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4721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包括依次电性相接的供电网络接头、控制及保护装置、以及车辆耦合装置;所述车辆耦合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控制开关和电阻;所述电阻设于所述控制开关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相接。该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由于其电阻设置在控制开关的内部,相对于现有的电阻与控制开关分体设置,不但大大地提高了电阻与控制开关的连接位的防水性能,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因外力而导致连接位松动,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A co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which comprises a power supply network connector, a control and protection device and a vehicle coupling device which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 sequence; the vehicle coupling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a control switch and an electric resistance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resistance is arrang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control switch a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switch. The co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is set in the control switch due to its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resistance and control switch split setting, it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s the waterproof performance of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between the resistance and the control switch, but also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from loosening due to external force, which meets the user's use dem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车辆充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枪(即车辆耦合装置),其枪体内部控制开关与电阻为分体式设置的,中间通过线缆焊接连接,开关单独不具备主动安全防御性能,需将多种元器件通过线路焊接组合而成,且防水性差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很难安装,长时间使用容易松动漏水对充电枪产品造成不良、对车辆造成烧毁、对人员人身造成电击伤亡。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其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电阻与控制开关因分体设置而导致连接位防水性能差和容易松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一种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包括依次电性相接的供电网络接头、控制及保护装置、以及车辆耦合装置;所述车辆耦合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控制开关和电阻;所述电阻设于所述控制开关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相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开关包括转换机构和防护件。进一步地,所述电阻设于所述防护件中;所述电阻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转换机构。优选地,所述转换机构包括导通装置和导电件;所述防护件包括底座;所述电阻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电阻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通装置,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件。更优选地,所述导电件为线缆或插脚。更优选地,所述导通装置包括触发装置和导通模块;所述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导通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触发装置。更优选地,所述导通模块的数量不少于2个。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的内部区域部分或全部填充有防水密封胶。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耦合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新能源车辆充电接口的接插连接器,所述接插连接器设于所述外壳的一端。优选地,所述车辆耦合装置还包括用于防尘防水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设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并覆盖所述车辆耦合装置与线缆的连接位。更优选地,所述防护结构呈锥形结构或球形结构或长方体结构或柱形结构或棱台形结构。更优选地,所述防护结构的材质为热塑性材料或热固性材料或橡胶类弹性体或复合型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电阻为插件电阻或贴片电阻。进一步地,所述电阻的阻值范围在0.1-100KΩ之间。优选地,所述电阻的阻值范围在0.3-5.5KΩ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由于其电阻设置在控制开关的内部,相对于现有的电阻与控制开关分体设置,不但大大地提高了电阻与控制开关的连接位的防水性能,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因外力而导致连接位松动,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同时,显著降低了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的生产成本。2.由于在控制开关的内部区域中部分或者全部地填充有防水密封胶,则可以进一步提高电阻与控制开关连接位的防水性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较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车辆耦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供电网络接头;2、控制及保护装置;3、车辆耦合装置;31、外壳;32、控制开关;321、底座;322、导通装置;3221、壳体;3222、触发装置;3223、导通模块;323、导电件;324、防水密封胶;33、电阻;34、接插连接器;35、防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包括依次电性相接的供电网络接头1、控制及保护装置2、以及车辆耦合装置3;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耦合装置3包括外壳31、以及设于所述外壳31内的控制开关32和电阻33;所述电阻33设于所述控制开关32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开关32电性相接。本技术的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由于其电阻33设置在控制开关32的内部,相对于现有的电阻33与控制开关32分体设置,不但大大地提高了电阻33与控制开关32的连接位的防水性能,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因外力而导致连接位松动,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开关32包括转换机构和防护件;所述电阻33设于所述防护件中;所述电阻33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转换机构。其中,所述转换机构包括导通装置322和导电件323;所述防护件包括底座321;所述电阻33设于所述底座321内;所述电阻3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通装置322,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件323。在该实施例中,专利技术人为了解电阻外置式开关和电阻置于开关内部对产品防水性能的影响,使用相同规格的元件、同等测试条件,相同的测试设备,测试电阻内置于开关之中和电阻置于开关之外防水性能的影响测试。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电阻内置于开关之中和电阻置于开关之外防水性能的测试效果其中,IP(即INGRESS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即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国际电气协会)所起草,将电器依其防尘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电器防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其中,所述外物包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电器之内带电部分,以免触电),第2个数字表示电器防湿气、防水浸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从上表可以看出,电阻置于开关内部的防水等级明显优于电阻外置于开关结构,在防水密封性能方面优势显著。电阻置于开关内部的防水等级可以达到IP65以上。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所述电阻33的数量为2。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设置电阻33的具体数量,而不应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2个。并且,所述电阻33为插件电阻或贴片电阻;所述电阻33的阻值范围在0.1-100KΩ之间,所述阻值范围内电阻温升的变化为开关可以正常工作,同时使电阻精度满足了技术人员对高精度大范围的测量需求,极大地增强了检测范围,提高设备的应用场景实用性。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论证阻值变化对开关整体性能的影响,使用相同规格、材质的开关本体和导线,采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制作样件,做一系列温升和电压的波动测试,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不同电阻阻值对温升和电压的波动测试效果从上表可以看出,当阻值小于0.3KΩ时,电压波动比值为3%,因为电阻阻值过低电阻无法缓冲电压的波动冲击,当阻值为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电性相接的供电网络接头、控制及保护装置、以及车辆耦合装置;所述车辆耦合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控制开关和电阻;所述电阻设于所述控制开关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电性相接的供电网络接头、控制及保护装置、以及车辆耦合装置;所述车辆耦合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控制开关和电阻;所述电阻设于所述控制开关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包括转换机构和防护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设于所述防护件中;所述电阻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转换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包括导通装置和导电件;所述防护件包括底座;所述电阻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电阻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通装置,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线缆或插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装置包括触发装置和导通模块;所述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导通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触发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模块的数量不少于2个。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何一项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