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551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平机,包括:机架;整平装置,整平装置设在机架上;行走装置,行走装置包括:多个行走单元,每个行走单元均包括:车轮支架和设在车轮支架上的行走车轮,车轮支架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上,车轮支架具有转向轴线,行走车轮相对车轮支架的旋转轴线与转向轴线相垂直,行走车轮的最大直径圆的圆心与转向轴线间隔开,至少一个行走单元包括用于驱动行走车轮转动的行走驱动件;转向机构,转向机构设在机架上,转向机构与多个行走单元的车轮支架相连,以带动行走单元绕各自的转向轴线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行走车轮静止转向时的摩擦力由静摩擦力转化为动摩擦力,从而可以降低车轮轮胎转向时与施工面间的摩擦力,减少对施工面的磨损破坏。

Level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evel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leveling device, wherein the level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a walking device, wherein the walking devic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walking units, each of which comprises a wheel bracket and a walking wheel arranged on the wheel bracket, wherein the wheel bracket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frame, and the wheel bracket has a steering axis, and the walking wheel is relative to the wheel bracket The rotation axis of the steering wheel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steering axis, and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with the largest diameter of the walking wheel is separated from the steering axis. At least one traveling unit includes the traveling driving parts for driving the rotation of the walking wheel; the steer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and the steer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wheel brackets of multiple traveling units, so as to drive the traveling units to rotate around the respective steering axis. The invention transforms the friction force of the walking wheel in static steering from static friction force to dynamic friction force, so as to reduce the friction force between the wheel and the construction surface when the wheel and the tire turn, and reduce the wear damage to the construction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整平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在静止转向时,轮胎是以其所在平面的竖直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导致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比较大,严重磨损地面。整平机在作业时,其转向方式与现有车辆的转向方式相同,转向时行走车轮会形成较大的摩擦力,由于整平机作业的施工面上要铺设混凝土等材料,导致施工面更容易被行走车轮转向所形成的摩擦力破坏,使得整平机的整平效果差,不利于整平机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整平机,以解决现有整平机转向时行走车轮产生的摩擦力容易破坏施工面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整平机,包括:机架;整平装置,所述整平装置设在所述机架上;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车轮支架、设在所述车轮支架上的行走车轮和驱动所述行走车轮转动的行走驱动件,所述行走车轮的旋转轴线相对所述车轮支架的转向轴线垂直,所述行走车轮的中心纵截面与所述转向轴线平行间隔;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车轮支架相连,以带动所述行走单元绕其转向轴线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平机,通过提供一种行走车轮转向的方式,将行走车轮静止转向时的摩擦力由静摩擦力转化为动摩擦力,从而可以降低车轮轮胎转向时与施工面间的摩擦力,减少对施工面的磨损破坏,该整平机的转向更简单、更灵活,转向效率也更高,有利于整平机的施工作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支架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一侧连接所述行走车轮,所述车轮支架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行走驱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支架的下方可枢转地连接有转轴,所述行走车轮连接在所述转轴的远离所述车轮支架的一端,所述行走驱动件连接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以驱动所述行走车轮行走。优选的,所述行走驱动件为与所述车轮支架的转向轴线平行的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通过转向齿轮组与所述行走车轮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驱动件和转向连杆组件,所述转向连杆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行走单元的所述车轮支架相连,所述转向驱动件与所述转向连杆组件相连以驱动所述转向连杆组件活动。优选的,所述行走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行走单元被构造成所有行走车轮分布在同心圆上,所述转向连杆组件包括多个杆组,多个所述杆组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行走单元相连,每个所述杆组连接所述行走单元的所述车轮支架,每个所述杆组均与所述转向驱动件相连以带动所述行走车轮转向;或者,所述行走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行走单元分为多对,多对所述行走单元被构造成所有所述行走车轮分布在同心圆上,所述转向连杆组件包括多个杆组,多个所述杆组一一对应地与多对所述行走单元相连,每个所述杆组连接同对中两个所述行走单元的所述车轮支架,每个所述杆组均与所述转向驱动件相连以同时带动两个所述行走车轮转向。优选的,所述行走单元为两对,对应的两个所述杆组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杆组的对称面与工作方向相平行,以使两对所述行走单元转向时呈对称变化。优选的,每个所述车轮支架的转向轴上均连接有转向臂,每个所述杆组均包括:转杆,所述转杆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向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杆转动;两个第一连杆,两个第一连杆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转杆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两个所述行走单元的所述转向臂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为可转动连接结构;两个第二连杆,所述转向驱动件具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两个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两组所述杆组的所述转杆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为可转动连接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驱动件具有伸缩杆,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块、两个固定块和至少一个导杆,所述导杆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导向块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上,所述伸缩杆的端部连接在所述导向块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平装置包括:刮平机构,所述刮平机构具有刮板;振平机构,所述振平机构具有可振动的振动板。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行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行走单元的内部结构剖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图4的I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平机的俯视图。附图标记:整平机1000、整平装置100、刮平机构10、刮板11、振平机构20、振动板21、振动件22、机架200、行走装置300、行走单元310、车轮支架311、转向臂3111、行走车轮312、转轴3121、行走驱动件313、转向轴线311a、旋转轴线312a、转向机构320、转向驱动件321、伸缩杆3211、转向连杆组件322、杆组3221、转杆32211、第一连杆32212、第二连杆32213、导向机构330、导向块331、固定块332、导杆3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平机1000。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整平机1000,包括:机架200、整平装置100、行走装置300。整平装置100设在机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整平装置,所述整平装置设在所述机架上;/n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n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车轮支架、设在所述车轮支架上的行走车轮和驱动所述行走车轮转动的行走驱动件,所述行走车轮的旋转轴线相对所述车轮支架的转向轴线垂直,所述行走车轮的中心纵截面与所述转向轴线平行间隔;/n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车轮支架相连,以带动所述行走单元绕其转向轴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整平装置,所述整平装置设在所述机架上;
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
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车轮支架、设在所述车轮支架上的行走车轮和驱动所述行走车轮转动的行走驱动件,所述行走车轮的旋转轴线相对所述车轮支架的转向轴线垂直,所述行走车轮的中心纵截面与所述转向轴线平行间隔;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车轮支架相连,以带动所述行走单元绕其转向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支架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一侧连接所述行走车轮,所述车轮支架垂直于所述转向轴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行走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支架的下方可枢转地连接有转轴,所述行走车轮连接在所述转轴的远离所述车轮支架的一端,所述行走驱动件连接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以驱动所述行走车轮行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件为与所述车轮支架的转向轴线平行的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通过转向齿轮组与所述行走车轮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驱动件和转向连杆组件,所述转向连杆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行走单元的所述车轮支架相连,所述转向驱动件与所述转向连杆组件相连以驱动所述转向连杆组件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行走单元被构造成所有行走车轮分布在同心圆上,所述转向连杆组件包括多个杆组,多个所述杆组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行走单元相连,每个所述杆组连接所述行走单元的所述车轮支架,每个所述杆组均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尊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