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毅毅专利>正文

一种心理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969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心理康复训练装置,至少包括底座、用于训练人员脚踏的踏板和用于缓冲踏板的弹性组件,踏板按照能够相对底座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底座上,弹性组件按照一端与设于底座内的丝杠滑动连接的方式设于踏板下方,其中,至少一个弹性组件能够按照丝杠沿第一方向自转的方式沿与第一方向垂直且朝向靠近踏板的方向移动且与踏板抵接,并使得踏板与底座相对固定,第一方向为丝杠的纵向延伸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心理康复训练装置,根据训练人员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有选择地逐渐调节训练难度,来逐级地增加训练难度,不仅避免了在此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且能够减轻心理医师的工作强度,达到了更好地心理康复训练效果。

A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evice, which at least comprises a base, a pedal for training a person's pedal and an elastic component for buffering the pedal. The pedal is supported on the base in a way that can swing relative to the base, and the elastic component is arranged under the pedal in a way that one end is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a lead screw arranged in the base, wherein at least one elastic component can press According to the way that the lead screw rotates in the first direction, it moves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owards the direction close to the pedal and butts with the pedal, and makes the pedal and the base relatively fixed. The first direction is the longitudinal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lead screw. The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selectively and gradually adjust the training difficult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body coordination ability and the psychological bearing ability of the training personnel, so as to increase the training difficulty step by step, which not only avoids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in the process, but also reduces the work intensity of the psychiatrist, and achieves better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理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心理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心理学在进行救助康复时常常需要使用到训练装置。在当今社会,物质发展迅速,人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继而在精神层面上出现了需求,尤其是生活压力较大的人群,因为精神压力无法宣泄而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目前,用于心理康复训练的设备有沙盘、放松椅和宣泄人等。但是现有的训练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够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心理学康复用训练装置,同时能够方便进行康复训练,进一步地弥补现有设备存在的不足。心理学协调性训练装置是用来对心理上存在障碍的训练人员进行肢体上的训练的设备,一些心理上存在疾病的训练人员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不喜欢运动,长时间下来训练人员的肢体平衡能力会下降,严重的会影响日常生活,需要借助康复训练装置进行康复治疗。但现有的能够辅助训练人员进行肢体平衡能力康复训练的装置通常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不具备防护功能而使得训练人员很容易受伤。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871352U)公开了一种高空心理行为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本体,训练装置本体设有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麻绳梯,第二支柱远离第一支柱的一侧设有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且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实用,便于高空心理行为训练使用,通过设置阶梯式训练装置,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系统的和连贯的心理素质训练,玻璃桥可以在训练过程中锻炼人在高空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溜索可以锻炼人在高空中的胆量,在高空时,可以冷静果断的采取措施。但是该专利提供的高空心理行为训练装置,只是笼统地设置为单一高度,而并不适用于不同治疗者,尤其是所处的康复阶段的不同当前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无法来阶段性递进地增加心理康复训练的难度。在心理康复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装置往往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当进行平衡能力训练的过程就需要心理医师随时在训练人员旁侧防备,以确保训练人员无法自己掌握平衡时及时保证其安全,该过程不仅极大地消耗心理医师的体力而且分散了心理医师为训练人员进行心理引导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康复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理康复训练装置,至少包括底座、用于训练人员脚踏的踏板和用于缓冲所述踏板的弹性组件,所述踏板按照能够相对所述底座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弹性组件按照一端与设于所述底座内的丝杠滑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踏板下方,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组件能够按照所述丝杠沿第一方向自转的方式沿与第一方向垂直且朝向靠近所述踏板的方向移动且与所述踏板抵接,并使得所述踏板与所述底座相对固定,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丝杠的纵向延伸方向。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组件至少包括一端铰接至所述底座上的曲柄以及一端与所述丝杠滑动连接的减震支架,所述曲柄和所述减震支架彼此铰接,在对所述丝杠施加外力作用而其沿所述第一方向自转的情况下,所述曲柄能够按照所述曲柄与所述减震支架之间的夹角减小的方式朝向靠近所述踏板的方向移动且与所述踏板抵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曲柄的形状由弧形限定,所述踏板能够按照相对所述底座摆动的方式与所述曲柄的外壁抵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上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踏板的万向轴承,所述踏板按照其物理重心处对应的板体与所述万向轴承活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使得所述踏板的两个自由端能够分别相对所述底座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丝杠的方向摆动。