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52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恒温器,其可以所需最小限度的结构部件数量提高加工性能和组装性能,降低成本,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其包括开闭第一流体通路(3b)的第一阀体(22)和开闭第二流体通路(3d)的第二阀体(23),使这些阀体与基于流体的温度变化的动作体(21)的动作联动而一体动作,从而打开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之一个并封闭另一个。动作体具有壳体(31),该壳体在一端侧封入热膨胀体(32),并保持活塞(33)使其可自另一端侧的开口自由进退动作,该热膨胀体具有随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性质,该壳体的设于另一端侧开口部分的外向凸缘部(36)作为第一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恒温器,该恒温器是一种温度感应式自动阀,其用于在使对例如机动车等所用的内燃机(以下称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在发动机和换热器(以下称热交换器)之间进行循环的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中,根据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而动作,由此切换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流,控制冷却水温度。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用发动机中,为了冷却发动机通常使用采用热交换器的水冷式冷却系统。以往,在这种冷却系统中,为了可以控制导入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温度,使用了如下的恒温器或电控制的阀装置,其采用了调节向热交换器侧循环的冷却水量的热膨胀体。也就是说,将上述基于采用热膨胀体的恒温器或电控制的阀装置等的控制阀装在冷却水通路的一部分例如发动机的入口侧或出口侧上,在冷却水温度低时,关闭该控制阀,使冷却水不经由热交换器而经由旁通通路进行循环,而在冷却水温度高时,打开控制阀,使冷却水通过热交换器进行循环,这样即可将冷却水温度控制在所需的状态。下面参照图6概要说明采用恒温器的机动车用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整体。图6中,标号1是由作为气缸体和汽缸盖构成的内燃机的机动车用发动机,在该发动机1的气缸体和汽缸盖内形成有箭头a所示的冷却水通路。标号2是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2如公知的那样形成有冷却水通路,热交换器2的冷却水入口部2a及冷却水出口部2b与所述发动机1之间由使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回路3连接。该冷却水回路3由流出侧冷却水路3a、流入侧冷却水路3b和旁通通路3c构成,其中,流出侧冷却水路3a从设于发动机1的冷却水的出口部1c连通至设于热交换器2的冷却水的入口部2a,流入侧冷却水路3b从设于热交换器2的冷却水的出口部2b连通至设于发动机1的冷却水的入口部1b,旁通通路3c连接这些冷却水路3a、3b的图中部位。由这些发动机1、热交换器2和冷却水路3形成冷却水循环路。用于根据该冷却水的温度控制上述冷却水回路3中的冷却水的流动和流量的恒温器5设于所述发动机1的入口侧的冷却水路3b的图中、可以切换控制来自热交换器2和所述旁通通路3c的冷却水的交叉部。另外,图中,标号3d是自该交叉部至发动机1的入口部1b的冷却水路。图6中虽省略了图示,但在发动机1的入口部1b部分设有水泵,其利用发动机1的未图示的曲轴的旋转使旋转轴旋转,使冷却水在冷却水路3内强制循环。另外,图中标号6是用于将冷却风强制性地排向热交换器2的冷却风扇装置,由风扇和驱动其旋转的电动机构成。这种冷却水回路3中的冷却水的水流由恒温器5切换控制。也就是说,在冷却水温度低时,使冷却水介由旁通通路3c循环,在冷却水温度提高后,不经该旁通通路3c而在热交换器2侧循环,从而向发动机1供给冷却水。如图7所示,所述恒温器5在根据流体的温度变化而动作的动作体7的一端侧(在此为上端侧)设置第一阀体8,在该动作体7的另一端侧(在此为下端侧)设置第二阀体9,且具有对第一阀体8向闭阀位置施力的施力装置即螺旋弹簧10和主体框架11。所述动作体7称为所谓热动元件,由温度感应部7a和导向部7b构成,将感应流体的温度而膨胀收缩的蜡等热膨胀体7c内装于温度感应部7a,将活塞杆7d嵌装于自温度感应部7a的前端延伸出的导向部7b内。在活塞杆7d的前端设有按压活塞杆7d的前端的压接体12。所述第一阀体8设于导向部7b,压接体12构成第一阀体8的阀座。压接体12外侧突出设置有与水路进行安装的安装部12a。标号12b是密封件。