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6302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属于养殖设备领域。包括外田埂、设置在外田埂内侧的内田埂、设置在外田埂与内田埂之间的养鱼沟以及设置在外田埂外侧并与养鱼沟连通的养殖池,养鱼沟内设有与内田埂连通的抽水泵,养殖池与抽水泵之间设有进水管,养殖池的底侧设有与内田埂连通的排水管,养鱼沟内并位于抽水泵的输入端设有过滤组,养鱼沟内并位于抽水泵的一侧设有消毒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水产品的成活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A fish rice symbiotic cult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sh rice symbiotic cultivation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ultivation equipment. It includes the outer field ridge, the inner field ridge set inside the outer field ridge, the fish farming ditch set between the outer field ridge and the inner field ridge, and the culture pond set outside the outer field ridg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sh farming ditch. The fish farming ditch is equipped with a pump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field ridge,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set between the culture pond and the pump, the bottom side of the culture pond is equipped with a drainage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field ridge, and the fish farming ditch is located in the pump The input end of the water pump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group, and the side of the water pump is provided with a disinfection group.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of aquatic products and reduces the breeding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淡水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进年来水产养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淡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养殖尾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氮、磷及有机物等物质,长时间过后养殖水体将超出接纳环境容量,引起养殖尾水的富营养化问题,降低了淡水产品的成活率,养殖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以解决现有淡水养殖过程中养殖水容易产生富营养化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外田埂、设置在外田埂内侧的内田埂、设置在外田埂与内田埂之间的养鱼沟以及设置在外田埂外侧并与养鱼沟连通的养殖池,养鱼沟内设有与内田埂连通的抽水泵,养殖池与抽水泵之间设有进水管,养殖池的底侧设有与内田埂连通的排水管,养鱼沟内并位于抽水泵的输入端设有过滤组,养鱼沟内并位于抽水泵的一侧设有消毒组。本技术中水产养殖尾水中含有氮、磷及有机物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又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水产养殖本身不会引入有毒有害物质,因此设置在养殖池底侧的排水管将养殖池内含有较多有机物的养殖尾水排放到内田埂,既满足了内田埂内稻谷生长的需要,又解决了养殖尾水的富营养化问题。作为优选,养殖池上设有塑料大棚。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养殖池上的塑料大棚对养殖池内的温度进行控制,使水产品提早或延迟成熟。作为优选,过滤组包括设置在抽水泵外侧并由多组沙袋堆叠而成的过滤埂以及设置在抽水泵上的过滤网。作为优选,消毒组包括设置在养鱼沟内并位于抽水泵一侧的灯杆以及设置在灯杆上的消毒灯。作为优选,消毒灯采用的光线为紫外线。作为优选,排水管上设有阀门。作为优选,养殖池底侧的形状为椭圆形。本技术通过底侧为椭圆形的养殖池对养殖池内的污物进行收集。作为优选,排水管采用的材料为PVC塑料。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养殖池内并含有氮、磷及有机物等物质的尾水排放到内田埂内,使这些物质能够满足内田埂内农作物的营养需求,并且水产养殖本身不会引入有毒有害物质,本技术既满足了内田埂内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又解决了养殖尾水的富营养化问题,提高了水产品的成活率,同时本技术通过将养鱼沟内的水过滤并消毒,然后抽取到养殖池内,由此形成了一个水循环并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养殖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俯视图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外田埂;2-内田埂;3-养鱼沟;4-养殖池;5-抽水泵;6-进水管;7-排水管;8-过滤组;9-消毒组;41-塑料大棚;81-过滤埂;82-过滤网;91-灯杆;92-消毒灯;71-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见图1到图4,本技术包括外田埂1以及设置在外田埂1内的内田埂2,外田埂1与内田埂2的形状均为方形,内田埂2内用于种植稻谷等农作物,外田埂1与内田埂2之间设有用于养殖鱼类的养鱼沟3,养鱼沟3内放养具有水质净化的虑食性鱼类,例如白鲢、鳙鱼等。本技术通过放养在养鱼沟3内的虑食性鱼类对养鱼沟3内的水质进行初步净化。进一步参见图1,外田埂1外侧设有与养鱼沟3连通的养殖池4,养殖池4的底侧为椭圆形,便于养殖人员使用少量的水将养殖池4内的水冲到转动,从而使养殖池4内的沉积污物集聚到养殖池4的底部中间排污口附近并及时排出到池外,极大的提高排污效率。养殖池4的顶端还设有用于控制养殖池4内温度的塑料大棚41,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养殖池4上的塑料大棚41对养殖池4内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养殖池4内的水产品提早或延迟成熟,提高了养殖池4内水产品的出产量。进一步参见图1到图3,养鱼沟3内设有用于将养鱼沟3内的水抽入养殖池4的抽水泵5,养殖池4与抽水泵5之间设有进水管6,进水管6的两端分别与养殖池4以及抽水泵5连通,养殖池4的底端设有用于排出养殖池4内废水的排水管7,排水管7采用的材料为PVC塑料。排水管7的两端分别与养殖池4以及内田埂2连通且排水管7上设有阀门71。本技术通过排水管7将养殖池4内含有较多有机物的养殖尾水排放到内田埂2,既满足了内田埂2内稻谷生长的需要,又解决了养殖尾水的富营养化问题。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4,养鱼沟3内并位于抽水泵5的输入端设有用于过滤水质的过滤组8,过滤组8包括设置在抽水泵5外侧的过滤埂81以及设置在抽水泵5上的过滤网82。过滤埂81由多组沙袋堆叠而成,避免养鱼沟3内的污泥以及其他杂物等进入抽水泵5以及养殖池4内。养鱼沟3内并位于抽水泵5的一侧设有消毒组9,消毒组9用于对养鱼沟3内的水质进行消毒。消毒组9包括设置在养鱼沟3内的灯杆91以及设置杂灯杆91上的消毒灯92,消毒灯92采用的光线为紫外线。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田埂(1)、设置在外田埂(1)内侧的内田埂(2)、设置在外田埂(1)与内田埂(2)之间的养鱼沟(3)以及设置在外田埂(1)外侧并与养鱼沟(3)连通的养殖池(4),所述养鱼沟(3)内设有与内田埂(2)连通的抽水泵(5),所述养殖池(4)与抽水泵(5)之间设有进水管(6),所述养殖池(4)的底侧设有与内田埂(2)连通的排水管(7),所述养鱼沟(3)内并位于抽水泵(5)的输入端设有过滤组(8),所述养鱼沟(3)内并位于抽水泵(5)的一侧设有消毒组(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田埂(1)、设置在外田埂(1)内侧的内田埂(2)、设置在外田埂(1)与内田埂(2)之间的养鱼沟(3)以及设置在外田埂(1)外侧并与养鱼沟(3)连通的养殖池(4),所述养鱼沟(3)内设有与内田埂(2)连通的抽水泵(5),所述养殖池(4)与抽水泵(5)之间设有进水管(6),所述养殖池(4)的底侧设有与内田埂(2)连通的排水管(7),所述养鱼沟(3)内并位于抽水泵(5)的输入端设有过滤组(8),所述养鱼沟(3)内并位于抽水泵(5)的一侧设有消毒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稻共生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4)上设有塑料大棚(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稻共生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8)包括设置在抽水泵(5)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太新
申请(专利权)人:简阳市大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