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轻型飞机控制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16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轻型飞机控制手柄,包括左支撑杆、滑动支撑杆、拉杆和扇形卡槽片,整体支架通过铆连接在中控台上,左右法兰与中控台铆钉连接,左支撑杆、滑动支撑杆可绕长轴套转动,且长轴套在左右法兰内轴向限位,而圆周向可实现转动,用开口销固定法兰内长轴套进行限位,用开口销连接弹簧挂钩,法兰与中控台框用铆钉连接,实际操作时,握住拉杆向上拉,使左支撑杆和滑动支撑杆能一起绕长轴套转动,使螺栓的头部可以在三个电门卡槽片上限位,达到接通电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弹簧联动襟翼控制手柄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用空间狭小,即实现了手柄在不同电门之间的转换,达到控制轻型飞机襟翼状态的目的。

A new light aircraft control hand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light aircraft control handle, which comprises a left supporting rod, a sliding supporting rod, a pull rod and a sector clamping slot piece. The whole bracket is riveted on the center consol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flang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enter console rivets. The left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liding supporting rod can rotate around the long shaft sleeve, and the long shaft sleeve is axially limited in the left and right flanges, while the circumference direction can be rotated, and the long shaft sleeve can be opened The long shaft sleeve in the fixed flange of the cotter pin is used for limiting, and the spring hook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tter pin. The flange and the center console frame are connected with rivets. During the actual operation, hold the pull rod and pull upward, so that the left support rod and the sliding support rod can rotate around the long shaft sleeve together, so that the head of the bolt can be at the upper limit of the three switch card slots,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witching on the switch. The spring linkage flap control handle structure design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small space occupation, that is to say, the handle can be converted between different switches to control the flap state of light air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轻型飞机控制手柄
本技术涉及通用航空轻型飞机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轻型飞机控制手柄。
技术介绍
襟翼控制操作手柄在控制襟翼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飞机起飞、巡航和降落的襟翼状态控制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襟翼控制操作手柄既要能够好的调节控制飞机襟翼的状态,又要操作手柄人机舒服感好,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实现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现在飞机大多使用操作杆进行操作控制,利用齿轮转换控制档来调节姿态,其结构较复杂,整体空间大,对轻型小型飞机来说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轻型飞机控制手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轻型飞机控制手柄,包括左支撑杆、右支撑杆、滑动支撑杆、拉杆、中心推杆、扇形卡槽片、限位片、左法兰、右法兰、长轴套、埋头螺栓、第一螺栓、埋头螺丝、螺母、自锁螺母、第一垫片、第二垫片、第三垫片、开口销、螺丝、电门、弹簧和控制手柄,所述长轴套的右端穿过滑动支撑杆与右支撑杆连接有右法兰,开口销穿过右法兰内的长轴套,长轴套的左端穿过滑动支撑杆、左支撑杆与扇形卡槽片并连接有左法兰,且在长轴套的两端与滑动支撑杆之间均设有第二垫片,电门和扇形卡槽片通过埋头螺丝、螺母与第三垫片固定安装,且长轴套上固定安装有开口销,同时长轴套与两侧法兰固定安装有开口销,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两个滑动支撑杆可绕长轴套转动,且长轴套在左法兰与右法兰内轴向限位,所述拉杆的两端通过埋头螺栓与两侧的滑动支撑杆连接,中心推杆的两端通过螺丝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手柄铆接在中控台的框架上。