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壳体结构的塑料颗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041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壳体结构的塑料颗粒,其主要是将复数个含有塑料颗粒的外部壳体经热压成型为一具有蜂巢状结构的复合材,而前述具有蜂巢结构的复合材不仅有助于机械强度、冲击性能、耐腐蚀性、加工特性及挠曲强度的提升,且当该外部壳体的石墨层为4wt%且进行热传导试验时,其热传导系数皆有明显外,亦可随着添加的比例增加而上升,其中以该石墨层为4wt%的复合板材热传导效果提升最为显着,而且表面电阻可下降至106Ω以下,而能合乎抗静电的要求,因而能满足产业的需求。

A kind of plastic particle with shel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lastic particle with a shell structure, in which a plurality of outer shells containing plastic particles are hot pressed into a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a honeycomb structure, and the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a honeycomb structure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echanical strength, impact energy, corrosion resistance,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lexural strength, but also when the graphite layer of the outer shell When it is 4wt% and the heat transfer test is carried ou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obvious, and it can also ri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addition. Among them,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plate with 4wt% graphite layer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the surface resistance can be reduced to less than 106 \u03a9,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nti-static, so it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壳体结构的塑料颗粒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颗粒,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壳体结构的塑料颗粒。
技术介绍
塑料颗粒(英文名称Masterbatches)别名塑料母粒,塑料颗粒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站起来的一种塑料加工助剂,且塑料颗粒是由超量的化学助剂、载体树脂和分散剂等所组成,而塑料颗粒是把超常量的颜料(染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中而得到的聚集体,塑料颗粒在塑料加工成型过程中,为了操作上的方便,将所需要的各种助剂、填料与少量载体树脂先进行混合混炼,经过挤出机等设备计量、混合、熔融、挤出、切粒等加工过程制得的颗粒料,所以塑料颗粒由载体树脂、各种填料和各种助剂组成的,塑料颗粒中助剂的限度或填料的含量比实际塑料制品中的需要量要高数倍至十几倍,因此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塑料颗粒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和实际制品中需要加入的量,调节塑料颗粒与基体树脂的配比。然而,随着产业技术快速地成长,开发新型的聚合物或找出新材料的单体及合成方法已经缓不济急,因此为了满足产品具有功能性的需求,必须发展出符合新应用需求之材料特性,因此促成塑料及其复材的蓬勃发展,再加上近来汽车及电子产业蓬勃发展,有着广大市场需求,使得塑料及其复材零组件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当今的塑料及其复材强调的不仅是机械强度的提升而已,更是被要求赋予更多的功能性,如耐冲击性、耐腐蚀性、加工特性等,但目前塑料及其复材并无法满足产业的需求,而此是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壳体结构的塑料颗粒,其主要是将复数个含有塑料颗粒的外部壳体经热压成型为一具有蜂巢状结构的复合材,而前述具有蜂巢结构的复合材不仅有助于机械强度、冲击性能、耐腐蚀性、加工特性及挠曲强度的提升,且当该外部壳体的石墨层为4wt%且进行热传导试验时,其热传导系数皆有明显外,亦可随着添加的比例增加而上升,其中以该石墨层为4wt%的复合板材热传导效果提升最为显着,而且表面电阻可下降至106Ω以下,而能合乎抗静电的要求,因而能满足产业的需求,而此是为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壳体结构的塑料颗粒,其包含:一塑料颗粒,而该塑料颗粒概呈一球体,且该塑料颗粒为一热塑性塑料或一热固性塑料的其中一种,而该塑料颗粒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第一结合部,又该塑料颗粒的外表面上则包覆有一外部壳体,而该外部壳体相对该塑料颗粒的该第一结合部位置处设有第二结合部,且该第二结合部可与该塑料颗粒的该第一结合部相结合,又该外部壳体则由复数个石墨层所组成,且每一石墨层的厚度约在1奈米至2奈米之间。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外部壳体为0.05~5wt%;而该塑料颗粒为99.95~95wt%。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塑料颗粒的该第一结合部及该外部壳体的该第二结合部分别为一凹部及一凸部。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塑料颗粒的该第一结合部及该外部壳体的该第二结合部分别为一凸部及一凹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工作的时候,其主要是将复数个具有该塑料颗粒的该外部壳体经热压成型並经过冷却阶段固化后,就可得一蜂巢状结构的复合材,而该蜂巢结构的复合材不仅助于机械强度、冲击性能、耐腐蚀性、加工特性及挠曲强度的提升,且当该外部壳体的石墨层为4wt%且进行热传导试验时,其热传导系数皆有明显外,亦可随着添加的比例增加而上升,其中以该石墨层为4wt%的复合材热传导效果提升最为显着,而且表面电阻可下降至106Ω以下,而能合乎抗静电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分别为一凹部及一凸部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分别为一凸部及一凹部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2所示,一种具有壳体结构的塑料颗粒,其包含:一塑料颗粒10,该塑料颗粒10概呈一球体,且该塑料颗粒10可为一热塑性塑料或一热固性塑料的其中一种,而该塑料颗粒10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第一结合部11,又该塑料颗粒10的外表面上则包覆有一外部壳体20,而该外部壳体20相对该塑料颗粒10的该第一结合部11位置处设有第二结合部21,且该第二结合部21可与该塑料颗粒10的该第一结合部11相结合,又该外部壳体20是由复数个石墨层22所组成,且每一石墨层22的厚度约在1奈米至2奈米之间。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外部壳体20为0.05~5wt%;而该塑料颗粒10为99.95~95wt%。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塑料颗粒10的该第一结合部11及该外部壳体20的该第二结合部21分别为一凹部及一凸部。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塑料颗粒10的该第一结合部11及该外部壳体20的该第二结合部21分别为一凸部及一凹部。本技术在工作的时候,其主要是将复数个具有该外部壳体20该的塑料颗粒10通过热压成型并经过冷却阶段固化后,即可得一蜂巢状结构的复合材,而该蜂巢结构的复合材不仅助于机械强度、冲击性能、耐腐蚀性、加工特性及挠曲强度的提升,且当该外部壳体20的该石墨层22为4wt%且进行热传导试验时,其热传导系数皆有明显的提高外,且该热传导系数亦可随着石墨层22添加的比例增加而上升,其中以该石墨层22为4wt%的复合材其热传导效果提升最为显着,而且表面电阻也可下降至106Ω以下,而能合乎抗静电的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壳体结构的塑料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料颗粒,而该塑料颗粒概呈一球体,且该塑料颗粒为一热塑性塑料或一热固性塑料的其中一种,而该塑料颗粒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第一结合部,又该塑料颗粒的外表面上则包覆有一外部壳体,而该外部壳体相对该塑料颗粒的该第一结合部位置处设有第二结合部,且该第二结合部可与该塑料颗粒的该第一结合部相结合,又该外部壳体则由复数个石墨层所组成,且每一石墨层的厚度在1奈米至2奈米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壳体结构的塑料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料颗粒,而该塑料颗粒概呈一球体,且该塑料颗粒为一热塑性塑料或一热固性塑料的其中一种,而该塑料颗粒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第一结合部,又该塑料颗粒的外表面上则包覆有一外部壳体,而该外部壳体相对该塑料颗粒的该第一结合部位置处设有第二结合部,且该第二结合部可与该塑料颗粒的该第一结合部相结合,又该外部壳体则由复数个石墨层所组成,且每一石墨层的厚度在1奈米至2奈米之间。


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鹰塑胶原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