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7254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包括缓冲装置一、支撑杆、缓冲装置二、缓冲装置三、连接座一、连接轴一、支座一、护栏、装饰板、连接座二、连接轴二、支座二、连接槽一、支座三、连接座三、连接槽二和连接轴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这里设置的缓冲装置一、缓冲装置二和缓冲装置三,能够大大提高护栏的缓冲性能,也就避免了对墙体直接造成的损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的支撑杆,能够直接对缓冲装置一、缓冲装置二和缓冲装置三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抗冲击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护栏下侧到墙体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护栏上侧到墙体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也就大大提高了护栏下侧缓冲的距离确保了墙体的安全性。

A guardrail device for building anti-collision wa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uardrail device for building anti-collision wall, which comprises a buffer device 1, a support rod, a buffer device 2, a buffer device 3, a connecting seat 1, a connecting shaft 1, a support 1, a guardrail, a decorative plate, a connecting seat 2, a connecting shaft 2, a support 2, a connecting groove 1, a supporting seat 3, a connecting seat 3, a connecting groove 2 and a connecting shaft 3.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reasonable and simple structure The buffer device I, buffer device II and buffer device III set her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buffer performance of the guardrail and avoid the direct damage to the wall; the support rod set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directly support the buffer device I, buffer device II and buffer device III, thus further improving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wall; the utility model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ower side of the middle guardrail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wall is great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side of the guardrail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wall,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buffer distance of the lower side of the guardrail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
技术介绍
防撞墙护栏是工业用“防护栏”,主要用于工厂、车间及仓库间设备与设施的防护与保护场合,常用钢材所制,如圆钢管,方钢管或压型钢板,表面处理工艺:全自动静电粉末喷涂(即喷塑)或喷漆,室外用防撞护栏的表面处理所用原料为防水性的材料,制成防撞护栏外形美观,且不易生锈;而现有的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内部没有设置缓冲结构,当护栏受到外物碰撞时,不能有效对外力的冲击进行缓冲,很容易对建筑防撞墙护栏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内部没有设置缓冲结构,当护栏受到外物碰撞时,不能有效对外力的冲击进行缓冲,很容易对建筑防撞墙护栏造成损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包括墙体,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缓冲装置一、支撑杆、缓冲装置二、缓冲装置三、连接座一、连接轴一、支座一、护栏、装饰板、连接座二、连接轴二、支座二、连接槽一、支座三、连接座三、连接槽二和连接轴三;所述墙体中从下到上依次分别固定连接有数个缓冲装置一、缓冲装置二和缓冲装置三;所述缓冲装置一、缓冲装置二和缓冲装置三左端均通过支撑杆与地面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一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三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一右侧通过连接轴一与支座一左侧铰接;所述支座一均固定连接在护栏左侧上面;所述护栏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装饰板;所述连接座二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二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二右侧中竖向设有连接槽一;所述支座二均固定连接在护栏左侧中央,所述支座二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二,且连接轴二外侧活动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槽一中;所述连接座三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三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三右侧中竖向设有连接槽二;所述支座三均固定连接在护栏左侧下面,所述支座三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三,且连接轴三内侧活动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槽二中。作为优选,所缓冲装置二和缓冲装置三均与缓冲装置一的结构相同。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一的具体结构包括固定套体、缓冲弹簧、伸缩杆和端盖;所述伸缩杆左侧横向活动连接在固定套体内部;所述端盖固定连接在固定套体左侧开口处,所述端盖右侧与所述伸缩杆左侧之间设有缓冲弹簧。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呈倾斜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护栏下侧到墙体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护栏上侧到墙体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二位于连接槽一内部上侧。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三位于连接槽二内部上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设置的缓冲装置一、缓冲装置二和缓冲装置三,能够大大提高护栏的缓冲性能,也就避免了对墙体直接造成的损害。(2)本技术中设置的支撑杆,能够直接对缓冲装置一、缓冲装置二和缓冲装置三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抗冲击性能。(3)本技术中护栏下侧到墙体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护栏上侧到墙体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也就大大提高了护栏下侧缓冲的距离确保了墙体的安全性。(4)本技术中设置的连接槽一和连接槽二,能够确保护栏受冲击围绕连接轴一旋转时缓冲装置二和缓冲装置三依然能够与护栏相连接在一起,也就提高了使用时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缓冲装置一的结构示意图。