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3410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其加工系统通过利用机械手抓紧齿坯工件进行转移、抓取与上料,实现多台数控机床之间的连线加工生产,且通过设置三组机械手,利用三组机械手在上料台处一次性装夹两个齿坯工件,在后续的转移、抓取与上料过程中,减少了一次上料台至第一数控机床之间的往返,解决了现有机械手转移、抓取工件耗时长的技术问题,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A fully automatic machining system of gear blank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ull-automatic connection processing system for gear blanks. The processing system realizes the connection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between multiple CNC machine tools by grasping the workpiece of gear blanks with a manipulator for transfer, grabbing and loading. By setting three groups of manipulators, three groups of manipulators are used to clamp two gear blanks at the loading platform at one time, and then transfer, grabbing and loading are carried out in the subsequent process In the process, it reduces the round-trip between the first feeding table and the first CNC machine,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long time-consuming for the existing manipulator to transfer and grasp the workpiece, shortens the working time and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
本技术涉及齿轮坯料自动化加工
,具体为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齿轮坯料在进行齿的切削加工之前,需要对齿轮坯料的内圆周侧壁与外圆周侧壁进行进行车削加工,车削加工之后还要对齿轮坯料的侧壁进行钻孔,现有的加工方式是通过人工通过车床对依次齿轮坯料的内圆周侧壁与外圆周侧壁进行切削加工后,再通过钻床对齿轮坯料的侧壁进行打孔,齿轮坯料在各个车床与钻床之间的转移与上料均通过人工完成,工作量大,耗时长,工作效率低。此外,有技术方案已经公开了通过机械手对数控机床进行上料、取料,但是,这一类的机械手均只针对于单台的数控机床工作,并未实现多台加工设备的连接加工生产。再者,虽有不少的技术方案公开了通过滚道与提料的机械手,实现多台数控机床的连线加工,但是通过滚道进行多台数控机床之间齿轮坯料的转移,往往会出现齿轮坯料在滚道内出现卡料,甚至是齿轮坯料从滚道内掉落。在专利号为CN201220392659.2的中国专利中具体公开了一种车床机械手,在床身上固定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装有刀架模块,第一主轴箱和第二主轴箱,在车床进料侧放置有上料仓,在车床出料侧放置有下料仓,在所述车床的上方架设有横梁,该横梁左右分布,在横梁的前侧面滑装有滑板,滑板可以左右滑移,在滑板的前面滑装有机械臂,该机械臂可上下滑移,在机械臂的下端有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抓手。虽然上述专利通过在车床上加装机械手,实现了车床加工上、下料的自动化,提高了车床的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节约了人力,但是,其仅是针对单台的数控机床,并未实现多台设备的连续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其通过利用机械手抓紧齿坯工件进行转移、抓取与上料,实现多台数控机床之间的连线加工生产,且通过设置三组机械手,利用三组机械手在上料台处一次性装夹两个齿坯工件,在后续的转移、抓取与上料过程中,减少了一次上料台至第一数控机床之间的往返,解决了现有机械手转移、抓取工件耗时长的技术问题,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沿齿坯工件的加工顺序,依次包括并排设置的上料台、第一数控机床、第二数控机床、第三数控机床与下料台,还包括:连线装置,所述连线装置包括桁架与设置于该桁架上移动设置的机械手机构,所述桁架横跨设置于所述上料台、第一数控机床、第二数控机床、第三数控机床与下料台的正上方,所述机械手机构沿所述桁架的长度方向移动,其按照所述齿坯工件的加工顺序,依次将所述上料台、第一数控机床、第二数控机床与第三数控机床上的所述齿坯工件向后转移至下一工位,该机械手机构包括移动组件、伸缩组件、升降组件与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与水平设置的机械手,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升降组件升降的端部,且其通过旋转驱动件驱动可绕其中轴线自旋转,所述机械手设置有至少三组,其均沿所述安装板的轴线方向圆周等距设置。作为改进,所述机械手包括:推动单元,所述推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其外部包覆有壳体,该壳体内滑动设置有活塞,且该壳体上沿其中轴线圆周等距设置有若干的滑槽;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端部,其相对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以及抓取单元,所述抓取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固定爪与由所述推动单元通过传动单元同步驱动的若干的活动爪。作为改进,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滑块体,所述滑块体与所述活塞连接,其由该活塞推动沿轴线方向移动设置;卡块体,若干的所述卡块体背向所述推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滑块体的端部,其沿所述滑块体的中轴线圆周等距设置,且其截面为工字形设置;以及滑动座,若干的所述滑动座一一对应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其与所述活动爪一一对应连接设置,且其上设置有所述卡块体滑动配合的卡槽。作为改进,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安装座,所述升降安装座与所述伸缩组件连接设置,其为倒置的L形设置;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通过第一滑块导轨移动副沿竖直方向与所述升降安装座可相对滑动设置,其上安装有所述抓取组件;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升降安装座上,其通过第一滚珠丝杠移动副驱动所述升降板竖直移动升降设置。作为改进,所述伸缩组件包括:链接板,所述链接板通过第二滑块导轨移动副滑动安装于所述移动组件上,其沿与所述桁架长度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移动设置,且其上安装有所述升降组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链接板的一侧,其通过设置于所述链接板与所述移动组件之间的第二滚珠丝杠移动副带动所述链接板移动。