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撕裂电池隔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984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隔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撕裂电池隔膜由上表面至下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纳米纤维膜、多孔基膜和第二纳米纤维膜,所述多孔基膜内设有柔性塑料棒,所述第一纳米纤维膜和所述第二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直径为1~200n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第一纳米纤维膜和第二纳米纤维膜,其中,纳米纤维膜具有拉伸强度大、抗撕裂强度高和孔隙率高的特点,能有效提高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同时能保证电池隔膜具有高孔隙率。再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孔基膜还设有柔性塑料棒,加强了多孔基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从而进一步加强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

A tear resistant battery diaphragm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attery membrane, in particular to a tear resistant battery membrane, which comprises from the upper surface to the lower surface: a first nanofiber membrane, a porous basement membrane and a second nanofiber membrane, wherein the porous basement membrane is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plastic rod, and the fiber diameters of the first nanofiber membrane and the second nanofiber membrane are 1-200nm.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nanofiber membrane and a second nanofiber membrane, wherein, the nanofiber membra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nsile strength, high tear strength and high porosity,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ear strength of the battery membrane, and at the same time can ensure that the battery membrane has high porosity. Moreover, the porous base film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plastic rod, which strengthens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ear strength of the porous base film, thereby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ear strength of the battery diaphra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撕裂电池隔膜
本技术属于电池隔膜
,尤其涉及一种抗撕裂电池隔膜。
技术介绍
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隔膜的主要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此外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隔膜材质是不导电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电池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电池的种类不同,采用的隔膜也不同。电池隔膜的强度决定了电池在受冲击过程中的安全性。现有的商用锂离子电池大量使用PE或PP为原料的聚烯烃微孔隔膜,其内部的多孔结构有助于离子导通,且孔结构的孔径越大,孔隙率越高,离子导通能力越强,但是相应的会降低电池隔膜强度,最终使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变差。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拉伸强度强和抗撕裂强度好的电池隔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撕裂电池隔膜,以解决现有电池隔膜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撕裂电池隔膜,由上表面至下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纳米纤维膜、多孔基膜和第二纳米纤维膜,所述多孔基膜内设有柔性塑料棒,所述第一纳米纤维膜和所述第二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直径为1~200nm。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纳米纤维膜的上表面还设有无机氧化铝涂层,所述无机氧化铝涂层由无机氧化铝微粒通过粘结剂黏附而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无机氧化铝涂层的厚度为4~10μm。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的优选方案,所述粘结剂为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纳米纤维膜和所述第二纳米纤维膜的厚度为4~10μm。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纳米纤维膜和所述第二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为70~9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的优选方案,所述多孔基膜的厚度为12~30μm。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的优选方案,所述多孔基膜的孔隙率为40%~8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柔性塑料棒的截面直径为10~28μm。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柔性塑料棒的形状为条形、波浪形或回形。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电池隔膜由上表面至下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纳米纤维膜、多孔基膜和第二纳米纤维膜,所述多孔基膜内设有柔性塑料棒。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设置了第一纳米纤维膜和第二纳米纤维膜,其中,纳米纤维膜具有拉伸强度大、抗撕裂强度高和孔隙率高的特点,能有效提高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同时能保证电池隔膜具有高孔隙率。再者,本技术的多孔基膜还设有柔性塑料棒,加强了多孔基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从而进一步加强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的截面图之二。图中:1-第一纳米纤维膜;2-多孔基膜;3-第二纳米纤维膜;4-柔性塑料棒;5-无机氧化铝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3所示,一种抗撕裂电池隔膜,由上表面至下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纳米纤维膜1、多孔基膜2和第二纳米纤维膜3,上层纳米纤维膜和下层纳米纤维膜的聚合物材料为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芳纶(Kevlar)、聚芳硫醚砜(PASS)、酮酐型聚酰胺酸(PAA)等高熔点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多孔基膜2内设有柔性塑料棒4,第一纳米纤维膜1和第二纳米纤维膜3的纤维直径为1~200nm。本实施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电池隔膜由上表面至下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纳米纤维膜1、多孔基膜2和第二纳米纤维膜3,多孔基膜2内设有柔性塑料棒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设置了第一纳米纤维膜1和第二纳米纤维膜3,其中,纳米纤维膜具有拉伸强度大、抗撕裂强度高和孔隙率高的特点,能有效提高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同时能保证电池隔膜具有高孔隙率。再者,本技术的多孔基膜2还设有柔性塑料棒4,加强了多孔基膜2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从而进一步加强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优选地,第一纳米纤维膜1的上表面还设有无机氧化铝涂层5,无机氧化铝涂层5由无机氧化铝微粒通过粘结剂黏附而成。通过上述设置,使电池隔膜具有耐高温性能,同时提高了电池的抗针刺能力。优选地,无机氧化铝涂层5的厚度为4~10μm。若厚度过薄,则无法使电池隔膜获得耐高温性能;若厚度过厚,则减少电池的能量密度。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厚度的无机氧化铝涂层5。优选地,粘结剂为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粘结剂。优选地,第一纳米纤维膜1和第二纳米纤维膜3的厚度为4~10μm。若厚度过薄,则无法起到加强电池隔膜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的作用;若厚度过厚,则减少电池的能量密度。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厚度的无机氧化铝涂层5。优选地,第一纳米纤维膜1和第二纳米纤维膜3的孔隙率为70~90%。若通孔率过小,则提高电池的阻抗,影响电池的性能;若孔隙率过大,则降低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孔隙率。优选地,多孔基膜2的厚度为12~30μm。若厚度过薄,则影响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若厚度过厚,则减少电池的能量密度。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厚度的多孔基膜2。优选地,多孔基膜2的孔隙率为40%~80%。若通孔率过小,则提高电池的阻抗,影响电池的性能;若孔隙率过大,则降低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孔隙率。优选地,柔性塑料棒4的截面直径为10~28μm。若截面直径过小,则无法起到加强电池隔膜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的作用;若截面直径过大,则影响隔膜的厚度和穿透性。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截面直径的柔性塑料棒4。优选地,柔性塑料棒4的形状为条形、波浪形或回形。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形状的柔性塑料棒4。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撕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由上表面至下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纳米纤维膜(1)、多孔基膜(2)和第二纳米纤维膜(3),所述多孔基膜(2)内设有柔性塑料棒(4),所述第一纳米纤维膜(1)和所述第二纳米纤维膜(3)的纤维直径为1~200n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撕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由上表面至下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纳米纤维膜(1)、多孔基膜(2)和第二纳米纤维膜(3),所述多孔基膜(2)内设有柔性塑料棒(4),所述第一纳米纤维膜(1)和所述第二纳米纤维膜(3)的纤维直径为1~2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膜(1)的上表面还设有无机氧化铝涂层(5),所述无机氧化铝涂层(5)由无机氧化铝微粒通过粘结剂黏附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氧化铝涂层(5)的厚度为4~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撕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山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锂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