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5667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涉及管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管材本体,管材本体一端扩口后设置为承口端、管材本体另一端设置为可与承口端插接连接的插口端;承口端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承接槽口、第二承接槽口;插口端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第一承接槽口与第一插接部插接;第二承接槽口与第二插接部插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两根管材本体对应端部的承口端与插口端之间交错插接配合,总公共有五层进行交错设置的连接部,提高了连接处的抗压能力,提高连接的稳定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插接方式连接完成后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强的问题。

Pipe materials that are easy to be closely connected by socket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p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adopting socket type close fitting connection,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pipe. The invention includes a pipe body, one end of the pipe body is set as a socket end after expand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pipe body is set as a socket end which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socket end; the socket end is set with a first socket and a second socket successively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the socket end is set with a first socket and a second socket successively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the first so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ocket; and The second so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ocket.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compression resistance of the joint, improves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plug-in method can not bear large pressure after the connection is comple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
技术介绍
用于城市排水、工矿通风等领域的管材,由于受路途运输和施工场地的限制,通常由若干管材承插连接成一体。随着塑料管材技术的进步,塑料管材在上述领域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目前塑料管材的密封连接方式一般有密封圈连接、法兰连接或者电热熔连接,在城市排水、工矿通风等领域的管道施工现场,现有技术中的塑料管材密封连接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密封圈连接方式,施工非常费力,很容易损毁管材;比如法兰连接方式,需要较大的施工空间;比如电热熔连接方式,要求施工场地较为干燥才行,在潮湿或下雨天的情况下就不能施工。申请号为201710059508.2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管材的一端扩口后设置为承口端,另一端设置为可与承口端插接连接的插口端,承插连接时密配环棱的顶部顺着插接方向倒伏,承插连接后密配环棱顶面密配在扩口部的内表面上或者插接部的外表面上,由于密配环棱没有反向形变的复位空间,插接部难以从扩口部中脱离,无需二次锁紧机构也能使得管材连接牢靠。以上申请文件对现有技术中管材的承插密配连接结构进行了改进,连接安装快速方便,承插后管材密配连接效果尤佳,管材连接牢靠,因此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以上公开的文件中设计的插接方式的管材在插接完成后,在连接处的缝隙中在水压增大时会趋向变大,扩口部与插接部连接处只有两层的连接,强度较低,最后插口端与承口端同步膨胀,内部溶液对承口端、插口端连接处密配环棱进行挤压在高压作用下,膨胀后对承口端、插口端连接处密配环棱冲击形,内部的高压溶液漏出,所设计的插接方式的管材在插接完成后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通过设计的两根管材本体对应端部的承口端与插口端之间交错插接配合,总公共有五层进行交错设置的连接部,提高了连接处的抗压能力,提高连接的稳定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插接方式连接完成后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包括管材本体,所述管材本体一端扩口后设置为承口端、管材本体另一端设置为可与承口端插接连接的插口端;所述承口端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承接槽口、第二承接槽口;所述插口端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承接槽口与第一插接部插接;所述第二承接槽口与第二插接部插接;所述第二承接槽口外环壁沿轴向线性排列开有倒钩外环槽;所述第二插接部外环面沿轴向线性排列固定有与倒钩外环槽配合的密配环棱;所述插口端内壁扩口有第三插口部;所述第三插口部内部环面与第一承接槽口内环面滑动连接;所述承口端内径与管材本体内