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供给管接头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4303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供给管接头(20),包括一主体部(58)和设置在该主体部(58)的一中央通道(64)中的一可轴向移动的阀壳(82)。该阀壳(82)包括至少一个穿过该阀壳延伸的压力平衡通道(96)和密封接合在该阀壳(82)的一内腔(88)中的供给阀(118)。一致动器(70)把该阀壳(82)移动到一向前位置,使得供给阀(118)抵靠一制冷系统输入口(22)的一输入口阀(44)并使供给阀脱离在内腔(88)内的密封接合,从而打开一流路。阀壳(82)到向前位置的轴向移动还在阀壳(82)与主体部(58)之间形成一空间(226)。该空间(226)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平衡通道(96)形成与流路的连通,从而基本上平衡阀壳(82)两侧的制冷剂压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把制冷剂从一制冷剂供应源经一输入口引导到一制冷系统的供给管接头,该输入口通常装在该制冷系统上并与该制冷系统连通。该供给管接头也可用于从制冷系统中排出制冷剂。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制冷剂如含氯氟烃(CFCs)和含氢氯氟烃(HCFCs)由于会导致大气中臭氧的消耗而受到严格控制。寻求有利于环境的新制冷剂以替代已有的CFCs和HCFCs致使引入了含氢氟烃(HFCs)如R134a。但是,与天然制冷剂如二氧化碳和氨水比较,HFCs的全球变暖潜值(GWP)和使用成本还是较高。这些问题促使人们研究使用HFCs以外的制冷剂的制冷系统。汽车空调工业已通过开发把二氧化碳用作制冷剂的制冷系统来处理取代HFCs的问题。用于把制冷剂从一制冷剂供应源经一制冷系统中的一进口或“装料”口引导到一制冷系统的供给管接头或管接头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一种公知的供给管接头使用一个或多个允许“快速连接”到制冷系统的输入口上的部件。一旦连接,供给管接头中的一供给阀接合输入口中的一孔阀并将其致动,从而打开输入口和供给管接头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一般通过一可与该供给管接头螺纹连接的可转动旋钮移动供给阀使之与孔阀接合。现有供给管接头,如用于供给汽车R134a空调系统的供给管接头通常设计成在上至约100psi(6.9bar)的压力下工作。但是,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通常在远高于一般的R134a制冷系统即高于100psi(6.9bar)的压力下工作。由于所述较高的压力,现有供给管接头具有一些使其一般无法用于使用二氧化碳的制冷系统中的局限性。一个局限性是,较高制冷剂压力在供给阀上施加很大的负载,从而需要很大转矩才能转动旋钮。另一个局限是,由于在断开连接前截留在供给管接头与输入口之间压力制冷剂使得供给管接头的“快速连接”部件实际上无法操作。这一截留的压力还造成供给管接头与输入口的不希望有的猛烈断开。另一个局限是,在排空制冷系统时通过现有供给管接头的制冷剂流率较高。在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中,较高的排空流率会造成密封装置的爆炸性减压,即截留在密封装置中的气态制冷剂的不希望有的急速膨胀。较高的排空流率还会在输入口或供给管接头中形成“干冰”,从而供给阀和输入口阀无法重新密封并造成制冷剂泄漏。因此需要有一种改进的供给管接头对例如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压力较高制冷系统进行制冷剂的供应和排空。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一种连接一制冷剂供应源与一制冷系统的供给管接头,该制冷系统有一输入口,该输入口包括一可轴向位移的孔阀。该供给管接头包括一具有一沿一轴线从一调节端伸展到一出口端的中央通道的主体部和一位于这两端之间、连通该中央通道和该制冷剂源的侧部口。该中央通道中设有一可轴向移动的阀壳。该阀壳从位于该侧部口与出口端之间的第一端延伸到位于调节端附近的第二端。该阀壳包括至少一个穿过所述阀壳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压力平衡通道和一密封地接合在阀壳中的供给阀。设置一致动器把阀壳从一朝向调节端的向后位置移动到一朝向出口端的向前位置。阀壳到向前位置的轴向移动造成供给阀抵靠输入口阀并使得输入口阀脱离在输入口中的密封接合和使供给阀脱离在阀壳中的密封接合,从而打开制冷剂流路。阀壳到向前位置的轴向移动还在阀壳第二端与主体部之间形成一空间。该空间由至少一个穿过阀壳延伸的通道与制冷剂流路连通,从而基本上平衡了阀壳两端的压力。阀壳两边压力的平衡使得在中央通道中移动阀壳只须极小的力。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该供给管接头有至少一个用于排出在断开连接前截留在供给管接头与输入口之间的压力制冷剂的排放通道。阀壳到向前位置的移动密封该排放通道,而阀壳到向后位置的移动关闭流路并允许截留在输入口与供给管接头之间的剩余制冷剂经未密封的排放通道排出。