作为改进,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安装板,所述移动安装板通过第三滑块导轨移动副沿所述桁架移动设置,其上连接设置有所述伸缩组件;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移动安装板上,该第三驱动件通过安装于所述移动安装板与所述桁架之间的齿轮齿条副驱动所述移动安装板移动。作为改进,所述齿轮齿条副包括: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桁架宽度方向的中部,其沿所述桁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及齿轮,所述齿轮水平设置于所述齿条长度方向的一侧,其由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旋转,且其与所述齿条啮合设置。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数控机床与第二数控机床均为数控车床,所述第三数控机床为数控钻床,且该第三数控机床上设置有装夹工装与若干的钻孔机,该钻孔机均沿所述装夹工装的中轴线圆周等距设置,且该钻孔机均指向所述装夹工装的中心。作为改进,所述装夹工装包括: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三数控机床上;弹簧卡套,所述弹簧卡套连接设置于所述第四驱动件的外壳上,其固定设置,且沿其中心轴线,其上开设有圆台形的滑道,且其侧壁开设沿其中心轴线上圆周等距设置的若干插槽;弹簧卡套封片,所述弹簧卡套封片与所述插槽一一对应插合,且其与该插槽可相对滑动;以及弹簧卡椎体,所述弹簧卡椎体由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沿所述滑道滑动,且其挤压所述弹簧卡套封片,使所述弹簧卡套封片与套设于所述装夹工装上的齿坯工件抵触固定。本技术加工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利用机械手抓紧齿坯工件进行转移、抓取与上料,实现多台数控机床之间的连线加工生产,且通过设置三组机械手,利用三组机械手在上料台处一次性装夹两个齿坯工件,在后续的转移、抓取与上料过程中,减少了一次上料台至第一数控机床之间的往返,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通过利用三组机械手之间的旋转切换,每次工件切换的过程中,机械手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两个相邻机械手之间的间距,实现机械手之间切换的最小距离,使机械手切换的更加合理和优化,缩短切换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本技术通过卡块体与滑动座之间的滑动配合,同步带动所有对应安装在滑块座上的活动卡爪进行移动夹紧工件,简化了机械手的装夹机构,在保证机械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增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沿齿坯工件(10)的加工顺序,依次包括并排设置的上料台(11)、第一数控机床(1)、第二数控机床(2)、第三数控机床(3)与下料台(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连线装置(4),所述连线装置(4)包括桁架(41)与设置于该桁架(41)上移动设置的机械手机构(42),所述桁架(41)横跨设置于所述上料台(11)、第一数控机床(1)、第二数控机床(2)、第三数控机床(3)与下料台(12)的正上方,所述机械手机构(42)沿所述桁架(41)的长度方向移动,其按照所述齿坯工件(10)的加工顺序,依次将所述上料台(11)、第一数控机床(1)、第二数控机床(2)与第三数控机床(3)上的所述齿坯工件(10)向后转移至下一工位,该机械手机构(42)包括移动组件(5)、伸缩组件(6)、升降组件(7)与抓取组件(8),所述抓取组件(8)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81)与水平设置的机械手(82),所述安装板(81)安装于所述升降组件(7)升降的端部,且其通过旋转驱动件(83)驱动可绕其中轴线自旋转,所述机械手(82)设置有至少三组,其均沿所述安装板(81)的轴线方向圆周等距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沿齿坯工件(10)的加工顺序,依次包括并排设置的上料台(11)、第一数控机床(1)、第二数控机床(2)、第三数控机床(3)与下料台(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线装置(4),所述连线装置(4)包括桁架(41)与设置于该桁架(41)上移动设置的机械手机构(42),所述桁架(41)横跨设置于所述上料台(11)、第一数控机床(1)、第二数控机床(2)、第三数控机床(3)与下料台(12)的正上方,所述机械手机构(42)沿所述桁架(41)的长度方向移动,其按照所述齿坯工件(10)的加工顺序,依次将所述上料台(11)、第一数控机床(1)、第二数控机床(2)与第三数控机床(3)上的所述齿坯工件(10)向后转移至下一工位,该机械手机构(42)包括移动组件(5)、伸缩组件(6)、升降组件(7)与抓取组件(8),所述抓取组件(8)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81)与水平设置的机械手(82),所述安装板(81)安装于所述升降组件(7)升降的端部,且其通过旋转驱动件(83)驱动可绕其中轴线自旋转,所述机械手(82)设置有至少三组,其均沿所述安装板(81)的轴线方向圆周等距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82)包括:
推动单元(821),所述推动单元(821)安装于所述安装板(81)上,其外部包覆有壳体(8211),该壳体(8211)内滑动设置有活塞(8212),且该壳体(8211)上沿其中轴线圆周等距设置有若干的滑槽(8213);
传动单元(822),所述传动单元(822)设置于所述壳体(8211)的端部,其相对所述安装板(81)设置于所述壳体(8211)的另一端;以及
抓取单元(823),所述抓取单元(823)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8211)上的固定爪(8231)与由所述推动单元(821)通过传动单元(822)同步驱动的若干的活动爪(8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822)包括:
滑块体(8221),所述滑块体(8221)与所述活塞(8212)连接,其由该活塞(8212)推动沿轴线方向移动设置;
卡块体(8222),若干的所述卡块体(8222)背向所述推动单元(821)设置于所述滑块体(8221)的端部,其沿所述滑块体(8221)的中轴线圆周等距设置,且其截面为工字形设置;以及
滑动座(8223),若干的所述滑动座(8223)一一对应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8213)内,其与所述活动爪(8232)一一对应连接设置,且其上设置有所述卡块体(8222)滑动配合的卡槽(82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坯全自动连线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7)包括:
升降安装座(71),所述升降安装座(71)与所述伸缩组件(6)连接设置,其为倒置的L形设置;
升降板(72),所述升降板(72)通过第一滑块导轨移动副(73)沿竖直方向与所述升降安装座(71)可相对滑动设置,其上安装有所述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波付亮刘绿林邓永辉周华宗煜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辛子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