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清摄像机的便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434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清摄像机的便携支架,其结构包括安装座、升降杆、连接座、摇杆、齿轮轴、筒体、滑套、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一扳扣、第二支撑杆、第二扳扣、第三支撑杆和副支撑装置,通过第三支撑杆上设置副支撑装置,解决了支架放置在泥土地上,地面不平且柔软,支架易倾倒的问题,将保险旋钮逆时针转动,将其旋出一小段距离,然后踏板向下翻转九十度,脚踩在踏板上,将踏板座向下压,套筒随之向下,与套筒连在一起的滑块脱离勾板,沿滑杆下滑,从而将锥体插入泥土中进一步固定,达到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即使在泥土地上依旧稳定的有益效果。

A new portable stand for HD camer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bracket of a new high-definition camera, the structure of which includes a mounting base, a lifting rod, a connecting base, a rocker, a gear shaft, a cylinder, a sliding sleeve, a brace, a first brace, a first buckle, a second brace, a second buckle, a third brace and a auxiliary support device. The auxiliary support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third brac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bracket is placed on the soil On the ground, the ground is uneven and soft, and the bracket is easy to topple. Turn the safety knob anticlockwise, turn it out for a short distance, and then turn the pedal down 90 degrees. Step on the pedal, press the pedal seat down, and then the sleeve will go down. The slider connected with the sleeve will break away from the hook plate and slide down along the sliding rod, so as to insert the cone into the soil for further fixation, so as to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support, even in the soil, is still stable and benefic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清摄像机的便携支架
本技术涉及摄影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清摄像机的便携支架。
技术介绍
技巧拍摄往往都离不开三脚架的帮助,如夜景拍摄、微距拍摄等方面。三脚架的主要作用就是能稳定照相机,以达到某些摄影效果。最常见的就是长曝光中使用三脚架,用户如果要拍摄夜景或者带涌动轨迹的图片的时候,曝光时间需要加大,这个时候,数码相机不能抖动,则需要三脚架的帮助,而三脚架的底部往往是平底,随着摄影用具的不断更新,高清摄像机的便携支架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支架放置在泥土地上,地面不平且柔软,支架易倾倒。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高清摄像机的便携支架,解决了支架放置在泥土地上,地面不平且柔软,支架易倾倒的问题,达到了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即使在泥土地上依旧稳定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清摄像机的便携支架,包括安装座、升降杆、连接座、摇杆、齿轮轴、筒体、滑套、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一扳扣、第二支撑杆、第二扳扣、第三支撑杆和副支撑装置,所述升降杆上端与安装座下端螺栓连接,所述升降杆下端垂直贯穿连接座上下两端,所述摇杆后端与连接座前端中侧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设置在连接座内部右端,并且齿轮轴前后两端与连接座内部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后端与齿轮轴前端平行插接,所述齿轮轴中部轮齿与升降杆左端轮齿相互啮合,所述筒体上端与连接座底端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杆下端设置在筒体内部,所述滑套内侧与筒体外侧滑动连接,所述撑杆右端与滑套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与连接座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下端通过第一扳扣与第二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撑杆左端与第一扳扣右端上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外侧与第一支撑杆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下端通过第二扳扣与第三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外侧与第二支撑杆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副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三支撑杆左端下侧,所述第一扳扣由扳扣主体、固定螺栓、十字型螺栓和扳片组成,所述扳扣主体内部左端上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下端,所述扳扣主体内部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上端,所述扳扣主体上端左侧开口通过固定螺栓与撑杆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