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亚洲专利>正文

一种防渗水式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26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水式建筑结构。所述防渗水式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房顶;所述建筑物房顶包括基层;水泥层,所述水泥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顶部;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设置于所述水泥层的顶部;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顶部;底层,所述底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底部;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水泥层的内部;所述输水管连通于所述排水管表面的顶部;所述侧板固定于所述建筑物房顶上,所述第二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V字形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水式建筑结构具有可以很好的防止雨水和屋内的湿气渗入建筑屋顶内部,且可以快速的将雨水从建筑屋顶上排出,防渗水效果好,并且结构稳定、牢固。

A water-proof build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proof building structure. The water-proof building structure includes: building roof; building roof includes base course; cement layer, the cement layer is set on the top of the base course; the first waterproof layer, the first waterproof layer is set on the top of the cement layer; the second waterproof layer, the second waterproof layer is set on the top of the first waterproof layer; the bottom layer, the bottom layer is set on the top of the first waterproof layer The bottom of the base course; the drainage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cement layer; the water delivery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drainage pipe surface; the side plate is fixed on the roof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steel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V-shaped fastener. The impervious water type building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the rainwater and the moisture inside the house from permeating into the building roof, and can quickly discharge the rainwater from the building roof, with good impervious water effect, and the structure is stable and fi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水式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防渗水式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水式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屋架、梁、板、柱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房屋建筑中房顶会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并且房屋的内部也会有湿气上升至房顶,现有的建筑屋顶许多防水的效果不好,在长时间使用后,受到雨水和房内部湿气的侵袭,房顶会出现渗水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渗水式建筑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水式建筑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屋顶许多防水的效果不好,在长时间使用后,受到雨水和房内部湿气的侵袭,房顶会出现渗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防渗水式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房顶;所述建筑物房顶包括基层;水泥层,所述水泥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顶部;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设置于所述水泥层的顶部;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顶部;底层,所述底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底部;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水泥层的内部;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连通于所述排水管表面的顶部;侧板,所述侧板固定于所述建筑物房顶上。优选的,所述基层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V字形固定件,所述第一V字形固定件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优选的,所述第二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V字形固定件,所述第二V字形固定件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优选的,所述第一V字形固定件的顶部和所述第二V字形固定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填充有混凝土。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所述输水管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所述输水管的顶端依次贯穿所述水泥层和所述第一防水层且延伸至所述第一防水层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水层上开设有与输水管相适配的通槽,所述侧板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建筑物房顶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为斜面,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疏水槽,所述排水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侧板且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侧板的内部,所述疏水槽为弧形槽。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防渗水式建筑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水式建筑结构,首先该建筑屋顶的最上层设置有第二防水层,第二防水层为沥青油毡,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不透水,有韧性,具有很好的防水效果,可以防止雨水向下层浸入,第二防水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有丙凝防水材料制成,丙凝防水材料环保无毒,是一种高聚物分子改性基高分子防水防腐系统,具有很好的防水作用,当第二防水层在常见使用过程中不慎有损坏的情况下,第一防水层依然可以防水,然后基层和第一防水层之间设置有水泥层,干固的水泥为防水材料,并且在水泥层内部预埋有排水管,排水管设置有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屋顶的面积设定,排水管表面的顶部连通有多个输水管,即整个建筑物房顶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输水管,当雨水下的过大时,建筑物房顶上雨水可以通过输水管流入到排水管,通过排水管流入到侧板中的疏水槽中,通过疏水槽流出,疏水槽的出水口设置于侧板远离建筑屋顶的一侧,所述排出的水不会流到墙体上,可以将屋顶上的水迅速排出,减少积水,减少雨水与建筑物房顶的接触时间,基层由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一V字形固定件和第二V字形固定件及混凝土组成,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可以进行防水,且第一V字形固定件和第二V字形固定件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形成三角形,结构稳定,且在受力的情况下相邻的第一V字形固定件和相邻的第二V字形固定件之间会相互挤压受力,并且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使整个基层更加的牢固稳定,位于基层的底部设置有底层,底层为新型绿色环保建材硅酸盖板,具有防潮,防火,隔音等作用,且质量轻,使用寿命长,可以很好的防止房屋内部的湿气侵入到建筑屋顶内部,该结构可以很好的防止雨水和屋内的湿气渗入建筑屋顶内部,且可以快速的将雨水从建筑物房顶上排出,防渗水效果好,并且结构稳定、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渗水式建筑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建筑屋顶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建筑物房顶,2、基层,21、第一钢板,22、第二钢板,23、第一V字形固定件,24、第二V字形固定件,25、混凝土,3、水泥层,4、排水管,5、输水管,6、第一防水层,7、通槽,8、第二防水层,9、侧板,10、疏水槽,11、底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渗水式建筑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建筑屋顶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防渗水式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房顶1;所述建筑物房顶1包括基层2;水泥层3,所述水泥层3设置于所述基层2的顶部;第一防水层6,所述第一防水层6设置于所述水泥层3的顶部,第一防水层6可以是氯丁橡胶、丙凝防水材料或者聚氨酯等防水材料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材料制成;第二防水层8,所述第二防水层8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层6的顶部,所述第二防水层8可以是沥青油毡、纸胎沥青油毡、溶剂型或者水乳型沥青类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材料制成,起到防水效果;底层11,所述底层11设置于所述基层2的底部,底层11为硅酸盖板;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设置于所述水泥层3的内部;输水管5,所述输水管5连通于所述排水管4表面的顶部;侧板9,所述侧板9固定于所述建筑物房顶1上。所述基层2包括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所述第一钢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V字形固定件23,所述第一V字形固定件23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钢板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V字形固定件24,所述第二V字形固定件24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V字形固定件23的顶部和所述第二V字形固定件2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相对的一侧之间填充有混凝土25。所述排水管4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排水管4的数量根据建筑物房顶1的面积具体设置,所述输水管5的数量设置有多个,输水管5的数量根据建筑物房顶1的面积具体设置,所述输水管5的顶端依次贯穿所述水泥层3和所述第一防水层6且延伸至所述第一防水层6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水层8上开设有与输水管5相适配的通槽7,通槽7的数量与输水管5相对应,所述侧板9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建筑物房顶1的左右两侧。所述侧板9的顶部设置为斜面,所述侧板9上开设有多个疏水槽10,一个侧板9上的疏水槽10的数量与排水管4的数量对应,所述排水管4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侧板9且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侧板9的内部,所述疏水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水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物房顶;/n所述建筑物房顶包括基层;/n水泥层,所述水泥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顶部;/n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设置于所述水泥层的顶部;/n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顶部;/n底层,所述底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底部;/n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水泥层的内部;/n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连通于所述排水管表面的顶部;/n侧板,所述侧板固定于所述建筑物房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水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物房顶;
所述建筑物房顶包括基层;
水泥层,所述水泥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顶部;
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设置于所述水泥层的顶部;
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顶部;
底层,所述底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底部;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水泥层的内部;
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连通于所述排水管表面的顶部;
侧板,所述侧板固定于所述建筑物房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V字形固定件,所述第一V字形固定件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水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V字形固定件,所述第二V字形固定件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亚洲
申请(专利权)人:阮亚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