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4684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显示基板中数据线与驱动电容之间短路风险较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基板中,显示功能层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导体结构,每个加强导体结构对应一条数据线,加强导体结构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加强导体结构的沿第二方向的两端通过第一过孔与对应的数据线电连接,每个加强导体结构至少与一个驱动电容的第一极相对,数据线划分有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第一子段的数据线宽度小于第二子段的数据线宽度,第一子段与加强导体结构所对应的驱动电容的第一极具有相对区域。

Display base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isplay base plate, a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 display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display technical field, which can at least parti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risk of short circuit between the data line and the driving capacitance in the existing display base plate. In the display base plate of the invention, the display function lay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reinforced conductor structure, each reinforced conductor structure corresponds to a data line, the reinforced conductor structure is arranged at the same layer with the gate of the driving transistor, the two ends of the reinforced conductor structure along the second direction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ata line through the first through-hole, and each reinforced conductor structure is at least the first with a driving capacitor The data line of the first sub segment is smaller than the data line of the second sub segment, and the first sub segment has a relative area with the first pole of the driving capacitance corresponding to the reinforced conduc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图1是现有的一种经典的发光二极管型显示基板中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通常呈行列式分布,相邻列像素电路之间通常还会设置沿列方向延伸的数据线以及沿行方向延伸的栅线。该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0、第一开关晶体管T1、第二开关晶体管T2、驱动电容Cst、发光二极管D,外接信号端依次为第一电源端Vdd、第二电源端Vss、数据输入端Data(连接数据线)、第一栅控制信号端G1(连接一条栅线)、第二栅控制信号端G2(连接另一条栅线)。通常驱动电容Cst的其中一个电极会和数据线同层设置,即数据线的侧方会设置驱动电容Cst的电极。在刻蚀工艺中微小的工艺偏差即可能造成驱动电容Cst的一个电极与数据线之间发生短路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显示基板中数据线与驱动电容之间短路风险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一种显示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沿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像素电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容和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所述显示功能层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导体结构,每个所述加强导体结构对应一条所述数据线,所述加强导体结构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所述加强导体结构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通过第一过孔与对应的数据线电连接,每个所述加强导体结构至少与一个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相对,所述数据线划分有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的数据线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段的数据线宽度,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加强导体结构所对应的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具有相对区域。可选地,所述第一过孔连通至所述第二子段。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个端点分别超出其所对应的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的朝向所述第一子段的边界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端点。可选地,所述第二子段与所述加强导体结构通过层间绝缘层隔开,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加强导体结构的背向所述基底的表面直接接触。可选地,所述加强导体结构中部空缺设置,所述第一子段仅在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分与对应的加强导体结构的背向所述基底的表面接触。可选地,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遮光层、设置在所述遮光层背向所述基底一侧的缓冲层,所述驱动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缓冲层背向所述基底一侧,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遮光层相连,所述遮光层作为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二极。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段所对应的驱动电容的第二极包括第一子遮光层和第二子遮光层,所述第一子遮光层与所述第二子遮光层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二者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第二子遮光层比所述第一子遮光层更靠近其所对的第一子段,所述第一子遮光层与所述第二子遮光层仅在与其对应的驱动电容的第一极交叠区域以外的区域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二子遮光层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子遮光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窄。可选地,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电连接的第一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像素电极背向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向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二像素电极。可选地,所述发光层为有机发光层层或量子点发光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形成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沿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像素电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容和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所述显示功能层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导体结构,每个所述加强导体结构对应一条所述数据线,所述加强导体结构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所述加强导体结构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通过第一过孔与对应的数据线电连接,每个所述加强导体结构至少与一个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相对,所述数据线划分有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的数据线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段的数据线宽度,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加强导体结构所对应的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具有相对区域。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基底上形成显示功能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基底上形成遮光层;形成覆盖所述遮光层的缓冲层;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层;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栅绝缘层;利用构图工艺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形成同层设置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加强导体结构;形成层间绝缘层,其中,形成所述第一过孔;利用构图工艺形成同层设置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所述数据线。可选地,在所述形成层间绝缘层的步骤中,还形成暴露所述加强导体结构的凹槽;在所述利用构图工艺形成同层设置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所述数据线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子段形成在暴漏出的加强导体结构上。可选地,所述加强导体结构中部空缺设置,所述第一子段仅在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分与对应的加强导体结构的背向所述基底的表面接触。可选地,在所述基底上形成遮光层的步骤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相连的第一子遮光层和第二子遮光层,所述第一子遮光层与所述第二子遮光层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二者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第二子遮光层比所述第一子遮光层更靠近其所对的第一子段;在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之前,还形成连通至所述第一子遮光层的第二过孔,以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子遮光层相连;在形成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时,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子遮光层和所述第二子遮光层相连的部分无交叠。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显示基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3a-图3d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在制造的不同阶段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中驱动晶体管的截面图;其中,附图标记为:T0、驱动晶体管;T1、第一开关晶体管;T2、第二开关晶体管;Cst、驱动电容;D、发光二极管;Vdd、第一电源端;Vss、第二电源端;Data、数据输入端;G1、第一栅控制信号端;G2、第二栅控制信号端;H1、第一过孔;H2、第二过孔;1、基底;2、遮光层;2a、第一子遮光层;2b、第二子遮光层;3、缓冲层;4、有源层;5、栅绝缘层;61、栅极;62、加强导体结构;7、层间绝缘层;81、驱动电容的第一极;82、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83、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DL1、第一子段;DL2、第二子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中,两结构“同层设置”是指二者是由同一个材料层形成的,故它们在层叠关系上处于相同层中,但并不代表它们与基底间的距离相等,也不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沿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像素电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容和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导体结构,每个所述加强导体结构对应一条所述数据线,所述加强导体结构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所述加强导体结构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通过第一过孔与对应的数据线电连接,每个所述加强导体结构至少与一个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相对,所述数据线划分有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的数据线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段的数据线宽度,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加强导体结构所对应的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具有相对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显示功能层,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沿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像素电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容和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导体结构,每个所述加强导体结构对应一条所述数据线,所述加强导体结构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所述加强导体结构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通过第一过孔与对应的数据线电连接,每个所述加强导体结构至少与一个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相对,所述数据线划分有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的数据线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段的数据线宽度,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加强导体结构所对应的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具有相对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连通至所述第二子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个端点分别超出其所对应的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的朝向所述第一子段的边界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端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段与所述加强导体结构通过层间绝缘层隔开,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加强导体结构的背向所述基底的表面直接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导体结构中部空缺设置,所述第一子段仅在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分与对应的加强导体结构的背向所述基底的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遮光层、设置在所述遮光层背向所述基底一侧的缓冲层,所述驱动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缓冲层背向所述基底一侧,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遮光层相连,所述遮光层作为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二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段所对应的驱动电容的第二极包括第一子遮光层和第二子遮光层,所述第一子遮光层与所述第二子遮光层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二者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第二子遮光层比所述第一子遮光层更靠近其所对的第一子段,所述第一子遮光层与所述第二子遮光层仅在与其对应的驱动电容的第一极交叠区域以外的区域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遮光层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子遮光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容的第一极电连接的第一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像素电极背向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向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二像素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李广耀王庆贺汪军王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