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wearable technology, and discloses an eye tracking device and an eye tracking device, which a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eye tracking device based on pupil cornea reflection method is easy to be interfered by ambient light. The eye tracking device includes an installation frame, an eye tracking component and a light shield, which are used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head wear device; the eye tracking component and the light shield are both arranged on the installation frame, and the light shield can be enclosed between the installation frame and the user's face. The eyeball tracking device includes a head wearing device and the eyeball tracking device. The eyeball tracking device and eyeball track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used for eyeball tra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球追踪装置及眼球追踪设备
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
,尤其涉及一种眼球追踪装置及眼球追踪设备。
技术介绍
眼球追踪,也可称为视线追踪,是通过测量眼睛运动情况来估计眼睛的视线和/或注视点的技术。其中,视线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三维矢量,注视点可以理解为上述三维矢量投影在某个平面上的二维坐标。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光学记录法:用照相机或摄像机记录被试者的眼睛运动情况,即获取反映眼睛运动的眼部图像,然后从获取到的眼部图像中提取眼部特征,用于建立估计视线/注视点的模型。其中,眼部特征可以包括:瞳孔位置、瞳孔形状、虹膜位置、虹膜形状、眼皮位置、眼角位置、光斑(也称为普尔钦斑)位置等。在光学记录法中,目前最主流的眼球追踪方法称为瞳孔-角膜反射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光源照向眼睛,光源在角膜上形成的反射点称为光斑(也称为普尔钦斑),由图像采集设备对眼部进行拍摄,由此获得带有光斑的眼部图像。在眼球转动时,瞳孔中心与光斑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相应变化,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带有光斑的若干眼部图像反映出相应的位置变化关系,根据所述位置变化关系即可进行视线/注视点估计。但是瞳孔-角膜反射法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环境光容易在角膜上形成杂光斑,从而影响正常光斑的提取判断,造成视线和注视点估计的不精确或是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球追踪装置,以改善现有的基于瞳孔-角膜反射法的眼球追踪装置容易受到环境光干扰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球追踪装置,用于与头戴装置配合使用,包括安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球追踪装置,用于与头戴装置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1)、眼球追踪组件(2)和遮光罩(3),所述安装框架(1)用于与所述头戴装置连接;所述眼球追踪组件(2)和所述遮光罩(3)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上,且所述遮光罩(3)能够围挡于所述安装框架(1)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球追踪装置,用于与头戴装置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1)、眼球追踪组件(2)和遮光罩(3),所述安装框架(1)用于与所述头戴装置连接;所述眼球追踪组件(2)和所述遮光罩(3)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上,且所述遮光罩(3)能够围挡于所述安装框架(1)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所述第一框架(11)和所述第二框架(12)分别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3)包括第一遮光罩(31)和第二遮光罩(32),所述第一遮光罩(31)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11)上,能够围挡于所述第一框架(11)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所述第二遮光罩(32)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12)上,能够围挡于所述第二框架(12)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罩(31)和/或所述第二遮光罩(32)包括连接框(311)和设置于所述连接框(311)上的罩体(312),所述连接框(311)与所述安装框架(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311)和所述安装框架(1)一个设置有插接脚(4),另一个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脚(4)与所述插接孔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12)包括沿所述连接框(311)的周向分布的第一部(3121)和第二部(3122),所述第一部(3121)与所述第二部(3122)搭接;所述第一部(3121)与所述第二部(3122)的搭接区域大小能够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12)为受力时能够产生可逆形变的罩体。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阻挡干扰性光线的镜片(5),所述镜片(5)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或者所述连接框(311)中。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与所述头戴装置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头戴装置连接的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6)与所述安装框架(1)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框架(1)上设置有连接控制组件(7),所述连接控制组件(7)用于控制所述连接件(6)与所述安装框架(1)是否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控制组件(7)包括操作部(71)、复位部(72)和滑动部(74),三者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上;所述滑动部(74)一端与所述操作部(7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件(6)连接;所述滑动部(74)能够在所述操作部(71)的带动下,与所述连接件(6)连接或者脱离;所述复位部(72)使所述滑动部(74)始终具有向与所述连接件(6)连接的位置运动的趋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允超,李俊生,王云飞,黄通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七鑫易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