所述第二阀体9由系紧用具13a安装在自温度感应部7a的后端延伸出的阀杆13上,由装于该第二阀体9和温度感应部1a之间的螺旋弹簧14将第二阀体9向阀杆13的端部侧弹簧靠压。所述施力装置即螺旋弹簧10收缩设置在第一阀体8和框架11之间,通常将第一阀体8靠压在闭阀位置。这种恒温器5设置为由第一阀体8开闭冷却水路3b,由第二阀体9开闭旁通通路3c,并如下进行动作。也就是说,温度感应部7a内的热膨胀体7c由于冷却水温的上升而膨胀,推压活塞杆7d,使动作体5抵抗螺旋弹簧10的施力而动作。由此,第一阀体8向开放位置移动,打开冷却水路3b,同时,使第二阀体9向闭阀位置移动,封闭旁通通路3c。而由于冷却水温的下降热膨胀体7c收缩,活塞杆7d的按压力持续减弱,由螺旋弹簧10的施力使第一阀体2向闭阀位置移动,封闭水路3b,同时使第二阀体9向开阀位置移动,打开旁通通路3c。这样,恒温器5作为温度感应式自动阀,在发动机的冷却水路3内混合或切换来自发动机水套1的加热后的冷却水和来自热交换器2的变冷的冷却水,从而将送往发动机水套1的冷却水温控制在适当温度。在这种结构的恒温器5中有下述提案,在开闭旁通通路3c的第二阀体9的周围设置遮断冷却水水流的控制板,通过设置该控制板,使通过旁通通路3c而来的冷却水顺畅地导向动作体7中的温度感应部7a,同时在该动作体7的附近产生流体的搅拌作用,实现在动作体7附近的温度分步的均匀化,从而得到冷却水水流和流量的正确控制和优良的应答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公平6-39190号公报上述现有结构的恒温器5具有下述缺陷,用于开闭旁通通路3c的第二阀体9构成的旁通阀结构复杂,结构件数多,组装性差,且部件管理困难,在确保动作可靠性方面存在问题等。也就是说,在上述现有结构的恒温器5中,当在作为热动元件的动作体7的一端侧的导向部7b附设第一阀体8时,要将第一阀体8压入设置在导向部7b的外周,且要设置防脱的挡环(C型环、E型环等),以防止该压入万一脱出,因而结构部件数量多,组装性方面存在问题。并且,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为了进行压入,对各部分的精度有要求,加工性方面也存在问题。另外,在上述现有结构中,需要在作为热动元件的动作体7的下端设置阀杆13、用系紧用具13a设于该阀杆13前端的第二阀体9和对该第二阀体9施力的螺旋弹簧14等,故结构部件数量多,组装也很烦琐。另外,由上述第二阀体9构成的旁通阀是在壳体内开闭旁通通路3c的开口端的结构,故需要根据该壳体的大小、形状适当设定阀杆13的长度、第二阀体9的形状等,故在部件管理上很烦琐,会导致成本升高。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为了搅拌冷却水以确保温度感应部7a的精度,需要设置控制板,故部件数量会进一步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器,其重新考虑例如在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根据冷却水温度控制冷却水并使其循环的恒温器整体的结构,谋求减少各部分的结构部件数量,提高组装性和加工性,降低成本,并可发挥作为恒温器的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恒温器包括开闭第一流体流路的第一阀体和开闭第二流体流路的第二阀体,使这些阀体与基于流体的温度变化的动作体的动作联动而一体动作,从而打开第一流体流路和第二流体流路之一个并封闭另一个,其中,所述动作体具有壳体,该壳体在一端侧封入热膨胀体,并保持活塞使其可自另一端侧的开口自由进退动作,所述热膨胀体具有随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性质,将该壳体的设于另一端侧开口部分的外向凸缘部作为所述第一阀体。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恒温器是对第一方面所述的恒温器的具体限定,构成所述第一阀体的外向凸缘部一体形成于所述动作体的壳体上。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恒温器是对第一方面所述的恒温器的具体限定,构成所述第一阀体的外向凸缘部由一体地设于所述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温器,其包括开闭第一流体流路的第一阀体和开闭第二流体流路的第二阀体,使这些阀体与基于流体的温度变化的动作体的动作联动而一体动作,从而打开第一流体流路和第二流体流路之一个并封闭另一个,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体具有壳体,该壳体在一端侧封入热膨胀体,并保持活塞使其可自另一端侧的开口自由进退动作,所述热膨胀体具有随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性质,该壳体的设于另一端侧开口部分的外向凸缘部作为所述第一阀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富士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