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启友专利>正文

3D打印机的建模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55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机的建模底板,包括底板,底板包括里层及外层,里层的材质为磁性金属,外层的材质为注塑成型于里层外周的塑料。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实用成本、强度高的3D打印机的建模底板。

Modeling backplane of 3D prin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deling base plate of a 3D printer, which includes a base plate, the base plate includes an inner layer and an outer layer, the material of the inner layer is magnetic metal, and the material of the outer layer is plastic molded around the inner layer. By adopting the above sche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deling base plate of a 3D printer which can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reduce the practical cost and have high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机的建模底板
本技术涉及3D打印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的建模底板。
技术介绍
3D打印机,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而建模平台则是一个位于打印头下方并水平放置的板状构件,建模平台往往具有升降功能,打印头将加热融化的打印材料喷出至建模平台上,冷却固化形成成品后将成品取下。由于建模平台位于3D打印机的保护壳体内,传统的取出成品的方式是借助工具将成品从建模平台上铲下分离后取出,因为保护壳体开口的面积较小,使工作人员的动作受到局限,为了使成品不受到破坏,操作必须小心翼翼,故该种取出方式操作极为繁琐,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0580004421.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托盘底板的建模装置》,在建模平台上方增设可移除的底板,将热融化的打印材料喷出至底板,成品冷却固化后连同底板一起从保护壳体内取出,大大降低将成品与建模平台分离的难度。为了在打印过程中保证打印效果,在打印过程中需要将底板与建模平台进行锁定,从而避免底板的移位或者振动,传统的底板由单一材质制成,即塑料,该种结构的底板强度较低,在反复锁定之后容易出现形变的情况,经常更换会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实用成本、强度高的3D打印机的建模底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包括里层及外层,所述的里层的材质为磁性金属,所述的外层的材质为注塑成型于里层外周的塑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性金属的材质特性能够被建模平台上的磁性发生器所吸引,从而使底板能够快速安装于建模平台,磁性金属使底板具有磁性的同时还强化底板的强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而且一体注塑的结合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里层为多孔板,所述的多孔板贯穿设置有多个注塑孔,所述的外层在注塑过程中填充各注塑孔,形成穿过里层的加强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里层开设多个注塑孔,外层的塑料在注塑过程中会流入注塑孔形成加强柱,使里层与外层的固定及配合更加紧密,进一步通过里层强化底板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底板位于侧面延伸设置延伸供工作人员握持的施力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施力部,预留供工作人员握持的部位,便于工作人员施力,避免因握持底板的打印区域所带来的不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底板位于底部的外层设置有多个加工孔,所述的加工孔从外层外侧壁延伸至里层的外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保证里层在注塑过程中不会被流动的塑料流体挤压形变,故在注塑模的型腔内增设支撑里层的顶杆,由顶杆形成加工孔,从而使里层保持稳定形态,而且,合理该加工孔,在底板放置于建模平台时与具有磁性的磁铁构成限位配合,提高底板放置准确性,避免过偏影响打印效果,而且加工孔延伸至里层的外侧壁,加强磁铁的吸附作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仰视立体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的建模底板,包括底板1,底板1包括里层2及外层3,里层2的材质为磁性金属,外层3的材质为注塑成型于里层2外周的塑料,磁性金属的材质特性能够被建模平台上的磁性发生器所吸引,从而使底板1能够快速安装于建模平台,磁性金属使底板1具有磁性的同时还强化底板1的强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而且一体注塑的结合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强度,磁性金属可为钢、铁、钴、镍、锰等。里层2为多孔板,多孔板贯穿设置有多个注塑孔21,外层3在注塑过程中填充各注塑孔21,形成穿过里层2的加强柱31,在里层2开设多个注塑孔21,外层3的塑料在注塑过程中会流入注塑孔21形成加强柱31,使里层2与外层3的固定及配合更加紧密,进一步通过里层2强化底板1强度。底板1位于侧面延伸设置延伸供工作人员握持的施力部11,增设施力部11,预留供工作人员握持的部位,便于工作人员施力,避免因握持底板1的打印区域所带来的不便。底板1位于底部的外层3设置有多个加工孔32,加工孔32从外层3外侧壁延伸至里层2的外侧壁,为了保证里层2在注塑过程中不会被流动的塑料流体挤压形变,故在注塑模的型腔内增设支撑里层2的顶杆,由顶杆形成加工孔32,从而使里层2保持稳定形态,而且,合理该加工孔32,在底板1放置于建模平台时与具有磁性的磁铁构成限位配合,提高底板1放置准确性,避免过偏影响打印效果,而且加工孔32延伸至里层2的外侧壁,加强磁铁的吸附作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机的建模底板,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包括里层及外层,所述的里层的材质为磁性金属,所述的外层的材质为注塑成型于里层外周的塑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的建模底板,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包括里层及外层,所述的里层的材质为磁性金属,所述的外层的材质为注塑成型于里层外周的塑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的建模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里层为多孔板,所述的多孔板贯穿设置有多个注塑孔,所述的外层在注塑过程中填充各注塑孔,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守成张永健张启友张少鹏
申请(专利权)人:张启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