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桥防护立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96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桥防护立柱结构,包括主立柱、辅立柱、固定底座、立杆和转动板,所述主立柱内部设有椭圆形中空滑槽,所述立杆上部通过所述中空滑槽套设在所述主立柱内,所述立杆通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在路面或桥面上;所述转动板的底端通过插接销与所述主立柱底部铰链配合,所述转动板上部通过弹簧缓冲件与所述主立柱连接;所述辅立柱上设有有弧形弹性板,所述弧形弹性板设置在所述辅立柱与所述主立柱之间。有益效果:弹簧缓冲件起到初次缓冲作用,在车辆的撞击力较大时,使得主立柱沿汽车前进方向移动,达到了二次缓冲作用,且同时辅立柱上的弧形弹性板会起到阻拦缓冲作用,经过三层阻拦缓冲作用,大大降低了车辆发生事故的危害性。

A protection column structure of road and Brid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ad and bridge protection colum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column, an auxiliary column, a fixed base, a vertical rod and a rotating plate. The internal part of the main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n oval hollow chute. The upper part of the vertical rod is sleeved in the main column through the hollow chute, and the vertical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road surface or the bridge deck through the fixed base; the bottom end of the rotating plate is inserted The connecting pin is matched with the hinge a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column,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rota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olumn through the spring buffer; the auxiliary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elastic plate,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uxiliary column and the main column. Beneficial effect: the spring buffer plays the role of primary buffer. When the impact force of the vehicle is large, the main column move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achieving the secondary buffer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shaped elastic plate on the auxiliary column will play the role of blocking buffer. After three layers of blocking buffer effect, the harm of vehicle accidents is great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桥防护立柱结构
本技术属于公路桥梁
,涉及一种护栏,具体涉及一种路桥防护立柱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在现代建筑中,不仅仅是作为车辆交通通道使用,同时也是游人参观、散步的重要场所。桥梁护栏是对车辆、行人进行防护的重要结构,其一般由多个间隔的立柱和固接在立柱之间的混凝土横墙构成。现有的护栏立柱往往就是一个简单的混凝土柱,结构功能都比较单一,只是简单地起到扶手的作用,在日渐进步的桥梁工艺中,这种单一的护栏立柱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路桥防护立柱结构,具有多重缓冲效果,防护效果好。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路桥防护立柱结构,包括主立柱、辅立柱、固定底座、立杆和转动板,所述主立柱内部设有椭圆形中空滑槽,所述立杆上部通过所述中空滑槽套设在所述主立柱内,所述立杆通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在路面或桥面上;所述主立柱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设置有固定滑板;所述转动板的底端通过插接销与所述主立柱底部铰链配合,所述转动板上部通过弹簧缓冲件与所述主立柱连接;所述辅立柱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立柱上,所述辅立柱上设有有弧形弹性板,所述弧形弹性板设置在所述辅立柱与所述主立柱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弹性板到所述辅立柱的最大水平距离值等于或略小于所述辅立柱与所述主立柱之间的水平距离值。更进一步地,所述中空滑槽的长度值等于或略大于所述弧形弹性板到所述辅立柱的最大水平距离值。进一步地,所述立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上,再通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在路面或桥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穿过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在路面或桥面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防护立柱缓冲能力强,发生碰撞时,车辆首先撞击转动板,经弹簧缓冲件的缓冲作用,减少车辆对主立柱的撞击,在车辆的撞击力较大时,使得主立柱沿椭圆形中空滑槽长度方向(即汽车前进方向)移动,直到立杆碰触到中空滑槽另一端部,这一过程达到了二次缓冲作用,大幅度地减弱了车辆的撞击力,且这一过程中,辅立柱上的弧形弹性板会同时起到阻拦缓冲作用,避免主立柱对辅立柱的直接撞击,最大程度地降低车辆动能;经过多层阻拦缓冲作用,大大降低了车辆发生事故的危害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护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1-主立柱;2-辅立柱;3-固定底座;4-立杆;5-转动板;6-弹簧缓冲件;7-插接销;8-弧形弹性板;9-固定滑板;10-中空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参照附图1-2,一种路桥防护立柱结构,包括主立柱1、辅立柱2、固定底座3、立杆4和转动板5,所述主立柱1内部设有椭圆形中空滑槽10,所述立杆4上部通过所述中空滑槽10套设在所述主立柱1内,所述立杆4通过所述固定底座3固定连接在路面或桥面上;所述主立柱1与所述固定底座3之间设置有固定滑板9;所述转动板5的底端通过插接销7与所述立柱1底部铰链配合,所述转动板5上部通过弹簧缓冲件6与所述主立柱1连接;所述辅立柱2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立柱1上,所述辅立柱2上设有有弧形弹性板8,所述弧形弹性板8设置在所述辅立柱2与所述主立柱1之间。当发生碰撞时,车辆首先撞击转动板5,经弹簧缓冲件6的缓冲作用,减少车辆对主立柱1的撞击,在车辆的撞击力较大时,使得主立柱1沿椭圆形中空滑槽10长度方向(即汽车前进方向)移动,直到立杆4碰触到中空滑槽10另一端部,这一过程达到了二次缓冲作用,大幅度地减弱了车辆的撞击力,且这一过程中,辅立柱2上的弧形弹性板8会同时起到阻拦缓冲作用,避免主立柱1对辅立柱2的直接撞击,最大程度地降低车辆动能;经过多层阻拦缓冲作用,大大降低了车辆发生事故的危害性。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弹性板8到所述辅立柱2的最大水平距离值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所述辅立柱2与所述主立柱1之间的水平距离值。更进一步地,所述中空滑槽10的长度值等于或略大于所述弧形弹性板8到所述辅立柱2的最大水平距离值。确保弧形弹性板8对主立柱1的阻拦缓冲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立杆4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底座3上,再通过所述固定底座3固定连接在路面或桥面上。或者采用另一种固定方式,将所述立杆4穿过所述固定底座3固定连接在路面或桥面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桥防护立柱结构,包括主立柱(1)、辅立柱(2)、固定底座(3)、立杆(4)和转动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柱(1)内部设有椭圆形中空滑槽(10),所述立杆(4)上部通过所述中空滑槽(10)套设在所述主立柱(1)内,所述立杆(4)通过所述固定底座(3)固定连接在路面或桥面上;/n所述主立柱(1)与所述固定底座(3)之间设置有固定滑板(9);/n所述转动板(5)的底端通过插接销(7)与所述主立柱(1)底部铰链配合,所述转动板(5)上部通过弹簧缓冲件(6)与所述主立柱(1)连接;/n所述辅立柱(2)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立柱(1)上,所述辅立柱(2)上设有有弧形弹性板(8),所述弧形弹性板(8)设置在所述辅立柱(2)与所述主立柱(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桥防护立柱结构,包括主立柱(1)、辅立柱(2)、固定底座(3)、立杆(4)和转动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柱(1)内部设有椭圆形中空滑槽(10),所述立杆(4)上部通过所述中空滑槽(10)套设在所述主立柱(1)内,所述立杆(4)通过所述固定底座(3)固定连接在路面或桥面上;
所述主立柱(1)与所述固定底座(3)之间设置有固定滑板(9);
所述转动板(5)的底端通过插接销(7)与所述主立柱(1)底部铰链配合,所述转动板(5)上部通过弹簧缓冲件(6)与所述主立柱(1)连接;
所述辅立柱(2)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立柱(1)上,所述辅立柱(2)上设有有弧形弹性板(8),所述弧形弹性板(8)设置在所述辅立柱(2)与所述主立柱(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枫余晓耀高仙凤丁中才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