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寻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188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寻轨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曲线槽和第二曲线槽,所述第一曲线槽位于基板中部,所述第二曲线槽位于第一曲线槽的外围,第二曲线槽由第一曲线槽等距偏置形成;所述基板的中心位置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有直线滑轨,所述直线滑轨上设有直线滑块;所述第二曲线槽内设有转动器,所述转动器连接有保持法向零件,所述保持法向零件和直线滑块之间设有角度随变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二曲线槽由第一曲线槽等距偏置形成,保证寻轨轨迹线的正确性;通过设置直线滑轨和角度随变器,确保寻轨机构能够适应曲线变化,不会出现堵死现象,应用于柔性件的曲线作业过程中,实现自动化设备的小型化。

A track find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ation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track finding mechanism, including a base plat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urve groove and a second curve groove, wherein the first curve groove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ase plate, the second curve groove is located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first curve groove, and the second curve groove is formed by the first curve groove offset equidistan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ba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shaft, The driv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straight-line slide rail,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straight slider; the second curv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o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 retaining normal part, and an angle varying block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etaining normal part and the straight slider; the second curve groove of the invention is formed by an equal distance offset of the first curve groove, so as to ensur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rack line for track finding; through setting The linear slide and angle follow-up converter are installed to ensure that the track finding mechanism can adapt to the curve change without blocking. It is applied to the curve operation of flexible parts to realize the miniaturization of automat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寻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寻轨机构。
技术介绍
头戴式耳机包括头戴环和分别与头戴环左右两端连接的耳壳,耳壳包括相互扣合的耳套和后盖。在头戴式耳机的生产作业过程中,需要将耳套和后盖相互扣合在一起,耳套为柔性件,且其与后盖的扣合处为不规则曲线。目前行业内主要通过人工完成耳套和后盖的扣合工作,该方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生产效率低下,并且当操作人员精神不集中时,容易出现扣合偏差等失误,造成产品质量低下的问题。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复杂的电子控制及机械方式或者通过机械齿轮组的不同啮合来实现,这些机构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体积大、制造成本高,难以满足架构简单,空间狭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寻轨机构,能够保证寻轨轨迹线的正确性,确保寻轨机构能够适应曲线变化,不会出现堵死现象,应用于柔性件的曲线作业过程中,实现自动化设备的小型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寻轨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曲线槽和第二曲线槽,所述第一曲线槽位于基板中部,所述第二曲线槽位于第一曲线槽的外围,第二曲线槽由第一曲线槽等距偏置形成;所述基板的中心位置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有直线滑轨,所述直线滑轨上设有直线滑块;所述第二曲线槽内设有转动器,所述转动器连接有保持法向零件,所述保持法向零件和直线滑块之间设有角度随变块。可选的,所述第一曲线槽内的曲线为实际需求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槽内的曲线为寻轨轨迹线,寻轨轨迹线由实际需求曲线等距偏置生成,通过CNC加工成型,确保寻轨轨迹线的正确性。可选的,所述转动器为凸轮随动器,使得保持法向零件能够保持法向,适应曲线变化,不会出现堵死现象。