十字型螺栓后端垂直穿过扳扣主体右端下侧,所述扳片右端通过十字型螺栓前端与扳扣主体前端右侧下方转动连接,所述副支撑装置由滑动机构、套筒、锥体、踏板座、踏板和防滑块组成,所述套筒右端通过滑动机构第三支撑杆左端下侧滑动连接,所述锥体上端与套筒内侧垂直插接,所述锥体上端通过螺栓与套筒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踏板座右端与套筒左端垂直焊接,所述踏板右端与踏板座左端转动连接,所述防滑块设置在踏板座顶端,所述滑动机构由壳体、滑杆、滑块、转动座、勾板、弹簧和保险旋钮组成,所述壳体右端上下两侧与第三支撑杆左侧下侧螺栓连接,所述滑杆上下两端与壳体内侧上下两端中部垂直焊接,所述滑块内侧与滑杆外侧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座前端与壳体内部前端上侧垂直焊接,所述勾板上端与转动座后端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下端与勾板上端卡扣连接,所述弹簧上端与壳体内部顶端卡扣连接,所述勾板下端弯钩处设置在滑块上端凹槽处,所述保险旋钮后端与壳体前端上侧螺纹连接,所述保险旋钮设置在勾板下端正前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一扳扣、第二支撑杆、第二扳扣和第三支撑杆组成的伸缩杆共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呈三角设置在连接座外侧。进一步的,所述扳扣主体右端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分为上下两部分。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块设置有两个以上,呈交错排列在踏板顶端。进一步的,所述踏板在踏板座上转动从上往下转动范围为0-90度。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呈凸字状,凸起部分穿过壳体右端滑槽,且滑块上端设置有一个环形凹槽。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座、勾板、弹簧和保险旋钮组成的固定结构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滑块前后两侧。进一步的,所述踏板材质为铝合金。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材质为不锈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支架放置在泥土地上,地面不平且柔软,支架易倾倒的问题,通过第三支撑杆上设置副支撑装置,解决了支架放置在泥土地上,地面不平且柔软,支架易倾倒的问题,将保险旋钮逆时针转动,将其旋出一小段距离,然后踏板向下翻转九十度,脚踩在踏板上,将踏板座向下压,套筒随之向下,与套筒连在一起的滑块脱离勾板,沿滑杆下滑,从而将锥体插入泥土中进一步固定,达到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即使在泥土地上依旧稳定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座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扳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副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滑动机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安装座-1、升降杆-2、连接座-3、摇杆-4、齿轮轴-5、筒体-6、滑套-7、撑杆-8、第一支撑杆-9、第一扳扣-10、第二支撑杆-11、第二扳扣-12、第三支撑杆-13、副支撑装置-14、滑动机构-141、套筒-142、锥体-143、踏板座-144、踏板-145、防滑块-146、壳体-1411、滑杆-1412、滑块-1413、转动座-1414、勾板-1415、弹簧-1416、保险旋钮-1417、扳扣主体-101、固定螺栓-102、十字型螺栓-103、扳片-10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清摄像机的便携支架:包括安装座1、升降杆2、连接座3、摇杆4、齿轮轴5、筒体6、滑套7、撑杆8、第一支撑杆9、第一扳扣10、第二支撑杆11、第二扳扣12、第三支撑杆13和副支撑装置14,升降杆2上端与安装座1下端螺栓连接,升降杆2下端垂直贯穿连接座3上下两端,摇杆4后端与连接座3前端中侧转动连接,齿轮轴5设置在连接座3内部右端,并且齿轮轴5前后两端与连接座3内部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摇杆4后端与齿轮轴5前端平行插接,齿轮轴5中部轮齿与升降杆2左端轮齿相互啮合,筒体6上端与连接座3底端螺纹连接,升降杆2下端设置在筒体6内部,滑套7内侧与筒体6外侧滑动连接,撑杆8右端与滑套7左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9上端与连接座3右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9下端通过第一扳扣10与第二支撑杆11上端固定连接,撑杆8左端与第一扳扣10右端上侧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11外侧与第一支撑杆9内侧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11下端通过第二扳扣12与第三支撑杆13上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13外侧与第二支撑杆11内侧滑动连接,副支撑装置14设置在第三支撑杆13左端下侧,第一扳扣10由扳扣主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清摄像机的便携支架,包括安装座(1)、升降杆(2)、连接座(3)、摇杆(4)、齿轮轴(5)、筒体(6)、滑套(7)、撑杆(8)、第一支撑杆(9)、第一扳扣(10)、第二支撑杆(11)、第二扳扣(12)和第三支撑杆(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支撑装置(14),所述升降杆(2)上端与安装座(1)下端螺栓连接,所述升降杆(2)下端垂直贯穿连接座(3)上下两端,所述摇杆(4)后端与连接座(3)前端中侧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5)设置在连接座(3)内部右端,并且齿轮轴(5)前后两端与连接座(3)内部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4)后端与齿轮轴(5)前端平行插接,所述齿轮轴(5)中部轮齿与升降杆(2)左端轮齿相互啮合,所述筒体(6)上端与连接座(3)底端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杆(2)下端设置在筒体(6)内部, 