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部外端周表面开有第二倒钩外环槽;所述第一插接部周侧面且位于第二倒钩外环槽与端部间开有过渡环形槽;所述第二倒钩外环槽与第二承接槽口外壁周表面固定的第二环棱插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承口端沿轴线方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插口端沿轴线方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承口端与插口端的等腰梯形结构的倾斜角相同且倾斜角度范围为30°-6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两根管材本体对应端部的承口端与插口端之间交错插接配合,总公共有五层进行交错设置的连接部,提高了连接处的抗压能力,提高连接的稳定可靠性,内部的液体不易从呈S形的缝隙中渗出,其中的倒钩外环槽与密配环棱插接配合、第二倒钩外环槽与第二环棱插接配合防退,保障长时间可靠性连接。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管材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承口端、插口端,在使用时插接方便,连接安全可靠。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管材本体、承口端、插口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两个管材本体端部承插方式连接时的截面图;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的;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管材本体,2-承口端,3-插口端,201-第一承接槽口,202-第二承接槽口,203-倒钩外环槽,204-第二环棱,301-第一插接部,302-第二插接部,303-密配环棱,304-第三插口部,305-第二倒钩外环槽,306-过渡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包括管材本体1,管材本体1一端扩口后设置为承口端2、管材本体1另一端设置为可与承口端2插接连接的插口端3;承口端2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承接槽口201、第二承接槽口202;插口端3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插接部301、第二插接部302;第一承接槽口201与第一插接部301插接;第二承接槽口202与第二插接部302插接;第二承接槽口202外环壁沿轴向线性排列开有倒钩外环槽203;第二插接部302外环面沿轴向线性排列固定有与倒钩外环槽203配合的密配环棱303;插口端3内壁扩口有第三插口部304;第三插口部304内部环面与第一承接槽口201内环面滑动连接;承口端2内径与管材本体1内径相同;第一插接部301外端周表面开有第二倒钩外环槽305;第一插接部301周侧面且位于第二倒钩外环槽305与端部间开有过渡环形槽306;第二倒钩外环槽305与第二承接槽口202外壁周表面固定的第二环棱204插接配合;承口端2沿轴线方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插口端3沿轴线方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承口端2与插口端3的等腰梯形结构的倾斜角相同且倾斜角度为45°。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使用时,如图5-6所示将两根管材本体1想对端部的承口端2与插口端3配合,第一承接槽口201与第一插接部301插接,第二插接部302外环面沿轴向线性排列固定有与倒钩外环槽203配合的密配环棱303;第二承接槽口202与第二插接部302插接,第二倒钩外环槽305与第二承接槽口202外壁周表面固定的第二环棱204插接配合;第三插口部304内部环面与第一承接槽口201内环面滑动连接,在所有连接端处抵接,两根管材本体1对应端部的承口端2与插口端3之间交错插接配合,总公共有五层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包括管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本体(1)一端扩口后设置为承口端(2)、管材本体(1)另一端设置为可与承口端(2)插接连接的插口端(3);所述承口端(2)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承接槽口(201)、第二承接槽口(202);所述插口端(3)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插接部(301)、第二插接部(302);所述第一承接槽口(201)与第一插接部(301)插接;所述第二承接槽口(202)与第二插接部(302)插接;/n所述第二承接槽口(202)外环壁沿轴向线性排列开有倒钩外环槽(203);所述第二插接部(302)外环面沿轴向线性排列固定有与倒钩外环槽(203)配合的密配环棱(303);/n所述插口端(3)内壁扩口有第三插口部(304);所述第三插口部(304)内部环面与第一承接槽口(201)内环面滑动连接;所述承口端(2)内径与管材本体(1)内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采用承插方式密配连接的管材,包括管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本体(1)一端扩口后设置为承口端(2)、管材本体(1)另一端设置为可与承口端(2)插接连接的插口端(3);所述承口端(2)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承接槽口(201)、第二承接槽口(202);所述插口端(3)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插接部(301)、第二插接部(302);所述第一承接槽口(201)与第一插接部(301)插接;所述第二承接槽口(202)与第二插接部(302)插接;
所述第二承接槽口(202)外环壁沿轴向线性排列开有倒钩外环槽(203);所述第二插接部(302)外环面沿轴向线性排列固定有与倒钩外环槽(203)配合的密配环棱(303);
所述插口端(3)内壁扩口有第三插口部(304);所述第三插口部(304)内部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宏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品冠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