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睿宸专利>正文

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54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内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顶部一侧设置有挡架,所述支撑架内侧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侧设置有第一对接柱,所述第一对接柱两侧设置有第二对接柱,所述第二对接柱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第二对接柱顶部设置有横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对接机构、第一对接柱、第二对接柱和抵块,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床板为整体构防造,且重量较重,而导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装卸时较为困难,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卸效率较高,且耗费的时间较少,同时在床板损坏后,易于对其进行维修更换。

A multifunctional combination bed for studen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combined bed for students,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frame, a support fram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outer frame, a ladde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support frame, the lad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frame, a blocki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side of the support frame, a placing slot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upport frame, a first butt column is arranged inside the placing slot, and the first pair A second butt column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column, a fixed rod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econd butt column, and a transvers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econd butt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butt joint mechanism, a first butt joint column, a second butt joint column and a butting block, so that in the use process of the utility model, it will not be difficult for the utility model to load and unload due to the integral structure of the bed plate and the heavy weight, so that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efficiency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high, and the time consumed is less,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 bed plate is damaged, it is easy to It shall be repaired and repla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
本技术涉及家具
,特别涉及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
技术介绍
床通常以木材、不锈钢等金属为材料,以床头床尾、床腿、床板床垫、左右折叠护挡、静音脚轮、折叠餐桌、鞋架为组件,并采用了冲孔、装配、焊接、压铆、除锈、喷塑等工艺,它通常是用以满足人类日常睡觉起居的常用家具,具有阻燃、防鼠、防蛀、耐用、美观、移动方便等特点,床的种类有平板床、双人床、多功能电动起背床、定时翻身床、残障床、四柱床、双层床、儿童床、病号床、医疗床、折叠床、护理床、按摩床、气垫床等。寄宿制学校供学生使用的床多为组合床,这种床占用空间小,适合学校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组合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内的床板多为整体构造,且重量较重,导致组合床在进行装卸时较为困难,这就会使组合床装卸的效率较低,使得耗费的时间较多,并且使床板损坏后不易对其进行维修更换。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通过设有对接机构、第一对接柱、第二对接柱和抵块,使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床板为整体构造,且重量较重,而导致本技术在进行装卸时较为困难,使得本技术的装卸效率较高,且耗费的时间较少,同时在床板损坏后,易于对其进行维修更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内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顶部一侧设置有挡架,所述支撑架内侧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侧设置有第一对接柱,所述第一对接柱两侧设置有第二对接柱,所述第二对接柱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第二对接柱顶部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与第一对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对接柱一端设置有对接机构,所述放置槽内部一侧设置有抵块。优选的,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对接头,所述对接头一侧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壁设置有摩擦层。优选的,所述对接头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所述对接头一端与插槽大小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固定杆数量为多个,所述固定杆均匀设置在第二对接柱内部,所述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与固定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宽度与两个相邻第二对接柱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对接柱一端和第二对接柱一端均设置有对接机构。