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中拉的水龙头出水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39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中拉的水龙头出水座结构,其出水座的底端面贯设有可供冷、热水进入的入水孔道,且于入水孔道的一侧设一不相通的孔道贯穿至出水座的顶端面而形成一导水区,并设一中空的导引件与孔道的上、下段紧密套合,令导引件与孔道间的中段处形成一集水空间,并于出水座的一侧贯设一与集水空间相通的通孔供一可为各式圆径状造型的出水管组装固设;通过上述结构,令该出水座的内部于深度空间上及出水管的圆径滑面的加工较为简易,且可随使用者的喜好单独更换出水座或出水管的造型,促使该出水座及出水管于造型变化上更为灵活。(*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具中拉的水龙头出水座结构,尤其是这样一种出水座结构,其利用出水座与出水管呈分离式且为锻造成型的结构,令该出水座的内部于深度空间上及出水管的圆径滑面的加工较为简单,且可随使用者的喜好单独更换出水座或出水管的造型,促使该出水座及出水管于造型变化上更为灵活,而无需整体予以更换,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技术介绍
一般传统式具中拉的出水座结构,以下列举三例如图1所示为第一种公知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其于一面板10的上侧组设一铸造成型的出水座20及一冷、热水把手座30与下侧所组设的H型阀体40相配合锁设,而阀体40的中段处设一水流通道41与两侧具冷、热水切控阀的进水接管42相通,且水流通道41的预定处凸设一贯穿至下方的孔道43与面板10中间所设的组装孔11相对,于孔道43的两侧分别套设一上、下止漏环44、45并供一与出水座20端面螺孔21相互锁设具螺纹段221及止水环222的中空管22穿套,而中空管22的上方固设一帽段223与螺孔21底端相抵触挡靠,该中空管22并突伸于水流通道41的下端而受下止漏环45紧密贴抵令孔道43的下端呈封闭状,并设一垫圈23及一螺帽24锁迫于中空管22下端,令出水座20定位于面板10上,并设一中拉50由上往下依序由出水座20的螺孔21及中空管22枢穿而出并与洗脸盆的排水孔的活动塞(图式未予以绘出)相配合组设,令活动塞可随中拉50的下压或上拉产生相对的升、降作动,以控制洗脸盆的排水或盛水状态。如上所述的第一种公知结构,其尚有下列的缺陷(一)尤指其出水座20大多为铸造成型,故于深度的铸造上较为困难,而致使出水座20的内部集水空间201较为受限,而无法作突破性的变化;(二)尤指其出水座20为铸造一体成型,故于成型后仍需进行表面的研磨,致使该出水座20的出水管202大多为扁弧状或扁长状而无法成型出圆径管,且于变化造型上,亦须整体予以更换,而无法仅作出水管202的变化;(三)尤指其中拉50欲组装于出水座20时,不仅需在出水座20的端面攻设螺孔21及中空管22的上、下螺纹段及帽段223等加工程序,于组装上,也须通过上、下止漏环44、45、垫圈23及螺帽24的锁迫,方能使中拉50顺中空管22枢穿而下,令组装及加工上均较为繁锁、耗时;(四)尤指其所需的组装元件较为繁多、复杂,相对提高了加工成本及材料成本,因此不符经济效益及降低市场竞争力外,也会提高元件的维修率及更换率,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如图2所示为第二种公知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其于洗脸盆10’的一侧面贯设若干安装孔(图式未予以绘出)供出水座20’及冷、热水把手座30’组设,该出水座20’的下方并设一进水外管21’突伸于洗脸盆10’的底部并与一锁紧片22’锁固而定位,在出水座20’的内部设一贯穿于顶端锁设一具止水环231’并向下突伸的中空内管23’,该中空内管23’的外径小于进水外管21’的内径,且较进水外管21’长,并设一连接件24’套组于进水外管21’的底端,该连接件24’的上、下端分别配合进水外管21’及中空内管22’设呈不同圆径的大、小环座241’供二止漏环242’、243’容置而分别紧密贴抵于进水外管21’及中空内管23’,令进水外管21’内部呈封闭状,并设一垫圈25’及一螺帽26’穿套锁迫于中空内管23’而迫紧止漏环243’,而连接件24’的两侧凸设一冷、热入水接管244’与冷、热水把手座30’的进水接管(图式未予以绘出)相通,设一中拉50由出水座20’的顶端枢穿入中空内管23’而出,并与洗脸盆的排水孔的活动塞(图式未予以绘出)相配合组设,令活动塞可随中拉50的下压或上拉产生相对的升、降作动。