可选的,所述保持法向零件为矩形体,所述第二曲线槽内的凸轮随动器共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凸轮随动器和第二凸轮随动器,所述第一凸轮随动器和第二凸轮随动器分别与保持法向零件的两个端角处连接,设置两个凸轮随动器,使得保持法向零件能够更好的保持法向,适应曲线变化,不会出现堵死现象。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轮随动器包括滚轮和与滚轮连接的滚柱,所述滚轮设于第二曲线槽内,所述滚柱连接保持法向零件,滚轮在第二曲线槽内滚动,通过滚柱带动保持法向零件进行转动,适应第二曲线槽的曲线变化。可选的,所述保持法向零件上内嵌有第三凸轮随动器,所述第三凸轮随动器包括滚轮和与滚轮连接的滚柱,所述滚轮内嵌在保持法向零件上,所述滚柱连接角度随变块,保持法向零件在转动时,第三凸轮随动器带动角度随变块转动。可选的,所述保持法向零件上设有治具钩,保持法向零件随曲线变化,带动治具钩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曲线槽由第一曲线槽等距偏置形成,保证寻轨轨迹线的正确性;通过设置直线滑轨和角度随变器,确保寻轨机构能够适应曲线变化,不会出现堵死现象,应用于柔性件的曲线作业过程中,实现自动化设备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寻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寻轨机构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治具钩与产品的位置示意图。其中,1为基板;2为第一曲线槽;3为第二曲线槽;4为驱动轴;5为直线滑轨;6为直线滑块;7为转动器;8为保持法向零件;9为角度随变块;10为治具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例如,一种寻轨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曲线槽和第二曲线槽,所述第一曲线槽位于基板中部,所述第二曲线槽位于第一曲线槽的外围,第二曲线槽由第一曲线槽等距偏置形成;所述基板的中心位置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有直线滑轨,所述直线滑轨上设有直线滑块;所述第二曲线槽内设有转动器,所述转动器连接有保持法向零件,所述保持法向零件和直线滑块之间设有角度随变块。本实施例提供的寻轨机构,其第二曲线槽由第一曲线槽等距偏置形成,保证寻轨轨迹线的正确性;通过设置直线滑轨和角度随变器,确保寻轨机构能够适应曲线变化,不会出现堵死现象,应用于柔性件的曲线作业过程中,实现自动化设备的小型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寻轨机构,包括基板,基板上设有第一曲线槽和第二曲线槽,第一曲线槽位于基板中部,第二曲线槽位于第一曲线槽的外围,第二曲线槽由第一曲线槽等距偏置形成;基板的中心位置设有驱动轴,驱动轴连接有直线滑轨,直线滑轨上设有直线滑块;第二曲线槽内设有转动器,转动器连接有保持法向零件,保持法向零件和直线滑块之间设有角度随变块。具体的,本示例主要应用于柔性件的曲线作业过程中,如,应用于头戴式耳机的耳套与后盖的扣合,耳套的扣合处为柔性不规则曲线,本示例中的第一曲线槽的曲线为实际需求曲线,相当于耳套扣合处的不规则曲线,第二曲线槽的曲线为寻轨轨迹线,为确保寻轨轨迹线的正确性,寻轨轨迹线由实际需求曲线等距偏置生成,通过CNC加工成型。在第二曲线槽内设有转动器,转动器连接保持法向零件,确保保持法向零件能够保持法向,使保持法向零件的中间位置的中间面与轨迹线交点处,轨迹平面法线与该中间面近似垂直,转动器转动时,带动保持法向零件转动,保持法向零件和直线滑块之间设有角度随变块,因此,保持法向零件转动时,带动角度随变块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直线滑块在直线滑轨上滑动,确保该寻轨机构能够适应曲线变化,不会出现堵死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器为凸轮随动器,使得保持法向零件能够保持法向,适应曲线变化,不会出现堵死现象。其中,本示例中的保持法向零件为矩形体,第二曲线槽内的凸轮随动器共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凸轮随动器和第二凸轮随动器,第一凸轮随动器和第二凸轮随动器分别与保持法向零件的两个端角处连接,设置两个凸轮随动器,使得保持法向零件能够更好的保持法向,适应曲线变化,不会出现堵死现象。请参照图1,保持法向零件的左侧部分的两个端角分别连接第一凸轮随动器和第二凸轮随动器,使得保持法向零件能够在第一凸轮随动器和第二凸轮随动器的作用下进行转动,适应曲线变化。保持法向零件的前视面和后视面之间的中间面与轨迹平面法线近似垂直。第一凸轮随动器包括滚轮和与滚轮连接的滚柱,滚轮设于第二曲线槽内,滚柱连接保持法向零件,滚轮在第二曲线槽内滚动,通过滚柱带动保持法向零件进行转动,适应第二曲线槽的曲线变化。同理的,第二凸轮随动器包括滚轮和与滚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寻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设有第一曲线槽(2)和第二曲线槽(3),所述第一曲线槽(2)位于基板(1)中部,所述第二曲线槽(3)位于第一曲线槽(2)的外围,第二曲线槽(3)由第一曲线槽(2)等距偏置形成;/n所述基板(1)的中心位置设有驱动轴(4),所述驱动轴(4)连接有直线滑轨(5),所述直线滑轨(5)上设有直线滑块(6);/n所述第二曲线槽(3)内设有转动器(7),所述转动器(7)连接有保持法向零件(8),所述保持法向零件(8)和直线滑块(6)之间设有角度随变块(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寻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设有第一曲线槽(2)和第二曲线槽(3),所述第一曲线槽(2)位于基板(1)中部,所述第二曲线槽(3)位于第一曲线槽(2)的外围,第二曲线槽(3)由第一曲线槽(2)等距偏置形成;
所述基板(1)的中心位置设有驱动轴(4),所述驱动轴(4)连接有直线滑轨(5),所述直线滑轨(5)上设有直线滑块(6);
所述第二曲线槽(3)内设有转动器(7),所述转动器(7)连接有保持法向零件(8),所述保持法向零件(8)和直线滑块(6)之间设有角度随变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槽(2)内的曲线为实际需求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槽(3)内的曲线为寻轨轨迹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器(7)为凸轮随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尚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盛兴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