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侧部口设有一用于将供给管接头连接到一制冷剂供应/排空系统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一设计成限制制冷剂在侧部口中在第一方向上流动和允许制冷剂不受限制地在侧部口中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流动的止回阀或限流器。除了上述优点外,本专利技术的供给管接头的新颖设计允许以极小的力打开一压力较高的系统的输入口与该供给管接头之间的制冷剂流路。另一个优点是,在供给阀和孔阀关闭后自动排放截留在输入口与供给管接头之间的制冷剂,从而允许方便和相对平稳地断开供给管接头与输入口的连接。另一个优点是,通过止回阀可方便地控制从该制冷系统排空的制冷剂的流率以使发生爆炸性减压或形成干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根据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一装在一制冷系统的一输入口上的本专利技术的供给管接头一优选图2是与图1类似的示出随着对一供给阀和一孔阀的致动各部件在一打开位置上的相对位置的剖视图。图3是与图1类似的示出从输入口上断开供给管接头的连接时各部件在一关闭位置上的相对位置的剖视图。图4为一连接件在图3中4-4线上的剖面图。图5为图1-3中的输入口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示出安装在其中供给阀和孔阀处于打开位置的输入口上的供给管接头。图7为图6的供给管接头的剖面图,示出处于关闭位置的供给阀和输入口阀。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示出安装在其中供给阀和输入口阀处于打开位置的输入口上的供给管接头。图9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放大剖面图,示出断开供给管接头与输入口的连接时一锁定套筒、销和阀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考图1,设置一安装到一输入口22上的供给管接头20,该输入口用作被引入一该输入口22连接其上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剂的一进口。连接在一起时,供给管接头20和输入口22具有一共同的纵向轴线A-A。输入口22可为常用的类型,其本身不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但是,对输入口22进行补充说明有助于说明供给管接头20的工作情况。输入口22包括一主体24,主体具有一通过该主体从一进口端28延伸到一出口端30的中央通道26。如图5所示,中央通道26包括分别与一阀芯40的一聚合物密封件36和外螺纹38接合的一直径缩小的圆柱形阀座32和内螺纹36。还是参考图5,阀芯40包括一芯体42,芯体中可滑动地设置一孔阀(port valve)44。孔阀44的第一端46向外伸出到芯体42以外,而孔阀44的第二端48与一密封件50连接。一在孔阀44的一环形唇口54与芯体42上一径向肩部56之间延伸的压缩弹簧52可回缩地(yieldingly)将孔阀44推向进口端28并使得密封件50密封地与芯体42接合。孔阀44朝出口端30(向图5中左边)的移动使密封件50与芯体42脱离接合,从而打开阀芯40(如图2所示),以允许制冷剂流过输入口22。如图1所示,供给管接头20包括一从一调节端60延伸到一出口端62的主体部58。一中央通道64从调节端60延伸到出口端62并与主体部58中的一个在调节端60与出口端62之间形成的侧部口66连通。在靠近调节端60的主体部58上形成有外设螺纹68。调节端60上有一可转动旋钮70,该旋钮包括与螺纹68啮合的内螺纹72和一个沿轴向延伸到调节端60之外的扩大的抓手部74。主体部58的中央通道64在调节端60附近具有一第一内径76、在出口端62附近具有一第二内径78并具有一与侧部口66对齐的扩大的环形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连接一制冷剂供应源与一制冷系统的供给管接头(20),所述制冷系统具有一包括一可轴向位移的孔阀(44)的输入口(22),所述供给管接头包括:(a)一沿一轴线从一调节端(60)延伸到一出口端(62)的主体部(58),所述主体部( 58)包括一中央通道(64)和一位于所述两端(60、62)之间以在所述中央通道(64)和所述制冷剂源之间形成连通的侧部口(66);(b)一接纳在所述中央通道(64)中的可轴向移动的阀壳(82),所述阀壳(82)包括一与所述侧部口(6 6)连通而形成一流路的内腔(88)、一密封地接合在所述内腔(88)中以关闭所述流路的供给阀(118)和至少一个通过所述阀壳延伸的压力平衡通道(96);(c)一把所述供给管接头(20)可松开地接合在所述输入口(22)上的连接器(184 、236);以及(d)一把阀壳(82)从一朝向调节端(60)的向后位置移动到一朝向出口端(62)的向前位置的致动器(70),其中,阀壳(82)到向前位置的轴向移动使得供给阀(118)抵靠孔阀(44)并使孔阀脱离在输入口(22)中的密 封接合和使供给阀(118)脱离在阀壳(82)中的密封接合,从而打开所述流路,以及其中阀壳(82)到向前位置的轴向移动在阀壳的第二端与主体部(58)之间形成一空间(226),所述空间(226)由至少一个压力平衡通道(96)形成与所述流路的连通,从而基本上平衡阀壳(82)两侧的制冷剂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A豪恩霍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伊顿艾罗奎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