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追踪装置及眼球追踪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4559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眼球追踪装置及眼球追踪设备,为改善现有的基于瞳孔‑角膜反射法的眼球追踪装置容易受到环境光干扰的问题而设计。该眼球追踪装置包括安装框架、眼球追踪组件和遮光罩,安装框架用于与头戴装置连接;眼球追踪组件和遮光罩均设置于安装框架上,且遮光罩能够围挡于安装框架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该眼球追踪设备包括头戴装置和上述眼球追踪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眼球追踪装置及眼球追踪设备用于实现眼球追踪。

Eye tracking device and eye track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wearable technology, and discloses an eye tracking device and an eye tracking device, which a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eye tracking device based on pupil cornea reflection method is easy to be interfered by ambient light. The eye tracking device includes an installation frame, an eye tracking component and a light shield, which are used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head wear device; the eye tracking component and the light shield are both arranged on the installation frame, and the light shield can be enclosed between the installation frame and the user's face. The eyeball tracking device includes a head wearing device and the eyeball tracking device. The eyeball tracking device and eyeball track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used for eyeball tra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球追踪装置及眼球追踪设备
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
,尤其涉及一种眼球追踪装置及眼球追踪设备。
技术介绍
眼球追踪,也可称为视线追踪,是通过测量眼睛运动情况来估计眼睛的视线和/或注视点的技术。其中,视线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三维矢量,注视点可以理解为上述三维矢量投影在某个平面上的二维坐标。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光学记录法:用照相机或摄像机记录被试者的眼睛运动情况,即获取反映眼睛运动的眼部图像,然后从获取到的眼部图像中提取眼部特征,用于建立估计视线/注视点的模型。其中,眼部特征可以包括:瞳孔位置、瞳孔形状、虹膜位置、虹膜形状、眼皮位置、眼角位置、光斑(也称为普尔钦斑)位置等。在光学记录法中,目前最主流的眼球追踪方法称为瞳孔-角膜反射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光源照向眼睛,光源在角膜上形成的反射点称为光斑(也称为普尔钦斑),由图像采集设备对眼部进行拍摄,由此获得带有光斑的眼部图像。在眼球转动时,瞳孔中心与光斑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相应变化,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带有光斑的若干眼部图像反映出相应的位置变化关系,根据所述位置变化关系即可进行视线/注视点估计。但是瞳孔-角膜反射法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环境光容易在角膜上形成杂光斑,从而影响正常光斑的提取判断,造成视线和注视点估计的不精确或是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球追踪装置,以改善现有的基于瞳孔-角膜反射法的眼球追踪装置容易受到环境光干扰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球追踪装置,用于与头戴装置配合使用,包括安装框架、眼球追踪组件和遮光罩,所述安装框架用于与所述头戴装置连接;所述眼球追踪组件和所述遮光罩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且所述遮光罩能够围挡于所述安装框架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分别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相对。作为优选,所述遮光罩包括第一遮光罩和第二遮光罩,所述第一遮光罩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上,能够围挡于所述第一框架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所述第二遮光罩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上,能够围挡于所述第二框架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遮光罩和/或所述第二遮光罩包括连接框和设置于所述连接框上的罩体,所述连接框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框和所述安装框架一个设置有插接脚,另一个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脚与所述插接孔插接。作为优选,所述罩体包括沿所述连接框的周向分布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搭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的搭接区域大小能够调整。作为优选,所述罩体为受力时能够产生可逆形变的罩体。作为优选,包括用于阻挡干扰性光线的镜片,所述镜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或者所述连接框中。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头戴装置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头戴装置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连接控制组件,所述连接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框架是否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控制组件包括操作部、复位部和滑动部,三者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滑动部一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滑动部能够在所述操作部的带动下,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或者脱离;所述复位部使所述滑动部始终具有向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位置运动的趋势。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框架包括相互扣合形成容纳腔的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向背离所述内壳的方向凸出的安装槽,所述操作部插设于所述安装槽中,并能够相对所述安装槽运动,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复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操作部之间,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安装框架背离所述遮光罩的一侧,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一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头戴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滑动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基板上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或者,所述基板上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对应的定位凸起。