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4546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02
一种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它包括手柄、底座、机架、主动轴、从动轴和齿轮装置;机架与底座连接;主动轴通过轴承与机架配合,主动轴一端与手柄连接,一端与底座配合;从动轴穿过机架上的孔洞与底座配合;齿轮装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主动轴配合,从动齿轮与从动轴配合,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通过转动手柄,由齿轮机构传动,带动木质钻头和木板间发生摩擦生热取火。该装置解决了原始设备上手难度大,操作不便,费时费力,取火成功率低的问题,具有上手难度低,省时省力,操作便捷,取火成功率高的特点。

Teaching auxiliary device and using method of mechanical drilling and wood making fi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chanical auxiliary device for the teaching of drilling wood to make fire and its use method,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 a base, a frame, a driving shaft, a driven shaft and a gear device; a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a base; the driving shaft is matched with a frame through a bearing, one end of the driv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handle, and one end is matched with a base; the driven shaft is matched with a base through a hole on the frame; the gear device comprises a driving gear and a driven gear Gear, driving gear and driving shaft match, driven gear and driven shaft match, driving gear and driven gear mesh with each other. By turning the handle, it is driven by the gear mechanism to driv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wooden drill and the board to generate heat and take fire. The device solves the problems of the original equipment, such as difficult to use, inconvenient to operate,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and low success rate of taking fir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difficulty,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igh success rate of taking f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教学用具领域,涉及一种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钻木取火作为人类早期获取火源的重要方式,具有重大的教学价值,在涉及古人类史的课程中,师生中往往存在着现场演示或实际体验钻木取火的需求,但传统的钻木取火方式对于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练习才可以成功取火,且在实际操作中过于费时费力,不利于展示其原理,因此需要一种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成功率高的钻木取火教学演示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采用机械部件,通过转动手柄,由齿轮机构传动,带动木质钻头和木板间发生摩擦生热取火。该装置解决了原始设备上手难度大,操作不便,费时费力,取火成功率低的问题,具有上手难度低,省时省力,操作便捷,取火成功率高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它包括手柄、底座、机架、主动轴、从动轴和齿轮装置;所述机架与底座连接;主动轴通过轴承与机架配合,主动轴一端与手柄连接,一端与底座配合;从动轴穿过机架上的孔洞与底座配合;齿轮装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主动轴配合,从动齿轮与从动轴配合,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底座为上表面开设轴承孔和置物槽的平板结构,轴承孔内设置有滚珠轴承,置物槽边缘开设有取火口。所述机架为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和锁紧螺栓组成的“U”形框架结构;机架一端与底座连接,一端通过孔洞与主动轴和从动轴配合,用来限定主动轴和从动轴的竖直状态。所述第一限位孔设置于轴承孔竖直方向正上方的机架上,孔内固定有滚珠轴承。所述第三限位孔设置于置物槽竖直方向正上方的机架上,第二限位孔设置于第三限位孔竖直方向正上方的机架上。所述第二限位孔内开设有螺纹,锁紧螺栓通过螺纹与第二限位孔配合。所述主动轴为圆柱体杆状结构,穿过第一限位孔,垂直于底座与轴承孔配合;主动轴通过顶端连接的手柄转动。所述从动轴为圆柱体杆状结构,穿过第二限位孔以及第三限位孔,与机架配合;其顶端位于第二限位孔内,与锁紧螺栓配合,底端开设固定孔。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为3:1。如上所述的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将形状与置物槽相同的取火木板放置在置物槽上,将木质取火钻头插入从动轴底端的固定孔内;放置引火物到取火口内;S2,将从动轴穿过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让底端的木质取火钻头抵在置物槽上的取火木板上,从动轴顶部位于第二限位孔内,且低于第二限位孔;S3,将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然后拧紧锁紧螺栓,使从动轴底端的木质取火钻头紧紧抵触在下方的取火木板上;S4,转动手柄,使主动轴上套设的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使从动轴底端的木质取火钻头与下方的取火木板发生摩擦生热;S5,一边转动一边观察,待发现有燃烧的火星顺着取火口滑落到下方的引火物上时,停止转动,拿出带火星的引火物,捧在手心轻吹,使火星点燃引火物,获得明火;S6,使用完成后,拧开锁紧螺栓,抽出从动轴,拆下使用过的木质取火钻头,拿出置物槽内的取火木板,下次使用时更换新的木质取火钻头和取火木板。