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吸附式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74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余热吸附式干燥机,其包括A塔、B塔、与A塔和B塔连通的进气管,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器、第一汽水分离器、V1阀件、V2阀件、第二冷却器和第二汽水分离器,还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A2阀件控制第一支管与A塔的连通,B2阀件控制第一支管与B塔的连通,第一汽水分离器还与第二汽水分离器连接,第一汽水分离器与第二汽水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分流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低温吸附,高温再生,能够高效利用原管网高温气体,利用加热器深度解析再生,确保出口空气露点达到‑70℃以下;通过各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确保彻底再生,能耗小,干燥效率高。

Waste heat adsorption dry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rying equipment, and discloses a residual heat adsorption dryer, which includes tower a, Tower B, air inlet pipe connected with tower a and Tower B, the first cooler, the first steam separator, valve V1, valve V2, the second cooler and the second steam separator successively connected, the first branch pipe and the second branch pipe, and the A2 valve control the first branch pipe and tower a The B2 valve control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branch pipe and Tower B, the first steam separator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team separator, and the first steam separator and the second steam separator are equipped with a shunt regulating valve. Through low-temperature adsorption and high-temperature regene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iciently utilize the high-temperature gas of the original pipe network, use the heater depth analysis regener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dew point of the outlet air is below \u2011 70 \u2103; through the temperature sensors on each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sure complete regenerati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dry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吸附式干燥机
本技术涉及干燥设备
,尤其涉及了余热吸附式干燥机。
技术介绍
在工业应用中,很多场合对压缩空气的露点有一定的要求,在钢厂,汽车,电子等大型用气单位,使用的螺杆及离心大型空压系统其出口温度普遍100℃以上,传统的余热吸附干燥机虽然能利用管道高温处理净化空气,但普遍处理的空气露点-20℃左右,达不到用户对更低露点的需求,而且系统设备比较复杂。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中国专利号CN102228773B,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其包括压缩空气供应站、两台并列的干燥塔A和干燥塔B,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一端设有三组并联的气动阀并与压缩空气出口相连;干燥塔A和干燥塔B的另一端设有三条由两个气动阀串联然后再并联的气动阀组,在压缩空气供应站输至干燥塔A和干燥塔B另一端的主管路中设有引流装置。装置结构简单,工作过程中并无需电能,节能减排。但是,该专利技术只设置一个冷却器,冷却效率低,不能根据吸附流量和吸附温度对间歇用气环境进行调节,不能最大限度利用管道高温空气,能耗大,产出的压缩干燥空气露点低。因此申请人研发了一款即能最大限度利用管道高温处理压缩空气,又能达到-70℃以下超低露点的余热吸附式干燥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余热吸附式干燥机设备复杂,能耗大,原管道高温利用效率低,出口空气露点温度高等缺点,提供了一种设备简单,能耗小,能够优化间歇用气环境,干燥效率高,能有效降低出口空气露点温度的余热吸附式干燥机。<br>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余热吸附式干燥机,包括A塔、B塔、与A塔和B塔连通的进气管,A塔和B塔的上端连通有第一分管,第一分管上设置有A1阀件和B1阀件,A1阀件控制进气管与A塔的连通,B1阀件控制进气管与B塔的连通,A塔和B塔的下端连通有并联的第二分管和第三分管,第二分管上设置有A2阀件和B2阀件,第三分管上设置有A3阀件和B3阀件,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器、第一汽水分离器、V1阀件、V2阀件、第二冷却器和第二汽水分离器,第一冷却器与进气管连接,还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V1阀件与V2阀件之间和A2阀件与B2阀件之间,A2阀件控制第一支管与A塔的连通,B2阀件控制第一支管与B塔的连通,第一汽水分离器还与第二汽水分离器连接,第一汽水分离器与第二汽水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分流调节阀,第二支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分流调节阀与第二汽水分离器之间和A3阀件与B3阀件之间,A3阀件控制第二支管与A塔的连通,B3阀件控制第二支管与B塔的连通。高温气体由第一冷却器冷却、第一汽水分离器排水后依次经V1阀件、第一支管和第一分管进入A塔或B塔对吸附剂进行吹冷再生;由A塔或B塔下端流出的高温气体依次经第二分管、第一支管和V2阀件后由第二冷却器冷却、第二汽水分离器排水,再经第二支管和第二分管分别进入A塔或B塔的下端进行吸附干燥;利用低温吸附,高温再生,确保出口空气露点温度达到-70摄氏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流调控阀调节加热再生的空气流量,降低能耗。作为优选,还包括排气管和与第一分管并联的第四分管,第四分管上设置有A4阀件和B4阀件,排气管连通在A4阀件和B4阀件之间,A4阀件控制排气管与A塔的连通,B4阀件控制排气管与B塔的连通,进气管上还设置有加热器和用于控制进气管与第一分管通断的V3阀件,加热器设置在V3阀件与第一分管之间,还包括V4阀件,V4阀件的一端与进气管连接并连接在加热器与第一分管之间,V4阀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却器连接。