1-墙体;2-缓冲装置一;3-支撑杆;4-缓冲装置二;5-缓冲装置三;6-连接座一;7-连接轴一;8-支座一;9-护栏;10-装饰板;11-连接座二;12-连接轴二;13-支座二;14-连接槽一;15-支座三;16-连接座三;17-连接槽二;18-连接轴三;21-固定套体;22-缓冲弹簧;23-伸缩杆;24-端盖。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包括墙体1,还包括缓冲装置一2、支撑杆3、缓冲装置二4、缓冲装置三5、连接座一6、连接轴一7、支座一8、护栏9、装饰板10、连接座二11、连接轴二12、支座二13、连接槽一14、支座三15、连接座三16、连接槽二17和连接轴三18;所述墙体1中从下到上依次分别固定连接有数个缓冲装置一2、缓冲装置二4和缓冲装置三5;所述缓冲装置一2、缓冲装置二4和缓冲装置三5左端均通过支撑杆3与地面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一6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三5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一6右侧通过连接轴一7与支座一8左侧铰接;所述支座一8均固定连接在护栏9左侧上面;所述护栏9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装饰板10;所述连接座二11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二4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二11右侧中竖向设有连接槽一14;所述支座二13均固定连接在护栏9左侧中央,所述支座二13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二12,且连接轴二12外侧活动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槽一14中;所述连接座三16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三5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三16右侧中竖向设有连接槽二17;所述支座三15均固定连接在护栏9左侧下面,所述支座三15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三18,且连接轴三18内侧活动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槽二17中。其中,所缓冲装置二4和缓冲装置三5均与缓冲装置一2的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缓冲装置一2的具体结构包括固定套体21、缓冲弹簧22、伸缩杆23和端盖24;所述伸缩杆23左侧横向活动连接在固定套体21内部;所述端盖24固定连接在固定套体21左侧开口处,所述端盖24右侧与所述伸缩杆23左侧之间设有缓冲弹簧22。其中,所述支撑杆3呈倾斜设置;所述护栏9下侧到墙体1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护栏9上侧到墙体1右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轴二12位于连接槽一14内部上侧;所述连接轴三18位于连接槽二17内部上侧。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为: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设置的缓冲装置一2、缓冲装置二4和缓冲装置三5,能够大大提高护栏9的缓冲性能,也就避免了对墙体1直接造成的损害,而设置的支撑杆3,能够直接对缓冲装置一2、缓冲装置二4和缓冲装置三5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墙体1的抗冲击性能,这里护栏9下侧到墙体1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护栏9上侧到墙体1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也就大大提高了护栏9下侧缓冲的距离确保了墙体1的安全性,而设置的连接槽一14和连接槽二17,能够确保护栏9受冲击围绕连接轴一7旋转时缓冲装置二4和缓冲装置三5依然能够与护栏9相连接在一起,也就提高了使用时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装置一(2)、支撑杆(3)、缓冲装置二(4)、缓冲装置三(5)、连接座一(6)、连接轴一(7)、支座一(8)、护栏(9)、装饰板(10)、连接座二(11)、连接轴二(12)、支座二(13)、连接槽一(14)、支座三(15)、连接座三(16)、连接槽二(17)和连接轴三(18);/n所述墙体(1)中从下到上依次分别固定连接有数个缓冲装置一(2)、缓冲装置二(4)和缓冲装置三(5);/n所述缓冲装置一(2)、缓冲装置二(4)和缓冲装置三(5)左端均通过支撑杆(3)与地面相连接;/n所述连接座一(6)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三(5)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一(6)右侧通过连接轴一(7)与支座一(8)左侧铰接;/n所述支座一(8)均固定连接在护栏(9)左侧上面;/n所述护栏(9)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装饰板(10);/n所述连接座二(11)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二(4)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二(11)右侧中竖向设有连接槽一(14);/n所述支座二(13)均固定连接在护栏(9)左侧中央,所述支座二(13)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二(12),且连接轴二(12)外侧活动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槽一(14)中;/n所述连接座三(16)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三(5)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三(16)右侧中竖向设有连接槽二(17);/n所述支座三(15)均固定连接在护栏(9)左侧下面,所述支座三(15)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三(18),且连接轴三(18)内侧活动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槽二(17)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撞墙护栏装置,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装置一(2)、支撑杆(3)、缓冲装置二(4)、缓冲装置三(5)、连接座一(6)、连接轴一(7)、支座一(8)、护栏(9)、装饰板(10)、连接座二(11)、连接轴二(12)、支座二(13)、连接槽一(14)、支座三(15)、连接座三(16)、连接槽二(17)和连接轴三(18);
所述墙体(1)中从下到上依次分别固定连接有数个缓冲装置一(2)、缓冲装置二(4)和缓冲装置三(5);
所述缓冲装置一(2)、缓冲装置二(4)和缓冲装置三(5)左端均通过支撑杆(3)与地面相连接;
所述连接座一(6)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三(5)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一(6)右侧通过连接轴一(7)与支座一(8)左侧铰接;
所述支座一(8)均固定连接在护栏(9)左侧上面;
所述护栏(9)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装饰板(10);
所述连接座二(11)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二(4)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二(11)右侧中竖向设有连接槽一(14);
所述支座二(13)均固定连接在护栏(9)左侧中央,所述支座二(13)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二(12),且连接轴二(12)外侧活动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槽一(14)中;
所述连接座三(16)固定连接在缓冲装置三(5)右侧伸缩端上,所述连接座三(16)右侧中竖向设有连接槽二(17);
所述支座三(15)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飞张伟光栗景鹏周玉峰陈建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