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行程电动执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13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行程电动执行器,包括外罩1、可逆电机7、位置返馈齿轮组件6、控制器组件10、传动轴12、底座9、输出轴组件8,在可逆电机7上连接主动齿轮2,在传动轴12上连接从动齿轮3,且主动齿轮2与从动齿轮3啮合连接。该可逆电机与传动轴之间的传动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转动来完成,克服了原皮带轮的易磨损、易老化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驱动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阀门上用的直行程电动执行器。二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直行程电动执行器的可逆电机与传动轴之间的传动通过连接皮带轮来完成。而皮带轮在长期高速运转下容易磨损,特别是在该执行器工况条件差、环境温度太高或太低等情况下,皮带容易老化,导致皮带出现断裂现象,使该执行器无法正常工作,缩短其使用寿命。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直行程电动执行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直行程电动执行器,包括外罩、可逆电机、位置返馈齿轮组件、控制器组件、传动轴、底座、输出轴组件,在可逆电机上连接主动齿轮,在传动轴上连接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采用本技术结构后,由于可逆电机与传动轴之间的传动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转动来完成,克服了原皮带轮的易磨损、易老化的缺陷。因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耐磨损的优点,延长了执行器的使用寿命。四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直行程电动执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可知,本技术直行程电动执行器,包括外罩1、可逆电机7、位置返馈齿轮组件6、控制器组件10、传动轴12、底座9、输出轴组件8,在可逆电机7上连接主动齿轮2,在传动轴12上连接从动齿轮3,且主动齿轮2与从动齿轮3啮合连接。其中位置返馈齿轮组件6包括电位器11,输出轴组件8包括输出轴13,可逆电机7装在电机连接板5上;该执行器还可装有手动驱动组件4(如图1所示),以备可逆电机停止运转时作手动控制。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当可逆电机启动时,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而使传动轴转动。然后通过传动轴的转动带动输出轴组件而使输出轴作上下直线运动,以开启或关闭阀门。期间,阀门开闭的时间和角度大小由控制器组件和位置反馈齿轮组件根据需要来调节。权利要求1.一种直行程电动执行器,包括外罩(1)、可逆电机(7)、位置返馈齿轮组件(6)、控制器组件(10)、传动轴(12)、底座(9)、输出轴组件(8),其特征在于在可逆电机(7)上连接主动齿轮(2),在传动轴(12)上连接从动齿轮(3),且主动齿轮(2)与从动齿轮(3)啮合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行程电动执行器,包括外罩1、可逆电机7、位置返馈齿轮组件6、控制器组件10、传动轴12、底座9、输出轴组件8,在可逆电机7上连接主动齿轮2,在传动轴12上连接从动齿轮3,且主动齿轮2与从动齿轮3啮合连接。该可逆电机与传动轴之间的传动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转动来完成,克服了原皮带轮的易磨损、易老化的缺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文档编号F16K31/04GK2736623SQ20042001387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李成杰, 李立芬, 李长江, 李立光, 蔡荣贵, 刘青青 申请人:浙江精杰自动化仪表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行程电动执行器,包括外罩(1)、可逆电机(7)、位置返馈齿轮组件(6)、控制器组件(10)、传动轴(12)、底座(9)、输出轴组件(8),其特征在于:在可逆电机(7)上连接主动齿轮(2),在传动轴(12)上连接从动齿轮(3),且主动齿轮(2)与从动齿轮(3)啮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杰李立芬李长江李立光蔡荣贵刘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杰自动化仪表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