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026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质楼承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轻质楼承板在装配到位后,相邻两个楼板基体的连接边相互对接,此时两个楼板基体的倾斜结构相互配合形成开口朝下的扩口结构,扩口结构与相应的承重梁配合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密封腔,在密封腔中填充密封材料后能够将该位置完全密封,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水分进入到承重梁上使其生锈,同时,这种结构的轻质楼承板在安装到位后上表面平齐,这样在后期浇筑整平后各个位置处的混凝土的厚度一致,避免因为厚度差多大造成应力不均的现象,解决了因此造成的地面开裂的问题。

Light floor bear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ghtweight floor bearing plate. After the light floor bearing plat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ssembled in place, the connecting edges of the adjacent two floor bases are butted with each other. At this time, the inclined structures of the two floor base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flared structure with the opening downward. The flared structure cooperate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bearing beams to form a sealing cavity for filling the sealing materials. After the sealing materials are filled in the sealing cavity, the position can be completely sealed to avoid During concrete pouring, water will enter into the bearing beam to make it rusty. At the same tim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ightweight floor bearing plate of this structure will be flush after it is installed in place. In this way, the thickness of the concrete at each position after the later pouring and leveling will be the same, so as to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uneven stress caused by the thickness differenc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ground cra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质楼承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轻质楼承板。
技术介绍
在装配式建筑中,各个建筑模块都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装配即可,这样能够极大地缩短现场施工的时间,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临时性建筑中,一般都采用装配式建筑。楼板是装配是装配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件,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279676U的中国专利文献就公开了一种轻质楼板,楼板包括呈平板状的混凝土基体,混凝土基体内含有轻质填充材料和钢筋,沿该预制装配咬合式轻质楼板的宽度或长度方向,混凝土基体的两端内设有多个预埋件,预埋件内含有沿竖直方向贯通该预制装配咬合式轻质楼板的通孔。该楼板的连接边设有缺失部,两个楼板对接后,两个楼板的缺失部相互对接形成向下凹陷的长槽,装配完成后在该长槽中填充混凝土。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类型的楼板在装配完成后还需要在其上表面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实现地面整平,由于上述长槽的存在,使得混凝土的厚度会产生较大的变化,这样在混凝土凝固后很容易产生应力不均的现象,最终造成混凝土地面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轻质楼承板,以解决现有的轻质楼板浇筑混凝土地面后地面易开裂的问题。本技术的轻质楼承板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轻质楼承板,包括楼板基体以及填充在所述楼板基体中的轻质填充材料和加强结构,所述楼板基体上还设有用于相应的承重梁连接的连接孔,所述楼板基体的连接边上设有内端向下延伸的倾斜结构,相邻两个楼板基体的连接边对接后两个楼板基体的倾斜结构相互配合形成开口朝下的扩口结构,该扩口结构与相应的承重梁配合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密封腔。所述倾斜结构为内端向下倾斜设置的斜面结构。所述楼板基体上靠近连接边的一侧设有与承重梁形状适配的、用于搭扣在所述承重梁上的台阶结构。所述楼板基体包括结构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结构框架上下两侧的水泥纤维层,所述结构框架靠近连接边的一侧设有向外悬伸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厚度小于所述结构框架的厚度从而在连接位置处形成所述台阶结构。所述连接框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上框板和第一下框板,所述第一上框板和第一下框板之间支撑装配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内孔形成所述连接孔。