如上所述的第二种公知结构,其尚有下列的缺陷(一)尤指其出水座20’大多为铸造一体成型,故于深度的铸造上较为困难,而致使出水座20’的内部集水空间较为受限,进而无法作突破性的变化;(二)尤指其出水座20’为铸造一体成型,故于成型后仍须进行表面的研磨,致使该出水座20’的出水管27’大多为扁弧状或扁长状而无法成型出圆径管,且于变化造型上,亦须整体予以更换,而无法仅作出水管27’的变化;(三)尤指其中拉50欲组装于出水座20’时,不仅需于出水座20’的端面攻设螺孔及中空内管23’的上、下螺纹段232’及帽段233’等加工程序,于组装上,亦须搭配连接件24’、二止漏环242’、243’、垫圈25’及螺帽26’等组件方能使进水外管21’的内壁呈封闭状以供水流由出水座20’流出,致使组装上较为繁锁、耗时;(四)尤指其所需的组装元件较为繁多、复杂,相对提高了加工成本及材料成本,进而不符经济效益及降低市场竞争力外,也提高了元件的维修率及更换率,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如图3所示为第三种公知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其于一面板10的上侧组设一出水座60及一冷、热水把手座61与下侧所组设的H型阀体62相配合锁设,而阀体62的中段处呈一水平V状设一水流通道621与两侧具入水控制阀的进水接管622相通,且水流通道621的上端凸设一套管623与面板10中间所设的组装孔11相对,该套管623并与水流通道621相通,而水流通道621的一侧延设一具贯通孔624的卡止部625恰贴抵于面板10内壁,于卡止部625的中段处凹设一闪避缺口626恰与组装孔11相对而位于套管623一侧,而套管623的外侧套设一止漏环63与出水座60底端面贯设的入水槽601相紧密套合,于入水槽601的一侧设一不相通的孔道602贯穿至出水座60的顶端面,该孔道602恰与闪避缺口626相对,令水流由入水槽601进入时,则会直接由出水管603流出,同时可供一与洗脸盆的活动塞相对连动的中拉50顺孔道602直接枢组穿设而出。如上所述的第三种公知结构,其尚有下列的缺陷(一)尤指其出水座60大多为铸造一体成型,故于深度的铸造上较为困难,而致使出水座60的内部集水空间较为受限,进而无法作突破性的变化;(二)尤指其出水座60为铸造一体成型,故于成型后仍须进行表面的研磨,致使该出水座60的出水管603大多为扁弧状或扁长状而无法成型出圆径管,且于变化造型上,亦须整体予以更换,而无法仅作出水管603的变化。本设计人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中拉的水龙头出水座结构,其利用出水座与出水管呈分离式且为锻造成型的结构,令该出水座的内部于深度空间上及出水管的圆径滑面的加工较为简易。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中拉的水龙头出水座结构,其利用出水座与出水管呈分离式的结构,而可独立同步进行出水座及出水管的加工外,也可随使用者的喜好变化单独更换出水座或出水管的造型、促使该出水座及出水管于造型变化上更为灵活,而无须整体予以更换,达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为此,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中拉的水龙头出水座结构,其于一面板的上侧组设一出水座及一冷、热水把手座,并与下侧所组设的阀体相配合锁设,而阀体的中段处设一水流通道与两侧具入水控制阀的进水接管相通,其中,出水座的底端面贯设一入水孔道,于入水孔道的一侧设一孔道贯穿至出水座的顶端面,且在入水孔道上及孔道的中段处贯设一相通的导水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中拉的水龙头出水座结构,其于一面板的上侧组设一出水座及一冷、热水把手座,并与下侧所组设的阀体相配合锁设,而阀体的中段处设一水流通道与两侧具入水控制阀的进水接管相通,其特征在于:出水座的底端面贯设一入水孔道,于入水孔道的一侧设一 孔道贯穿至出水座的顶端面,且在入水孔道上及孔道的中段处贯设一相通的导水区,并设一中空的导引件与孔道的上开口端及下契合段相紧密固结,该导引件的外径小于孔道的孔径而形成一集水空间,在出水座的一侧贯设一与集水空间相通的、且可与各式圆径状造型的出水管组装固设的通孔,一与洗脸盆的活动塞相对连动的中拉由导引件直接枢组穿设而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锡佳
申请(专利权)人:仲正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