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辊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324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辊涂布装置,包括转移钢辊、位于转移钢辊后侧的转移胶辊、位于转移胶辊后侧的涂布钢辊、位于涂布钢辊上方的涂胶压辊以及用于向转移钢辊上胶的上胶机构,所述转移钢辊、转移胶辊、涂布钢辊分别由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移胶辊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喷气管,每根喷气管的出气口与转移胶辊的圆周表面相对,两根喷气管分别连接至压缩空气加热器。通过两喷气管分别向转移胶辊长度方向的两侧喷高温气流,对转移胶辊涂胶部分的两侧进行加热,由此减小转移胶辊涂胶台阶两侧部位与中间涂胶部位的温度差,从而使得转移胶辊所有涂胶部位的直径几乎一致。

A multi roll co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 roll co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ransfer steel roller, a transfer rubber roller located at the back side of the transfer steel roller, a coating steel roller located at the back side of the transfer rubber roller, a coating press roller located above the coating steel roller and a glue loading mechanism for gluing to the transfer steel roller. The transfer steel roller, the transfer rubber roller and the coating steel roller are respectively driven by a servo motor; the transfer rubber roller The two sides of the length direction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ir-jet pipes, the air outlet of each air-jet pipe is opposite to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transfer rubber roller, and the two air-jet pip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compressed air heater. By spraying high temperature air flow to both sides of the transfer cot length direction through two air-jet pipes, the two sides of the transfer cot gluing part are heated, so as to reduce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ransfer cot gluing step and the middle gluing part, so that the diameter of all gluing parts of the transfer cot is almost the s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辊涂布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辊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软包装行业的薄膜复合,通常是采用五辊涂胶系统将无溶剂胶水精确地均匀地涂布到薄膜上,其涂胶量一般为0.8—2.2g/m2,对应的涂胶厚度为0.8—2.2μm。为保证复合膜的产品质量,在涂胶薄膜的纵向和横向都得到均匀的涂胶量,其精度要求是≤±0.1g/m2。现在的五辊涂胶系统存在以下缺点:当涂胶温度达到70℃以上时,涂胶幅面两侧会出现2—4mm宽的涂胶不均的现象,会造成涂胶薄膜浪费增加;原因在于连续高温涂胶时,转移胶辊的涂胶台阶处的温度不均匀,靠近涂胶中间部分处的温度较高,靠近涂胶台阶外侧部分的温度低,两者相差约5—15℃。温度高部位的胶辊直径大于温度低部分的直径,这样转移胶辊温度较低的部分无法可靠地接触到转移钢辊和涂胶钢辊,亦即无法将胶水从转移钢辊传递到涂胶钢辊,导致两侧涂胶不均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辊涂布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辊涂布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转移钢辊、转移胶辊、涂布钢辊、涂胶压辊以及用于向转移钢辊上胶的上胶机构,所述转移钢辊、转移胶辊、涂布钢辊分别由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移胶辊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喷气管,每根喷气管的出气口与转移胶辊的圆周表面相对,两根喷气管分别连接至压缩空气加热器。在所述一种多辊涂布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空气加热器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电加热棒、设置在机壳上的压缩空气进气口以及对应连接两根喷气管的出气口,所述电加热棒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加热温度的温控表。在所述一种多辊涂布装置的实施例中,两根喷气管上分别设置有节流阀。在所述一种多辊涂布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棒外表面连接有若干散热翅片。在所述一种多辊涂布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胶机构包括设置于转移钢辊前侧的计量钢辊,所述计量钢辊与转移钢辊之间设置有胶槽。在所述一种多辊涂布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喷气管采用特氟龙气管。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两喷气管分别向转移胶辊长度方向的两侧喷高温气流,对转移胶辊涂胶部分的两侧进行加热,由此减小转移胶辊涂胶台阶两侧部位与中间涂胶部位的温度差,从而使得转移胶辊所有涂胶部位的直径几乎一致,可以在整个涂胶幅面上将胶水从转移钢辊精准地传递给涂胶钢辊,减少了薄膜材料的浪费,实现了热熔胶通过多辊涂胶装置进行高速、稳定地涂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辊涂布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转移钢辊2、转移胶辊3、涂布钢辊4、涂胶压辊5以及用于向转移钢辊2上胶的上胶机构,所述转移钢辊2、转移胶辊3、涂布钢辊4分别由伺服电机驱动转动,待涂胶薄膜8从涂布钢辊4和涂胶压辊5之间经过进行涂胶;所述转移胶辊3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喷气管9,每根喷气管9的出气口与转移胶辊3的圆周表面相对,两根喷气管9分别连接至压缩空气加热器6。具体地,所述压缩空气加热器6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电加热棒、设置在机壳上的压缩空气进气口以及对应连接两根喷气管9的出气口,所述电加热棒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加热温度的温控表7。可选地,两根喷气管9上分别设置有节流阀10,通过调整节流阀10的开度大小能够调节喷气管9喷出气流的流量大小。可选地,所述电加热棒外表面连接有若干散热翅片,用于高效率地将压缩空气加热。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胶机构包括设置于转移钢辊2前侧的计量钢辊1,所述计量钢辊1与转移钢辊2之间设置有胶槽,胶槽内设有热熔胶,计量钢辊1用于控制其与转移钢辊2之间的间隙,以使转移钢辊2在转动时表面获得各处厚度均匀的胶层,并将该胶层均匀地传递给转移胶辊3,转移胶辊3再通过表面速度的加快将胶层“打薄”后再传递给涂胶钢辊4,再由涂胶钢辊4将胶层进一步“打薄后”涂布到薄膜8的幅面上。较佳的是,所述喷气管9采用耐高温的特氟龙气管。本技术实施例的多辊涂布装置,通过两喷气管9分别向转移胶辊3长度方向的两侧喷高温气流,对转移胶辊3涂胶部分的两侧进行加热,由此减小转移胶辊3涂胶台阶两侧部位与中间涂胶部位的温度差,从而使得转移胶辊3所有涂胶部位的直径几乎一致,可以在整个涂胶幅面上将胶层从转移钢辊2精准地传递给涂胶钢辊,减少了薄膜材料的浪费,实现了热熔胶通过多辊涂胶装置进行高速、稳定地涂胶。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辊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转移钢辊、转移胶辊、涂布钢辊、涂胶压辊以及用于向转移钢辊上胶的上胶机构,所述转移钢辊、转移胶辊、涂布钢辊分别由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移胶辊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喷气管,每根喷气管的出气口与转移胶辊的圆周表面相对,两根喷气管分别连接至压缩空气加热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2 CN 20192018768531.一种多辊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转移钢辊、转移胶辊、涂布钢辊、涂胶压辊以及用于向转移钢辊上胶的上胶机构,所述转移钢辊、转移胶辊、涂布钢辊分别由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移胶辊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喷气管,每根喷气管的出气口与转移胶辊的圆周表面相对,两根喷气管分别连接至压缩空气加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辊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加热器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电加热棒、设置在机壳上的压缩空气进气口以及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