吸附干燥后的压缩空气由A塔或B塔的上端经第四分管和排气管排出;加热器可对原管网内的高温气体进行深度解析再生,通过调节分流调节阀开度,确保适当流量通过加热器,从而对加热再生的空气温度进行调控,节能高效;由A塔或B塔上端流出的吹冷后的空气经第一分管、V4阀件后由第二冷却器冷却、第二汽水分离器排水后再经第二支管、第三分管流入B塔或A塔进行干燥。作为优选,进气管上设置有PA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口空气温度的T1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被加热后的空气温度的T2温度传感器,PA压力传感器和T1温度传感器均设置在进气管的进口端,T2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器与第一分管之间,排气管的出口端设置有粉尘过滤器和用于检测出口空气露点温度的T3温度传感器,V2阀件与第二冷却器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经第二冷却器冷却前的空气温度的T4温度传感器,第二支管上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吸附干燥前空气温度的T5温度传感器,T5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支管与第三分管的连通处。PA压力传感器和T1温度传感器可以分别对进气管进口端的高温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进行监测;粉尘过滤器可以对由排气管排出的空气进行过滤,去除空气中的杂质,保证出口空气的洁净度,根据T3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出口空气的露点温度,可以判断是否延长吸附时间,从而达到节能目的;根据T4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来调控加热再生和冷吹再生时间,高效节能;流量传感器可以对进入A塔或B塔内的空气流量进行监测,T5温度传感器可以对待干燥的空气温度进行监测,便于设备结合出口空气露点温度判断剩余吸附容量,判断是否需要延长加热再生时间,从而确保再生塔再生完成,进而对间歇用气环境进行优化。作为优选,第二支管上设置有预冷机,流量传感器设置在预冷机与T5温度传感器之间。预冷机能够提高冷却效率,保证冷却效果。作为优选,A塔和B塔上均设置有安全阀和压力表。便于检测塔体压力,保证塔体安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加热器、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分流调节阀及相关控制阀件进行配合,低温吸附,高温再生,能够高效利用原管网高温气体,当原管网高温气体经再生塔解析出大部分水分后,利用加热器可以再次深度解析再生塔吸附剂,设置两个冷却器,冷却效率高,确保出口空气露点达到-70℃以下;且管路结构简单,通过T4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调控加热再生和冷吹再生时间,并通过比较T1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和T4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来调节分流调节阀开度,确保适当适量空气流量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通过出口空气露点温度可以判断是否延长加热器加热时间;通过吸附流量和吸附温度,结合出口空气露点温度判断剩余吸附容量,判断是否延长加热再生时间,确保再生塔彻底再生,进而对间歇用气环境进行优化,能耗小,干燥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余热吸附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中余热吸附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中余热吸附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A塔、2—B塔、3—进气管、31—第一分管、32—第二分管、33—第三分管、34—加热器、4—第一冷却器、41—第一汽水分离器、5—第二冷却器、51—第二汽水分离器、6—第一支管、7—第二支管、71—流量传感器、72—预冷机、8—分流调节阀、9—排气管、91—第四分管、92—粉尘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余热吸附式干燥机,包括A塔(1)、B塔(2)、与A塔(1)和B塔(2)连通的进气管(3),A塔(1)和B塔(2)的上端连通有第一分管(31),第一分管(31)上设置有A1阀件和B1阀件,A1阀件控制进气管(3)与A塔(1)的连通,B1阀件控制进气管(3)与B塔(2)的连通,A塔(1)和B塔(2)的下端连通有并联的第二分管(32)和第三分管(33),第二分管(32)上设置有A2阀件和B2阀件,第三分管(33)上设置有A3阀件和B3阀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器(4)、第一汽水分离器(41)、V1阀件、V2阀件、第二冷却器(5)和第二汽水分离器(51),第一冷却器(4)与进气管(3)连接,还包括第一支管(6)和第二支管(7),第一支管(6)的两端分别连通在V1阀件与V2阀件之间和A2阀件与B2阀件之间,A2阀件控制第一支管(6)与A塔(1)的连通,B2阀件控制第一支管(6)与B塔(2)的连通,第一汽水分离器(41)还与第二汽水分离器(51)连接,第一汽水分离器(41)与第二汽水分离器(51)之间设置有分流调节阀(8),第二支管(7)的两端分别连通在分流调节阀(8)与第二汽水分离器(51)之间和A3阀件与B3阀件之间,A3阀件控制第二支管(7)与A塔(1)的连通,B3阀件控制第二支管(7)与B塔(2)的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余热吸附式干燥机,包括A塔(1)、B塔(2)、与A塔(1)和B塔(2)连通的进气管(3),A塔(1)和B塔(2)的上端连通有第一分管(31),第一分管(31)上设置有A1阀件和B1阀件,A1阀件控制进气管(3)与A塔(1)的连通,B1阀件控制进气管(3)与B塔(2)的连通,A塔(1)和B塔(2)的下端连通有并联的第二分管(32)和第三分管(33),第二分管(32)上设置有A2阀件和B2阀件,第三分管(33)上设置有A3阀件和B3阀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器(4)、第一汽水分离器(41)、V1阀件、V2阀件、第二冷却器(5)和第二汽水分离器(51),第一冷却器(4)与进气管(3)连接,还包括第一支管(6)和第二支管(7),第一支管(6)的两端分别连通在V1阀件与V2阀件之间和A2阀件与B2阀件之间,A2阀件控制第一支管(6)与A塔(1)的连通,B2阀件控制第一支管(6)与B塔(2)的连通,第一汽水分离器(41)还与第二汽水分离器(51)连接,第一汽水分离器(41)与第二汽水分离器(51)之间设置有分流调节阀(8),第二支管(7)的两端分别连通在分流调节阀(8)与第二汽水分离器(51)之间和A3阀件与B3阀件之间,A3阀件控制第二支管(7)与A塔(1)的连通,B3阀件控制第二支管(7)与B塔(2)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吸附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管(9)和与第一分管(31)并联的第四分管(91),第四分管(91)上设置有A4阀件和B4阀件,排气管(9)连通在A4阀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旭进郝园园徐冬冬贾星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日盛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