作为优选,所述滑动部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的第三连接部,当所述连接控制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外壳共同作用,与所述连接件卡接,将所述连接件固定;当所述连接控制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外壳的相对位置改变,所述连接件的固定解除。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卡钩,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长孔,所述卡钩能够穿过所述外壳沿所述长孔的延伸方向运动。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外壳上朝向所述内壳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匹配的导向块。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上背离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压板,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限位压板与所述外壳之间,能够与所述限位压板抵接并相对所述限位压板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眼球追踪组件包括光源和图像采集组件,所述光源和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具体的,所述光源至少包括一个,可以是红外光源或是可见光,光源可以照射到用户的一只眼睛。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至少包含一个摄像头,一个所述摄像头可以用于拍摄用户眼部图像;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也可以包含至少两个摄像头,每一个所述摄像头可以用于拍摄用户眼部的至少部分图像。作为优选,所述眼球追踪装置还包括用于采集场景图像的场景相机,所述场景相机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可以拍摄用户所看到的视野图像,所述视野图像可以是静止图像和/或视频图像和/或其他图像数据。所述场景相机用于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配合,确定使用者的眼睛在使用场景中的注视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眼球追踪装置用于与头戴装置配合使用,包括用于与头戴装置连接的安装框架以及设置于安装框架上的眼球追踪组件和遮光罩,眼球追踪装置与头戴装置连接后,使用者正确戴好头戴装置后,遮光罩能够围挡于安装框架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减少环境光从安装框架与使用者面部之间的缝隙进入,从而降低环境光对眼球追踪组件的干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球追踪设备,以改善现有的基于瞳孔-角膜反射法的眼球追踪装置容易受到环境光干扰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球追踪设备包括头戴装置和上述内容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眼球追踪设备包括上述眼球追踪装置,能够达到上述眼球追踪装置所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球追踪装置,用于与头戴装置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1)、眼球追踪组件(2)和遮光罩(3),所述安装框架(1)用于与所述头戴装置连接;所述眼球追踪组件(2)和所述遮光罩(3)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上,且所述遮光罩(3)能够围挡于所述安装框架(1)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球追踪装置,用于与头戴装置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1)、眼球追踪组件(2)和遮光罩(3),所述安装框架(1)用于与所述头戴装置连接;所述眼球追踪组件(2)和所述遮光罩(3)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上,且所述遮光罩(3)能够围挡于所述安装框架(1)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所述第一框架(11)和所述第二框架(12)分别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3)包括第一遮光罩(31)和第二遮光罩(32),所述第一遮光罩(31)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11)上,能够围挡于所述第一框架(11)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所述第二遮光罩(32)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12)上,能够围挡于所述第二框架(12)与使用者的面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罩(31)和/或所述第二遮光罩(32)包括连接框(311)和设置于所述连接框(311)上的罩体(312),所述连接框(311)与所述安装框架(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311)和所述安装框架(1)一个设置有插接脚(4),另一个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脚(4)与所述插接孔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12)包括沿所述连接框(311)的周向分布的第一部(3121)和第二部(3122),所述第一部(3121)与所述第二部(3122)搭接;所述第一部(3121)与所述第二部(3122)的搭接区域大小能够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12)为受力时能够产生可逆形变的罩体。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阻挡干扰性光线的镜片(5),所述镜片(5)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或者所述连接框(311)中。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与所述头戴装置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头戴装置连接的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6)与所述安装框架(1)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框架(1)上设置有连接控制组件(7),所述连接控制组件(7)用于控制所述连接件(6)与所述安装框架(1)是否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控制组件(7)包括操作部(71)、复位部(72)和滑动部(74),三者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上;所述滑动部(74)一端与所述操作部(7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件(6)连接;所述滑动部(74)能够在所述操作部(71)的带动下,与所述连接件(6)连接或者脱离;所述复位部(72)使所述滑动部(74)始终具有向与所述连接件(6)连接的位置运动的趋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眼球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允超李俊生王云飞黄通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七鑫易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