所述结构框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二上框板和第二下框板,所述第二上框板与所述第一上框板平齐,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二上框板和第二下框板之间弯折设置的弯折板以及贯穿所述弯折板设置的加强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轻质楼承板在装配到位后,相邻两个楼板基体的连接边相互对接,此时两个楼板基体的倾斜结构相互配合形成开口朝下的扩口结构,扩口结构与相应的承重梁配合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密封腔,在密封腔中填充密封材料后能够将该位置完全密封,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水分进入到承重梁上使其生锈,同时,这种结构的轻质楼承板在安装到位后上表面平齐,这样在后期浇筑整平后各个位置处的混凝土的厚度一致,避免因为厚度差多大造成应力不均的现象,解决了因此造成的地面开裂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轻质楼承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两个楼承板连接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单个楼承板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单个楼承板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图中:1、第一轻质楼承板;2、第二轻质楼承板;3、承重梁;4、连接螺钉;11、上水泥纤维层;12、下水泥纤维层;13、上框板;14、第二下框板;15、第一下框板;16、支撑套;17、斜面结构;18、弯折板;19、加强柱;111、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轻质楼承板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轻质楼层板相互对接装配在承重梁3上,这两个轻质楼承板分别是第一轻质楼承板1和第二轻质楼承板2,两个楼承板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轻质楼承板1为例进行说明,轻质楼承板,包括楼板基体以及填充在楼板基体中的轻质填充材料和加强结构,楼板基体上还设有用于相应的承重梁3连接的连接孔111,楼板基体的连接边上设有内端向下延伸的倾斜结构,相邻两个楼板基体的连接边对接后两个楼板基体的倾斜结构相互配合形成开口朝下的扩口结构,该扩口结构与相应的承重梁3配合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密封腔。在本实施例中,在倾斜结构为内端向下倾斜设置的斜面结构17,采用斜面结构17加工比较方便,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为增加楼板基体与承重梁3连接时结构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楼板基体上靠近连接边的一侧设有与承重梁3形状适配的、用于搭扣在承重梁3上的台阶结构,通过该台阶结构能够搭扣在承重梁上,防止楼板的错位移动。楼板基体包括结构框架以及设置在结构框架上下两侧的水泥纤维层,这个两个水泥纤维层分别为上水泥纤维层11和下水泥纤维层12,结构框架靠近连接边的一侧设有向外悬伸的连接框架,连接框架的厚度小于结构框架的厚度从而在连接位置处形成台阶结构。连接框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上框板和第一下框板15,第一上框板和第一下框板15之间支撑装配有支撑套16,支撑套16的内孔形成连接孔1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框板和第二上框板相互平齐连接,形成一块板,即上框板13,这样提高结构稳定性。支撑套16预装在第一上框板和第一下框板15之间,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避免连接螺钉4将框板压变形,提高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框架的连接边还设有倾斜设置的侧板,该侧板形成上述的斜面结构17。结构框架的具体结构如下:结构框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二上框板和第二下框板14,第二上框板与第一上框板平齐,加强结构包括在第二上框板和第二下框板14之间弯折设置的弯折板18以及贯穿弯折板18设置的加强柱19。本技术的轻质楼承板在装配到位后,相邻两个楼板基体的连接边相互对接,此时两个楼板基体的倾斜结构相互配合形成开口朝下的扩口结构,扩口结构与相应的承重梁配合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密封腔,在密封腔中填充密封材料后能够将该位置完全密封,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水分进入到承重梁上使其生锈,同时,这种结构的轻质楼承板在安装到位后上表面平齐,这样在后期浇筑整平后各个位置处的混凝土的厚度一致,避免因为厚度差多大造成应力不均的现象,解决了因此造成的地面开裂的问题。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倾斜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弧面结构或者弯折面结构;还可以直接将连接孔设置在楼板基体上;结构框架中的加强结构还可以采用横筋和竖筋结合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轻质楼承板,包括楼板基体以及填充在所述楼板基体中的轻质填充材料和加强结构,所述楼板基体上还设有用于相应的承重梁连接的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基体的连接边上设有内端向下延伸的倾斜结构,相邻两个楼板基体的连接边对接后两个楼板基体的倾斜结构相互配合形成开口朝下的扩口结构,该扩口结构与相应的承重梁配合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密封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轻质楼承板,包括楼板基体以及填充在所述楼板基体中的轻质填充材料和加强结构,所述楼板基体上还设有用于相应的承重梁连接的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基体的连接边上设有内端向下延伸的倾斜结构,相邻两个楼板基体的连接边对接后两个楼板基体的倾斜结构相互配合形成开口朝下的扩口结构,该扩口结构与相应的承重梁配合形成用于填充密封材料的密封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结构为内端向下倾斜设置的斜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质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基体上靠近连接边的一侧设有与承重梁形状适配的、用于搭扣在所述承重梁上的台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质楼承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贾彦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