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支架上具有一端与所述曲柄铰接的活塞杆以及与所述活塞杆嵌套连接的罩筒,所述曲柄能够按照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罩筒沿所述罩筒的纵向延伸方向滑动的方式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丝杠的方向移动。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罩筒按照其远离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上设置的滑块与所述丝杠滑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丝杠上,并使得所述罩筒能够按照所述丝杠沿所述第一方向自转的方式相对所述丝杠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训练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按照关于所述万向轴承呈镜面对称的方式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均能够按照所述丝杠沿所述第一方向自转的方式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朝向靠近所述踏板的方向移动且分别与所述踏板抵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上具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上具有第二滑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块对应的螺纹孔的螺纹旋向与所述第二滑块对应的螺纹孔的螺纹旋向相对彼此相反,并使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按照所述丝杠沿所述第一方向自转的方式相对所述丝杠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罩筒内壁上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活塞杆按照其外壁上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杆沿与所述罩筒外壁垂直的方向贯穿所述通孔的方式与所述罩筒活动连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支架上具有嵌套至所述活塞杆外壁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至所述限位杆的外壁上和所述罩筒的内壁上。本技术提供的心理康复训练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心理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踏板与弹性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不仅能够随时平稳住该心理康复训练装置,使得在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前便于训练人员先站立至该训练装置上再进行康复训练,不仅让训练人员在心理上易于接受,增强训练人员对该心理康复训练过程的依从性,同时也使得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地调整丝杠,以避免训练人员重心不稳而跌倒的问题。此外通过控制丝杠的转动和转向,根据训练人员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有选择地逐渐调节训练难度,来逐级地增加训练难度,不仅避免了在此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且能够减轻心理医师的工作强度,达到了更好地心理康复训练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心理康复训练装置的简化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心理康复训练装置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简化正视示意图;和图3是本技术的减震支架的剖视图的简化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底座2:踏板3:弹性组件4:丝杠5:曲柄6:减震支架7:万向轴承8: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理康复训练装置,至少包括底座(1)、用于训练人员脚踏的踏板(2)和用于缓冲所述踏板(2)的弹性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2)按照能够相对所述底座(1)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弹性组件(3)按照一端与设于所述底座(1)内的丝杠(4)滑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踏板(2)下方,其中,/n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组件(3)能够按照所述丝杠(4)沿第一方向自转的方式沿与第一方向垂直且朝向靠近所述踏板(2)的方向移动且与所述踏板(2)抵接,并使得所述踏板(2)与所述底座(1)相对固定,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丝杠(4)的纵向延伸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理康复训练装置,至少包括底座(1)、用于训练人员脚踏的踏板(2)和用于缓冲所述踏板(2)的弹性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2)按照能够相对所述底座(1)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弹性组件(3)按照一端与设于所述底座(1)内的丝杠(4)滑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踏板(2)下方,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组件(3)能够按照所述丝杠(4)沿第一方向自转的方式沿与第一方向垂直且朝向靠近所述踏板(2)的方向移动且与所述踏板(2)抵接,并使得所述踏板(2)与所述底座(1)相对固定,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丝杠(4)的纵向延伸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3)至少包括一端铰接至所述底座(1)上的曲柄(5)以及一端与所述丝杠(4)滑动连接的减震支架(6),所述曲柄(5)和所述减震支架(6)彼此铰接,在对所述丝杠(4)施加外力作用而其沿所述第一方向自转的情况下,所述曲柄(5)能够按照所述曲柄(5)与所述减震支架(6)之间的夹角减小的方式朝向靠近所述踏板(2)的方向移动且与所述踏板(2)抵接。


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心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5)的形状由弧形限定,所述踏板(2)能够按照相对所述底座(1)摆动的方式与所述曲柄(5)的外壁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踏板(2)的万向轴承(7),所述踏板(2)按照其物理重心处对应的板体与所述万向轴承(7)活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底座(1)上,并使得所述踏板(2)的两个自由端能够分别相对所述底座(1)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丝杠(4)的方向摆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理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架(6)上具有一端与所述曲柄(5)铰接的活塞杆(8)以及与所述活塞杆(8)嵌套连接的罩筒(9),所述曲柄(5)能够按照所述活塞杆(8)相对所述罩筒(9)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毅陈芳陈云芬
申请(专利权)人:王毅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