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00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9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热锅技术,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锅体、铸铝盘体、锅底贴附电热管、控制电路,所述的电热锅体采用公知的成熟金属锅体,所述的铸铝盘体采用的市场目前公知的内铸电热管加工技术制造,所述的锅底贴附电热管采用的原基础之上,将锅底贴附电热管对应贴近电热锅体的锅底的面,制成相对应弧形面,平底制成平面弧底制成对应的弧面,控制电路系统部分采用公知的利用温控传感器及配合调节控制芯片及开关进行控制对锅底贴附电热管的通断,实现高效节省通过温度选择对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的电热锅的实用的控制。

A new heating technology of electric cook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electric heating pot technology, a new electric heating pot heating technolog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electric heating pot body, the cast aluminum plate body, the pot bottom is attached with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and the control circuit, the electric heating pot body adopts the well-known mature metal pot body, the cast aluminum plate body adopts the well-known internal cast electric heating tub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market, and the pot bottom is attached with the original electric heating tub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bottom of the pot is pasted with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corresponding to the surface close to the bottom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pot, and the corresponding arc surface is made of the flat bottom, and the corresponding arc surface is made of the flat bottom. The control circuit system uses the well-known use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ensor and the adjustment control chip and switch to control the on-off of the bottom pasted electric heating tube, so as to realize the high-efficiency and saving of a new type through the temperature selection The practical control of the heating technology of the electric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热锅行业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公知的现有电热锅加热技术为将圆柱型的电热管弯折成环形结构,两个不同功率的电热管通过钎焊将电热管和锅底连接在一起,形成电热锅的加热部分,通过开关控制两个电热管,实现三个功率档位的控制,这种加热技术不能实现对电热锅的温度控制,以及发热管位置的温度较高,容易形成锅体底部的加热不均匀,产生糊锅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它包括有:电热锅主体、控制电路系统部分、电热锅底、铸铝盘体、锅底贴附电热管、电源开关、温控调节旋钮、电源指示灯、电热管贴附锅底面、电热管接线柱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锅体采用公知的成熟金属锅体,所述的控制电路系统部分,采用公知的利用电热锅底贴附温控传感器、内置配合调节控制芯片及热保护、温控调节旋钮电、源指示灯、进行控制对锅底贴附电热管的通断控制,所述的铸铝盘体采用的市场目前公知的内铸电热管加工技术制造,所述的锅底贴附电热管采用的原基础之上,将锅底贴附电热管对应贴近电热锅体的锅底的面,制成相对应弧形面,平底制成平面弧底制成对应的弧面,将内铸有铸锅底贴附电热管的铸铝盘体钎焊在电热锅底之上,所述的电热管接线柱外接电源供电。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高效节能并通过温度选择调节,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的电热锅的实用的控制操作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电热锅主体底部的电热锅底钎焊有铸铝盘体其内铸锅底贴附电热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目的是使内有锅底贴附电热管的铸铝盘体紧贴电热锅底高效加热生温。优选的,所述锅底贴附电热管的紧贴电热锅底的对应面设置二者相互紧密配合弧面形状,平底制成平面弧底制成对应的弧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目的是二者相互紧密配合弧面形状使热传导率更高损失更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电热能的利用率高,节省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热锅底及锅底贴附电热管部分放大示意图。图中所示:1-电热锅主体、2-控制电路系统部分、11-电热锅底、12-铸铝盘体、13-锅底贴附电热管、21-电源开关、22-温控调节旋钮、23-电源指示灯、131-电热管贴附锅底面、132-电热管接线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它包括有:电热锅主体1、控制电路系统部分2、电热锅底11、铸铝盘体12、锅底贴附电热管13、电源开关21、温控调节旋钮22、电源指示灯23、电热管贴附锅底面131、电热管接线柱13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锅体1采用公知的成熟金属锅体,所述的控制电路系统部分2,采用公知的利用电热锅底贴附温控传感器、内置配合调节控制芯片及热保护、温控调节旋钮22、电源指示灯23进行控制对锅底贴附电热管13的通断控制,所述的电热锅底11钎焊有铸铝盘体11,其采用的是市场目前公知的铸铝盘体11内铸电热管加工技术制造,所述的锅底贴附电热管13采用的是在原公知电热管基础之上,将锅底贴附电热管13对应贴紧电热锅体1的电热锅底11的相互对应面,制成相对应弧形面,平底制成电热管贴附锅底面131对应的弧面,将内铸有铸锅底贴附电热管13具有电热管贴附锅底面131的铸铝盘体12钎焊在电热锅底11之上,所述的电热管接线柱132外接电源供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温控调节旋钮22调节,实现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的电热锅的实用的控制操作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电热锅主体1底部的电热锅底11钎焊有铸铝盘体12其内铸锅底贴附电热管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目的是使内有锅底贴附电热管13的铸铝盘体12紧贴电热锅底11高效加热生温。进一步的,所述锅底贴附电热管13的电热管贴附锅底面131紧贴电热锅底11的对应面,二者相互紧密配合对应的平面或弧面形状,平底制成平面弧底制成对应的弧面的制成具有电热管贴附锅底面131的锅底贴附电热管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目的是二者电热管贴附锅底面131同电热锅底11相互紧密配合平及弧面形状使热传导率更高损失更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电热能的利用率高、控温可调控、使用方便、节省能源。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锅主体(1)、电热锅底(11)、铸铝盘体(12)、锅底贴附电热管(13),所述电热锅主体(1)的电热锅底(11)设置有铸铝盘体(12)内铸锅底贴附电热管(13)钎焊于电热锅底(11)之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热锅加热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锅主体(1)、电热锅底(11)、铸铝盘体(12)、锅底贴附电热管(13),所述电热锅主体(1)的电热锅底(11)设置有铸铝盘体(12)内铸锅底贴附电热管(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忠蔡翌孙兆海宋雨航路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汇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