一种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它包括手柄、底座、机架、主动轴、从动轴和齿轮装置;所述机架与底座连接;主动轴通过轴承与机架配合,主动轴一端与手柄连接,一端与底座配合;从动轴穿过机架上的孔洞与底座配合;齿轮装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主动轴配合,从动齿轮与从动轴配合,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该装置采用机械部件,通过转动手柄,由齿轮机构传动,带动木质钻头和木板间发生摩擦生热取火,上手难度低,省时省力,操作便捷,取火成功率高。在优选的方案中,底座为上表面开设轴承孔和置物槽的平板结构,轴承孔内设置有滚珠轴承,置物槽边缘开设有取火口。结构简单,使用时,置物槽内放置加工好的形状与置物槽相同的木板,用来作为取火木板,使用后可以方便更换,保证了装置的可持续使用;在取火口下放置干燥易燃的引火物,摩擦后产生的火星可以通过取火口掉在引火物上,从而获得明火,大大提高了取火成功率。在优选的方案中,机架为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和锁紧螺栓组成的“U”形框架结构;机架一端与底座连接,一端通过孔洞与主动轴和从动轴配合,用来限定主动轴和从动轴的竖直状态。结构简单,使用时,机架牢牢固定在底座上,通过限位的孔洞来固定主动轴和从动轴,保证了操作过程中装置的稳定性。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限位孔设置于轴承孔竖直方向正上方的机架上,孔内固定有滚珠轴承。结构简单,使用时,第一限位孔用来保持主动轴的竖直状态,使其不在转动中发生偏移,孔内的轴承降低了转动的摩擦损耗,保证了主动轴可以顺利转动。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三限位孔设置于置物槽竖直方向正上方的机架上,第二限位孔设置于第三限位孔竖直方向正上方的机架上。结构简单,使用时,两孔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用来保持从动轴的竖直状态,使其不在转动中发生偏移。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二限位孔内开设有螺纹,锁紧螺栓通过螺纹与第二限位孔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时,从动轴顶端低于第二限位孔,可以通过旋紧锁紧螺栓将从动轴下压,从而控制进给量,使下方的取火钻头紧紧抵触在取火木板上,从而增大摩擦力。在优选的方案中,主动轴为圆柱体杆状结构,穿过第一限位孔,垂直于底座与轴承孔配合;主动轴通过顶端连接的手柄转动。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转动手柄带动主动轴转动,使套设在主动轴外表面的主动齿轮带动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轴转动,实现旋转摩擦取火。在优选的方案中,从动轴为圆柱体杆状结构,穿过第二限位孔以及第三限位孔,与机架配合;其顶端位于第二限位孔内,与锁紧螺栓配合,底端开设固定孔。结构简单,使用时,底端的固定孔内装设加工好的木质取火钻头,由于木材具有一定的弹性,插入固定孔内的木质取火钻头与固定孔内壁过盈配合,可以防止相对滑动或脱落,取火钻头由从动轴带动转动,与下方的取火木板发生持续摩擦,从而达到摩擦取火的目的。在优选的方案中,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为3:1。结构简单,使用时,这样的齿轮设置可以使主动轴与从动轴的转速比达到1:3,这大大提高了从动轴的转动速度,从而提高了钻木取火效率。在优选的方案中,如上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将形状与置物槽相同的取火木板放置在置物槽上,将木质取火钻头插入从动轴底端的固定孔内;放置引火物到取火口内;S2,将从动轴穿过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让底端的木质取火钻头抵在置物槽上的取火木板上,从动轴顶部位于第二限位孔内,且低于第二限位孔;S3,将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然后拧紧锁紧螺栓,使从动轴底端的木质取火钻头紧紧抵触在下方的取火木板上;S4,转动手柄,使主动轴上套设的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使从动轴底端的木质取火钻头与下方的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手柄(1)、底座(2)、机架(3)、主动轴(4)、从动轴(5)和齿轮装置;所述机架(3)与底座(2)连接;主动轴(4)通过轴承与机架(3)配合,主动轴(4)一端与手柄(1)连接,一端与底座(2)配合;从动轴(5)穿过机架(3)上的孔洞与底座(2)配合;齿轮装置包括主动齿轮(61)和从动齿轮(62),主动齿轮(61)与主动轴(4)配合,从动齿轮(62)与从动轴(5)配合,主动齿轮(61)和从动齿轮(62)相互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手柄(1)、底座(2)、机架(3)、主动轴(4)、从动轴(5)和齿轮装置;所述机架(3)与底座(2)连接;主动轴(4)通过轴承与机架(3)配合,主动轴(4)一端与手柄(1)连接,一端与底座(2)配合;从动轴(5)穿过机架(3)上的孔洞与底座(2)配合;齿轮装置包括主动齿轮(61)和从动齿轮(62),主动齿轮(61)与主动轴(4)配合,从动齿轮(62)与从动轴(5)配合,主动齿轮(61)和从动齿轮(62)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2)为上表面开设轴承孔(21)和置物槽(22)的平板结构,轴承孔(21)内设置有滚珠轴承,置物槽(22)边缘开设有取火口(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架(3)为第一限位孔(31)、第二限位孔(32)、第三限位孔(33)和锁紧螺栓(34)组成的“U”形框架结构;机架(3)一端与底座(2)连接,一端通过孔洞与主动轴(4)和从动轴(5)配合,用来限定主动轴(4)和从动轴(5)的竖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孔(31)设置于轴承孔(21)竖直方向正上方的机架(3)上,孔内固定有滚珠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限位孔(33)设置于置物槽(22)竖直方向正上方的机架(3)上,第二限位孔(32)设置于第三限位孔(33)竖直方向正上方的机架(3)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限位孔(32)内开设有螺纹,锁紧螺栓(34)通过螺纹与第二限位孔(32)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式钻木取火教学辅助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徐行陈菲董洋朱合法秦红玲张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