<br>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螺母与自锁螺母之间,弹簧另一端的挂钩与开口销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支撑杆上开设有两个导槽,且长轴套与滑动支撑杆上其中一个导槽滑动配合,两个第二螺栓穿过滑动支撑杆上另一个导槽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连接,且第二螺栓中螺母的底部嵌于滑动支撑杆上的导槽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上均开设有一个导槽,第一螺栓依次穿过左支撑杆上的导槽与滑动支撑杆并依次与螺母、自锁螺母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栓设有限位片与第一垫片,同时第一螺栓中螺母的底部嵌于左支撑杆上的导槽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栓上设有衬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实现对轻型飞机襟翼的控制,实现襟翼不同状态档位的转换,达到飞机起飞、巡航、降落时襟翼需要达到的状态,本襟翼控制操作手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占用范围小,原理简单,直接利用弹簧回弹实现其换位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襟翼操作手柄的爆炸图。图2为图一中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襟翼操作手柄及中控台框架的整体图。图4为本技术襟翼操作手柄的正视图和左视图。图5为图4的局部图。图中:左支撑杆1、右支撑杆2、滑动支撑杆3、拉杆4、中心推杆5、扇形卡槽片6、限位片7、左法兰8、右法兰9、长轴套10、埋头螺栓11、第一螺栓12、第二螺栓13、埋头螺丝14、螺母15、自锁螺母16、第一垫片17、第二垫片18、第三垫片19、开口销20、螺丝21、电门22、弹簧23、衬套24、控制手柄25、中控台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轻型飞机控制手柄,包括左支撑杆1、右支撑杆2、滑动支撑杆3、拉杆4、中心推杆5、扇形卡槽片6、限位片7、左法兰8、右法兰9、长轴套10、埋头螺栓11、第一螺栓12、第二螺栓13、埋头螺丝14、螺母15、自锁螺母16、第一垫片17、第二垫片18、第三垫片19、开口销20、螺丝21、电门22、弹簧23、衬套24、控制手柄25和中控台26;所述控制手柄25铆接在中控台26的框架上;所述长轴套10的右端穿过滑动支撑杆3与右支撑杆2连接有右法兰9,开口销20穿过右法兰9内的长轴套10起到对长轴套10的限位作用,长轴套10的左端穿过滑动支撑杆3、左支撑杆2与扇形卡槽片6并连接有左法兰8,且在长轴套10的两端与滑动支撑杆3之间均设有第二垫片18,用来增大紧固力作用面积,电门22和扇形卡槽片6通过埋头螺丝14、螺母15与第三垫片19固定安装,且长轴套10上固定安装有开口销20,同时长轴套10与两侧法兰固定安装有开口销20,左支撑杆1、右支撑杆2和两个滑动支撑杆3可绕长轴套10转动,且长轴套10在左法兰8与右法兰9内轴向限位,而圆周向可实现转动,所述拉杆4的两端通过埋头螺栓11与两侧的滑动支撑杆连接,中心推杆5的两端通过螺丝21连接,在滑动支撑杆3上开设有两个导槽,且长轴套10与滑动支撑杆3上其中一个导槽滑动配合,使得长轴套10与滑动支撑杆3可以相对移动,两个第二螺栓13穿过滑动支撑杆3上另一个导槽与左支撑杆1和右支撑杆2连接,且第二螺栓13中螺母的底部嵌于滑动支撑杆3上的导槽内,同时左支撑杆1与右支撑杆2上均开设有一个导槽,第一螺栓12依次穿过左支撑杆1上的导槽与滑动支撑杆3并依次与螺母15、自锁螺母16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栓12上设有限位片7与第一垫片17,同时第一螺栓12中螺母的底部嵌于左支撑杆1上的导槽内,在第一螺栓12上设有有衬套24;所述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螺母15与自锁螺母16之间,弹簧23另一端的挂钩与开口销20连接;按照图2的爆炸图将所有的零件组装在一起,并装上弹簧23。在安装完后,将拉杆4向上拉,使得弹簧23拉起下面的长轴套10,从而使得左支撑杆1上第一螺栓12的头部脱离扇形卡槽片6上的一个卡槽,使得第一螺栓12的头部对准扇形卡槽片6上的另一个卡槽,与此同时,将拉杆4推至原位,使得弹簧23带动第一螺栓12归位,使得左支撑杆1上第一螺栓12的头部抵接到扇形卡槽片6上的另一个卡槽内,从而实现第一螺栓12头部在扇形卡槽片6上不同卡槽之间的转换,使襟翼调整到相应状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轻型飞机控制手柄,包括左支撑杆(1)、右支撑杆(2)、滑动支撑杆(3)、拉杆(4)、中心推杆(5)、扇形卡槽片(6)、限位片(7)、左法兰(8)、右法兰(9)、长轴套(10)、埋头螺栓(11)、第一螺栓(12)、埋头螺丝(14)、螺母(15)、自锁螺母(16)、第一垫片(17)、第二垫片(18)、第三垫片(19)、开口销(20)、螺丝(21)、电门(22)、弹簧(23)和控制手柄(25),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套(10)的右端穿过滑动支撑杆(3)与右支撑杆(2)连接有右法兰(9),开口销(20)穿过右法兰(9)内的长轴套(10),长轴套(10)的左端穿过滑动支撑杆(3)、左支撑杆(1)与扇形卡槽片(6)并连接有左法兰(8),且在长轴套(10)的两端与滑动支撑杆(3)之间均设有第二垫片(18),电门(22)和扇形卡槽片(6)通过埋头螺丝(14)、螺母(15)与第三垫片(19)固定安装,且长轴套(10)上固定安装有开口销(20),同时长轴套(10)与两侧法兰固定安装有开口销(20),左支撑杆(1)、右支撑杆(2)和两个滑动支撑杆(3)绕长轴套(10)转动,且长轴套(10)在左法兰(8)与右法兰(9)内轴向限位,所述拉杆(4)的两端通过埋头螺栓(11)与两侧的滑动支撑杆连接,中心推杆(5)的两端通过螺丝(2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轻型飞机控制手柄,包括左支撑杆(1)、右支撑杆(2)、滑动支撑杆(3)、拉杆(4)、中心推杆(5)、扇形卡槽片(6)、限位片(7)、左法兰(8)、右法兰(9)、长轴套(10)、埋头螺栓(11)、第一螺栓(12)、埋头螺丝(14)、螺母(15)、自锁螺母(16)、第一垫片(17)、第二垫片(18)、第三垫片(19)、开口销(20)、螺丝(21)、电门(22)、弹簧(23)和控制手柄(25),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套(10)的右端穿过滑动支撑杆(3)与右支撑杆(2)连接有右法兰(9),开口销(20)穿过右法兰(9)内的长轴套(10),长轴套(10)的左端穿过滑动支撑杆(3)、左支撑杆(1)与扇形卡槽片(6)并连接有左法兰(8),且在长轴套(10)的两端与滑动支撑杆(3)之间均设有第二垫片(18),电门(22)和扇形卡槽片(6)通过埋头螺丝(14)、螺母(15)与第三垫片(19)固定安装,且长轴套(10)上固定安装有开口销(20),同时长轴套(10)与两侧法兰固定安装有开口销(20),左支撑杆(1)、右支撑杆(2)和两个滑动支撑杆(3)绕长轴套(10)转动,且长轴套(10)在左法兰(8)与右法兰(9)内轴向限位,所述拉杆(4)的两端通过埋头螺栓(11)与两侧的滑动支撑杆连接,中心推杆(5)的两端通过螺丝(2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勇波徐强欧阳星曾晓康符徐庆
申请(专利权)人:卓尔飞机制造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