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道组件及使用该通风管道组件的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433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管道组件及使用该通风管道组件的通风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通风管道组件的两个通风管道对接时,对接位置通过扩口结构和配合结构实现同轴对正,同时,通过锁紧机构的两个铰接连接的卡块与通风管道上的凸起卡扣配合实现对接后的锁紧,这样保证了通风管道对接后的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扩口结构来保证同轴对正效果,并通过另外的锁紧机构实现锁紧连接,保证通风管道能够具有较高的同轴对正效果,使得接缝位置处平整流畅,避免气流出现急剧变化,提高气流的稳定性,降低因此产生的噪音。

Duct assembly and ventilation system using the duct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ntilation pipe component and a ventilation system using the ventilation pipe component. When the two ventilation pipes of the ventilation pipe assembly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butt jointed, the butt joint position realizes the coaxial alignment through the flared structure and the matching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locking after butt joint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hinged blocks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and the convex snaps on the ventilation pipe, so as to ensure the locking after butt joint of the ventilation pip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flared structure to ensure the locking after butt joint of the ventilation pipe The coaxial alignment effect is realized through another locking mechanism to ensure that the ventilation pipe can have a high coaxial alignment effect, so that the joint position is smooth and smooth, avoiding the rapid change of air flow,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air flow, and reducing the resulting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管道组件及使用该通风管道组件的通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管道组件及使用该通风管道组件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在高层建筑中,为保证建筑内部的空气流动,需要采用通风系统,通风系统主要包括风机以及布置在建筑内部的通风管道。现有技术中,通风管道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法兰连接结构,相邻两个通风管道的法兰盘对接后通过连接螺栓紧固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通风管道对接过程中,相邻两个通风管道之间依靠螺栓连接结构保证同轴,由于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影响,在两个管道对接后很难保证管道的同轴精度,最终使接缝位置处出现凸起或者凹槽,平整性很差,当气流从该处通过时气流急剧发生变化,对气流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通风管道组件,以解决现有的通风管道使用时气流稳定性差、噪音大的问题;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通风管道组件的通风系统。本技术的通风管道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通风管道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通风管道,两个通风管道中一个的对接端上设有扩口结构、另一个的对接端上设有与所述扩口结构密封配合的配合结构,两个通风管道对接位置处的外周上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通风管道组件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两个铰接连接并与对应的凸起卡扣配合的卡块,两个卡块之间穿装有用于对两个卡块提供夹紧力的锁紧螺栓。所述扩口结构为设置在相应的通风管道的对接端的端面上的锥形孔,所述配合结构为与所述锥形孔适配的锥形头部,所述锥形孔与所述锥形头部之间设有密封圈。两个卡块之间的用于与凸起配合的夹持空间为燕尾槽结构,两个凸起配合形成与所述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形凸起。所述气流方向上游的通风管道的内腔中设有向另一个通风管道中悬伸并与其内壁间隔设置的导风管,所述导风管与相应的通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隔形成消音腔,所述导风管上分布有连通其内腔与所述消音腔的消音孔。所述消音孔在所述导风管的周向上成排设置,且所述消音孔分布在所述导风管的悬伸端位置处。本技术的通风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组件以及风机,所述通风管道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通风管道,两个通风管道中一个的对接端上设有扩口结构、另一个的对接端上设有与所述扩口结构密封配合的配合结构,两个通风管道对接位置处的外周上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通风管道组件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两个铰接连接并与对应的凸起卡扣配合的卡块,两个卡块之间穿装有用于对两个卡块提供夹紧力的锁紧螺栓。所述扩口结构为设置在相应的通风管道的对接端的端面上的锥形孔,所述配合结构为与所述锥形孔适配的锥形头部,所述锥形孔与所述锥形头部之间设有密封圈。两个卡块之间的用于与凸起配合的夹持空间为燕尾槽结构,两个凸起配合形成与所述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形凸起。所述气流方向上游的通风管道的内腔中设有向另一个通风管道中悬伸并与其内壁间隔设置的导风管,所述导风管与相应的通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隔形成消音腔,所述导风管上分布有连通其内腔与所述消音腔的消音孔。