜风口11、设于所述仪表台1下方的除霜器2、以及设于所述仪表台1与除霜器2之间的除霜风道3。其中,所述仪表台1的前沿上部设有用于向客车前挡风玻璃进行吹风的四个除霜风口11,所述四个除霜风口11沿着客车前挡风玻璃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成一排,位于两侧位置的两个除霜风口11分别向客车前挡风玻璃的两侧部分进行吹风除霜,位于中部位置的两个除霜风口11向客车前挡风玻璃的中间部分进行吹风除霜,所述中间位置的两个除霜风口11的除霜覆盖面积大于位于两侧位置的两个除霜风口11的除霜覆盖面积。所述除霜风口11呈腰形。所述除霜器2固定于客车车身上,所述除霜器2用于产生除霜气流,所述除霜器2包括吹风口21、除霜器主体22、以及除霜器入风口23,所述吹风口21设置在除霜器2的顶部并向上吹风,所述吹风口21正对着所述仪表台1上设有四个除霜风口11部位的中心位置。所述除霜风道3连接在所述仪表台1的前沿底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除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除霜风口(11),设置在仪表台(1)上,所述多个除霜风口(11)沿着客车前挡风玻璃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用于向客车前挡风玻璃进行吹风;/n除霜器(2),用于产生除霜气流,具有一个吹风口(21);以及/n除霜风道(3),连接在所述仪表台(1)上,具有空腔,为一体式壳体件,具有一个用来与所述吹风口(21)连接的进风口(31)和多个与所述多个除霜风口(11)一一对应连通的出风口,其中,所述进风口(31)位于除霜风道(3)的底部中心处,多个所述出风口位于除霜风道(3)的顶部,/n其中,所述除霜器(2)中产生的除霜气流经所述除霜风道(3)传递至仪表台(1)上的多个除霜风口(11),所述除霜风道(3)整体呈漏斗状,并且中部位置的除霜风口(11)的风量与风速大于两侧位置的除霜风口(11)的风量与风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除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除霜风口(11),设置在仪表台(1)上,所述多个除霜风口(11)沿着客车前挡风玻璃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用于向客车前挡风玻璃进行吹风;
除霜器(2),用于产生除霜气流,具有一个吹风口(21);以及
除霜风道(3),连接在所述仪表台(1)上,具有空腔,为一体式壳体件,具有一个用来与所述吹风口(21)连接的进风口(31)和多个与所述多个除霜风口(11)一一对应连通的出风口,其中,所述进风口(31)位于除霜风道(3)的底部中心处,多个所述出风口位于除霜风道(3)的顶部,
其中,所述除霜器(2)中产生的除霜气流经所述除霜风道(3)传递至仪表台(1)上的多个除霜风口(11),所述除霜风道(3)整体呈漏斗状,并且中部位置的除霜风口(11)的风量与风速大于两侧位置的除霜风口(11)的风量与风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除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支架(4),所述除霜风道(3)通过所述多个连接支架(4)连接至所述仪表台(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除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4)为L型板体,包括板体一和板体二,所述板体一通过螺栓固连于所述仪表台(1)的底部,所述板体二通过螺钉固连于所述除霜风道(3)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灿阳王万鹏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