所述滑套(7)内侧与筒体(6)外侧滑动连接,所述撑杆(8)右端与滑套(7)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9)上端与连接座(3)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9)下端通过第一扳扣(10)与第二支撑杆(1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撑杆(8)左端与第一扳扣(10)右端上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1)外侧与第一支撑杆(9)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1)下端通过第二扳扣(12)与第三支撑杆(1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13)外侧与第二支撑杆(11)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副支撑装置(14)设置在第三支撑杆(13)左端下侧,所述第一扳扣(10)由扳扣主体(101)、固定螺栓(102)、十字型螺栓(103)和扳片(104)组成,所述扳扣主体(101)内部左端上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9)下端,所述扳扣主体(101)内部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1)上端,所述扳扣主体(101)上端左侧开口通过固定螺栓(102)与撑杆(8)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十字型螺栓(103)后端垂直穿过扳扣主体(101)右端下侧,所述扳片(104)右端通过十字型螺栓(103)前端与扳扣主体(101)前端右侧下方转动连接,所述副支撑装置(14)由滑动机构(141)、套筒(142)、锥体(143)、踏板座(144)、踏板(145)和防滑块(146)组成,所述套筒(142)右端通过滑动机构(141)第三支撑杆(13)左端下侧滑动连接,所述锥体(143)上端与套筒(142)内侧垂直插接,所述锥体(143)上端通过螺栓与套筒(142)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踏板座(144)右端与套筒(142)左端垂直焊接,所述踏板(145)右端与踏板座(144)左端转动连接,所述防滑块(146)设置在踏板座(144)顶端,所述滑动机构(141)由壳体(1411)、滑杆(1412)、滑块(1413)、转动座(1414)、勾板(1415)、弹簧(1416)和保险旋钮(1417)组成,所述壳体(1411)右端上下两侧与第三支撑杆(13)左侧下侧螺栓连接,所述滑杆(1412)上下两端与壳体(1411)内侧上下两端中部垂直焊接,所述滑块(1413)内侧与滑杆(1412)外侧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座(1414)前端与壳体(1411)内部前端上侧垂直焊接,所述勾板(1415)上端与转动座(1414)后端转动连接,所述弹簧(1416)下端与勾板(1415)上端卡扣连接,所述弹簧(1416)上端与壳体(1411)内部顶端卡扣连接,所述勾板(1415)下端弯钩处设置在滑块(1413)上端凹槽处,所述保险旋钮(1417)后端与壳体(1411)前端上侧螺纹连接,所述保险旋钮(1417)设置在勾板(1415)下端正前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清摄像机的便携支架,包括安装座(1)、升降杆(2)、连接座(3)、摇杆(4)、齿轮轴(5)、筒体(6)、滑套(7)、撑杆(8)、第一支撑杆(9)、第一扳扣(10)、第二支撑杆(11)、第二扳扣(12)和第三支撑杆(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支撑装置(14),所述升降杆(2)上端与安装座(1)下端螺栓连接,所述升降杆(2)下端垂直贯穿连接座(3)上下两端,所述摇杆(4)后端与连接座(3)前端中侧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5)设置在连接座(3)内部右端,并且齿轮轴(5)前后两端与连接座(3)内部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4)后端与齿轮轴(5)前端平行插接,所述齿轮轴(5)中部轮齿与升降杆(2)左端轮齿相互啮合,所述筒体(6)上端与连接座(3)底端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杆(2)下端设置在筒体(6)内部,所述滑套(7)内侧与筒体(6)外侧滑动连接,所述撑杆(8)右端与滑套(7)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9)上端与连接座(3)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9)下端通过第一扳扣(10)与第二支撑杆(1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撑杆(8)左端与第一扳扣(10)右端上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1)外侧与第一支撑杆(9)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1)下端通过第二扳扣(12)与第三支撑杆(1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13)外侧与第二支撑杆(11)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副支撑装置(14)设置在第三支撑杆(13)左端下侧,所述第一扳扣(10)由扳扣主体(101)、固定螺栓(102)、十字型螺栓(103)和扳片(104)组成,所述扳扣主体(101)内部左端上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9)下端,所述扳扣主体(101)内部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1)上端,所述扳扣主体(101)上端左侧开口通过固定螺栓(102)与撑杆(8)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十字型螺栓(103)后端垂直穿过扳扣主体(101)右端下侧,所述扳片(104)右端通过十字型螺栓(103)前端与扳扣主体(101)前端右侧下方转动连接,所述副支撑装置(14)由滑动机构(141)、套筒(142)、锥体(143)、踏板座(144)、踏板(145)和防滑块(146)组成,所述套筒(142)右端通过滑动机构(141)第三支撑杆(13)左端下侧滑动连接,所述锥体(143)上端与套筒(142)内侧垂直插接,所述锥体(143)上端通过螺栓与套筒(142)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踏板座(144)右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鼎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