优选的,所述爬梯外壁设置有防滑层,所述外框架底部设置有脚垫。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有对接机构、第一对接柱、第二对接柱和抵块,将两组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放入放置槽中,使得第一对接柱一端的对接头与另一个第一对接柱一端的对接头相扣在一起,第二对接柱一端的对接头与另一个第二对接柱一端的对接头相扣在一起,然后将外侧的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向内推动,使得对接头插入到插槽中并与摩擦层相接触,使对接头难以从插槽内移出,重复相同操作,全部对接完成后,将对接在一起的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向放置槽一侧推动,推动后放置槽另一侧会有一部分空隙,将抵块放入其中,使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可以紧凑的排列在放置槽内,这就使本技术不会由于床板为整体构造,且重量较重,而导致本技术在进行装卸时较为困难,使得本技术的装卸效率较高,且耗费的时间较少,同时在床板损坏后,易于对其进行维修更换;2、通过设有防滑层,使学生攀爬爬梯时,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防止出现意外,通过设有脚垫,使得长时间使用本技术时,外框架底部不会对地面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对接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架、2支撑架、3爬梯、4挡架、5放置槽、6第一对接柱、7第二对接柱、8固定杆、9横板、10对接机构、11抵块、12对接头、13插槽、14摩擦层、15防滑层、16脚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包括外框架1,所述外框架1内侧设置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一侧设置有爬梯3,所述爬梯3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顶部一侧设置有挡架4,所述支撑架2内侧设置有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内侧设置有第一对接柱6,所述第一对接柱6两侧设置有第二对接柱7,所述第二对接柱7内部设置有固定杆8,所述第二对接柱7顶部设置有横板9,所述横板9与第一对接柱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对接柱7一端设置有对接机构10,所述放置槽5内部一侧设置有抵块1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接机构10包括对接头12,所述对接头12一侧设置有插槽13,所述插槽13内壁设置有摩擦层14,使得两个第二对接柱7可以通过将对接头12插入到插槽13中对接在一起;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接头12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方便两个对接头12进行对接,所述对接头12一端与插槽13大小相匹配,使对接头12可以插入到插槽13中,从而使两个第二对接柱7可以对接在一起;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杆8数量为多个,所述固定杆8均匀设置在第二对接柱7内部,所述第一对接柱6和第二对接柱7与固定杆8固定连接,使固定杆8可以将第一对接柱6和第二对接柱7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起到加固作用,防止损坏;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放置槽5宽度与两个相邻第二对接柱7之间的距离相同,方便将第一对接柱6和第二对接柱7放入其中,所述第一对接柱6一端和第二对接柱7一端均设置有对接机构10,使得组装本技术时,便于进行对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爬梯3外壁设置有防滑层15,使学生攀爬爬梯3时,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防止出现意外,所述外框架1底部设置有脚垫16,使得长时间使用本技术时,外框架1底部不会对地面造成损伤。本实用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3,当组装本技术时,可以人为将第一对接柱6和第二对接柱7放入放置槽5中,由于放置槽5宽度与两个相邻第二对接柱7之间的距离相同,使得第一对接柱6和第二对接柱7会架在放置槽5内,不会从其内掉出,放置完成后将另一节第一对接柱6和第二对接柱7继续放入放置槽5中,使得第一对接柱6一端的对接头12会与另一个第一对接柱6一端的对接头12相扣在一起,第二对接柱6一端的对接头12也会与另一个第二对接柱6一端的对接头12相扣在一起,然后将外侧的第一对接柱6和第二对接柱7向内推动,使得对接头12插入到插槽13中,对接头12插入后会与摩擦层14相接触,这就使对接头12难以从插槽13内移出,重复相同操作,使得其他的第一对接柱6和第二对接柱7也对接在一起,全部对接完成后,将对接在一起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包括外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内侧设置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一侧设置有爬梯(3),所述爬梯(3)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顶部一侧设置有挡架(4),所述支撑架(2)内侧设置有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内侧设置有第一对接柱(6),所述第一对接柱(6)两侧设置有第二对接柱(7),所述第二对接柱(7)内部设置有固定杆(8),所述第二对接柱(7)顶部设置有横板(9),所述横板(9)与第一对接柱(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对接柱(7)一端设置有对接机构(10),所述放置槽(5)内部一侧设置有抵块(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包括外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内侧设置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一侧设置有爬梯(3),所述爬梯(3)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顶部一侧设置有挡架(4),所述支撑架(2)内侧设置有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内侧设置有第一对接柱(6),所述第一对接柱(6)两侧设置有第二对接柱(7),所述第二对接柱(7)内部设置有固定杆(8),所述第二对接柱(7)顶部设置有横板(9),所述横板(9)与第一对接柱(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对接柱(7)一端设置有对接机构(10),所述放置槽(5)内部一侧设置有抵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学生用多功能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10)包括对接头(12),所述对接头(12)一侧设置有插槽(13),所述插槽(13)内壁设置有摩擦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睿宸
申请(专利权)人:张睿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