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7512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热能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中冷、热源的入口设有进水管、出口设有排水管,进水管延伸至抽水井的井底,抽水井的井底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内,排水管延伸至地表水体处,使地下恒温含水层内的恒温水形成沿抽水井、进水管、换热器、排水管、地表水体依次流通的水流路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源温度稳定,受季节影响小,提升换热装置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回灌水排放至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上方的地表水体内,只需钻设一个井眼即可实现水源的抽用和回灌,还能大幅降低回灌水温差对地质与生物环境造成的破坏,真正实现能源的绿色发展。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device based on surface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eothermal energy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device based on the surface water body, including a heat exchanger, in which the inlet of the cold and heat sources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pipe, the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 pipe, and the inlet pipe extends to the bottom of the well, the bottom of the well is located in the underground constant temperature aquifer, and the drain pipe extends to the surface water body, so as to make the underground water body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in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aquifer forms a flow path that flows in turn along the pumping well, the water inlet pipe, the heat exchanger, the drainage pipe and the surface water body. The water source tempera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table and little affected by the seas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the backwater is discharged to the surface water body above the underground constant temperature aquifer, and only one well is drilled to realize the water source pumping and backwater, and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backwat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o the geological and bi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be greatly reduced, so as to realiz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energy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热能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为地源热泵,地源热泵可分为地下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其中地下水源热泵指的是将地下恒温含水层作为储能层,将浅层地下水作为能量载体,抽取换热后回灌,实现浅层地热能的能量转移,这通常需要单独设置回灌井,建造与维护的成本较高;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则是抽取江水、湖水、河水、海水、水库等地表水作为热泵的冷、热源,但是地表水受大气环境温度的影响,水温波动较大,热泵的工作效率也不稳定。因此,提供一种回灌效果好的地源热泵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源温度稳定且回灌效果好的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中冷、热源的入口设有进水管、出口设有排水管,进水管延伸至抽水井的井底,抽水井的井底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内,排水管延伸至地表水体处,使地下恒温含水层内的恒温水形成沿抽水井、进水管、换热器、排水管、地表水体依次流通的水流路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水源温度稳定,受季节影响小,提升换热装置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回灌水排放至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上方的地表水体内,只需钻设一个井眼即可实现水源的抽用和回灌,还能大幅降低回灌水温差对地质与生物环境造成的破坏,真正实现能源的绿色发展。附图说明<br>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2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中:10.换热器,11.进水管,12.排水管,20.抽水井,21.套管段,22.钻孔段,30.引水井管,40.止水环,A.地下恒温含水层,B.地表水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10,换热器10中冷、热源的入口设有进水管11、出口设有排水管12,进水管11延伸至抽水井20的井底,抽水井20的井底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A内,排水管12延伸至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A上方的地表水体B处,使地下恒温含水层A内的恒温水形成沿抽水井20、进水管11、换热器10、排水管12、地表水体B、地下恒温含水层A依次流通的水流路径。具体实施时,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A内的地下水在动力源的作用下经进水管11进入换热器10,待换热完毕后,经排水管12排入地表水体B内。这样回灌水的水量远远小于地表水体B的水量,对地表水体B的水温影响小,不会影响地表水体B内生物的生存环境,能有效避免回灌水的水温与地下恒温含水层A内水温差异过大对该地层内温度环境的影响,在充分利用地热能的同时,还能最大化地保护环境,真正实现能源的绿色发展。本实施例中,在进水管11的管段设置潜水泵作为动力源。优选的,如图1所示,位于地表水体B岸边的抽水井20设有引水井管30,引水井管30自抽水井20向地表水体B的底部地层延伸。这样引水管井30将位于地表水体B下方的恒温地下水引入抽水井20的井筒内,既提升了水的汇集速度,又能实现同源取水与回灌,保护环境。优选的,与抽水井20的底部井体连通的引水井管30整体水平向布置。优选的,如图2所示,位于地表水体B中的抽水井20包括套管段21和钻孔段22,套管段21与钻孔段22交接处的井身周部设有止水环40。即钻孔段22自地表水体B的底部向下延伸,钻孔段22的上方设置套管段21与地表水体B隔离,止水环40密封连接套管段21与钻孔段22。进一步的,止水环40自套管段21与钻孔段22交接处向下延伸至地下恒温含水层A上方的隔水层处,防止地下水自钻孔段22进入抽水井20内,保证水源温度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10),换热器(10)中冷、热源的入口设有进水管(11)、出口设有排水管(12),其特征在于:进水管(11)延伸至抽水井(20)的井底,抽水井(20)的井底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A)内,排水管(12)延伸至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A)上方的地表水体(B)处,使地下恒温含水层(A)内的恒温水形成沿抽水井(20)、进水管(11)、换热器(10)、排水管(12)、地表水体(B)、地下恒温含水层(A)依次流通的水流路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10),换热器(10)中冷、热源的入口设有进水管(11)、出口设有排水管(12),其特征在于:进水管(11)延伸至抽水井(20)的井底,抽水井(20)的井底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A)内,排水管(12)延伸至位于地下恒温含水层(A)上方的地表水体(B)处,使地下恒温含水层(A)内的恒温水形成沿抽水井(20)、进水管(11)、换热器(10)、排水管(12)、地表水体(B)、地下恒温含水层(A)依次流通的水流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地表水体(B)岸边的抽水井(20)设有引水井管(30),引水井管(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海王士友张正龙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地矿地热能源勘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