所述消音孔在所述导风管的周向上成排设置,且所述消音孔分布在所述导风管的悬伸端位置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通风管道组件的两个通风管道对接时,对接位置通过扩口结构和配合结构实现同轴对正,同时,通过锁紧机构的两个铰接连接的卡块与通风管道上的凸起卡扣配合实现对接后的锁紧,这样保证了通风管道对接后的锁紧,本技术采用扩口结构来保证同轴对正效果,并通过另外的锁紧机构实现锁紧连接,保证通风管道能够具有较高的同轴对正效果,使得接缝位置处平整流畅,避免气流出现急剧变化,提高气流的稳定性,降低因此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通风系统的实施例中的通风管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对接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的第一通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导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通风管道;2、第二通风管道;3、导风管;4、卡块;5、锁紧螺栓;11、第一卡块;21、第二卡块;31、消音孔;32、安装盘;41、铰接轴;111、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通风系统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组件以及风机,风机以及通风系统中的其他部件为现有技术中,在此不再赘述。通风管道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通风管道,在本实施中,这两个通风管道分别是第一通风管道1和第二通风管道2,两个通风管道中一个的对接端上设有扩口结构、另一个的对接端上设有与扩口结构密封配合的配合结构,两个通风管道对接位置处的外周上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起,通风管道组件还包括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两个铰接连接并与对应的凸起卡扣配合的卡块4,这两个卡块4分别是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21,两个卡块之间通过铰接轴41实现铰接连接,两个卡块之间穿装有用于对两个卡块提供夹紧力的锁紧螺栓5。在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在对接位置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这样保证能够提供足够大的锁紧力,同时每个锁紧结构尺寸较小,便于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扩口结构为设置在相应的通风管道的对接端的端面上的锥形孔,配合结构为与锥形孔适配的锥形头部,锥形孔与锥形头部之间设有密封圈111,锥形孔具有较好的对中效果,而且便于加工,同时还便于设置密封圈111,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密封效果,密封圈111间隔设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卡块之间的用于与凸起配合的夹持空间为燕尾槽结构,两个凸起配合形成与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形凸起,通过燕尾槽结构的配合能够保证扣合位置具有紧固的防脱锁紧力,而且采用这种结构避免在通风管道上设置安装孔,避免通风管道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气流方向上游的通风管道的内腔中设有向另一个通风管道中悬伸并与其内壁间隔设置的导风管3,即第一通风管道1中设置有导风管3,导风管3与相应的通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隔形成消音腔,导风管3上分布有连通其内腔与消音腔的消音孔31。气流在流通过程中,通过导风管3进入下游的通风管道中,与其同时,一部分气流通过消音孔31引入消音腔后再进入到通风管道中,这样两部分气流能够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消除噪音,起到消音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消音孔31在导风管3的周向上成排设置,且消音孔31分布在导风管3的悬伸端位置处,这样使得导风管3的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通风管道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两个通风管道中一个的对接端上设有扩口结构、另一个的对接端上设有与所述扩口结构密封配合的配合结构,两个通风管道对接位置处的外周上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通风管道组件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两个铰接连接并与对应的凸起卡扣配合的卡块,两个卡块之间穿装有用于对两个卡块提供夹紧力的锁紧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通风管道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两个通风管道中一个的对接端上设有扩口结构、另一个的对接端上设有与所述扩口结构密封配合的配合结构,两个通风管道对接位置处的外周上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通风管道组件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两个铰接连接并与对应的凸起卡扣配合的卡块,两个卡块之间穿装有用于对两个卡块提供夹紧力的锁紧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结构为设置在相应的通风管道的对接端的端面上的锥形孔,所述配合结构为与所述锥形孔适配的锥形头部,所述锥形孔与所述锥形头部之间设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卡块之间的用于与凸起配合的夹持空间为燕尾槽结构,两个凸起配合形成与所述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形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风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处于气流方向上游的通风管道的内腔中设有向另一个通风管道中悬伸并与其内壁间隔设置的导风管,所述导风管与相应的通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隔形成消音腔,所述导风管上分布有连通其内腔与所述消音腔的消音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孔在所述导风管的周向上成排设置,且所述消音孔分布在所述导风管的悬伸端位置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林蔡帅王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同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