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压送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124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压送风口,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壳体;壳体内部上方设有隔板,隔板将壳体分成壳体上部分和壳体下部分;壳体下部分内部左后端竖直设有第一送风叶片轴;第一送风叶片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相抵且转动配合,第一送风叶片轴的顶端穿出隔板且与隔板转动配合;第一送风叶片轴上竖直焊接有第一送风叶片;壳体下部分内部右后端竖直设有第二送风叶片轴;第二送风叶片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相抵且转动配合,第二送风叶片轴的顶部穿出隔板且与隔板转动配合;第二送风叶片轴上竖直焊接有第二送风叶片;第一送风叶片轴顶部焊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

A kind of pressure air supply por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pressurized air supply port,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rranged horizontally; a partition is arranged above the shell, and the partition divides the shell in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ell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shell; the left rear end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shell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air supply blade shaft;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rst air supply blade shaft is opposite to the inner bottom end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shell and is rotationally matched In addition, the top of the first air supply blade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baffle plate and rotates with the baffle plate; the first air supply blade is vertically welded on the first air supply blade shaft; the right rear end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shell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the second air supply blade shaf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air supply blade shaft is against and rotates with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shell, and the top of the second air supply blade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baffle plate and rotates with the baffle plate The second air supply blade shaft is vertically welded with the second air supply blade; the top of the first air supply blade shaft is weld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压送风口
本技术涉及建筑消防
,具体是涉及一种加压送风口。
技术介绍
正压送风口是一种用于发生火灾时加压送风,通过正压送风口会源源不断的对前室进行送风,使前室维持正压,保证烟气不会在这个区域蔓延,而给人逃生的空间的;当温度高于280℃时人已无逃生可能性,其内部熔断器会熔断,风口自动关闭,防止火势蔓延;通常用于安装于楼梯前室、防烟竖井的墙上,亦可安装在防烟系统管道侧面或风道末端。目前市面上的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的加压送风口不可以调节左右风向;且不能需要手动打开或关闭百叶扇风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加压送风口,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分成壳体上部分和壳体下部分;所述壳体下部分内部左后端竖直设有第一送风叶片轴;所述第一送风叶片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相抵且转动配合,第一送风叶片轴的顶端穿出隔板且与隔板转动配合;第一送风叶片轴上竖直焊接有第一送风叶片;所述壳体下部分内部右后端竖直设有第二送风叶片轴;所述第二送风叶片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相抵且转动配合,第二送风叶片轴的顶部穿出隔板且与隔板转动配合;第二送风叶片轴上竖直焊接有第二送风叶片;所述第一送风叶片轴顶部焊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叶片轴顶部焊接;所述壳体下部分前端从上往下水平设有若干个活动百叶;所述活动百叶的左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左端面转动连接,活动百叶的右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右端面转动连接;所述隔板底部水平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皮带与活动百叶的左端连接;所述壳体下部分内竖直设有若干个风向调节叶轴;所述风向调节叶轴互相平行,风向调节叶轴位于活动百叶与第三连杆中间,风向调节叶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转动配合,风向调节叶轴的顶端穿出隔板且与隔板转动配合,风向调节叶轴上焊接有风向调节叶;所述风向调节叶轴的顶部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上间隔铰接有若干个与风向调节叶轴对应的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风向调节叶轴的顶部焊接。优选的,所述隔板顶部竖直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执行器;所述执行器的控制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送风叶片轴连接。优选的,所述隔板上竖直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风向调节叶轴连接。优选的,所述隔板上水平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执行器构成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下部分内左端面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送风叶片的后端;所述壳体下部分内右端面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二送风叶片的前端。优选的,所述壳体上部分前端面铰接有维修门;所述维修门的前端面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加压送风口的百叶扇可以通过电机打开或关闭,且可以通过电机调节左右风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隔板2、壳体上部分3、壳体下部分4、第一送风叶片轴5、第一送风叶片6、第二送风叶片轴7、第二送风叶片8、第一连杆9、第三连杆10、第二连杆11、活动百叶12、第一电机13、皮带14、风向调节叶轴15、风向调节叶16、第四连杆17、第五连杆18、执行器19、第二电机20、控制装置21、第一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3、维修门24、把手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加压送风口,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上方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壳体1分成壳体上部分3和壳体下部分4;所述壳体下部分4内部左后端竖直设有第一送风叶片轴5;所述第一送风叶片轴5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4内底端相抵且转动配合,第一送风叶片轴5的顶端穿出隔板2且与隔板2转动配合;第一送风叶片轴5上竖直焊接有第一送风叶片6;所述壳体下部分4内部右后端竖直设有第二送风叶片轴7;所述第二送风叶片轴7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4内底端相抵且转动配合,第二送风叶片轴7的顶部穿出隔板2且与隔板2转动配合;第二送风叶片轴7上竖直焊接有第二送风叶片8;所述第一送风叶片轴7顶部焊接有第一连杆9;所述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10;所述第三连杆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1;所述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叶片轴7顶部焊接;所述壳体下部分4前端从上往下水平设有若干个活动百叶12;所述活动百叶12的左端与壳体下部分4内左端面转动连接,活动百叶12的右端与壳体下部分4内右端面转动连接;所述隔板2底部水平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通过皮带14与活动百叶12的左端连接;所述壳体下部分4内竖直设有若干个风向调节叶轴15;所述风向调节叶15轴互相平行,风向调节叶轴15位于活动百叶12与第三连杆10中间,风向调节叶轴15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4内底端转动配合,风向调节叶轴15的顶端穿出隔板2且与隔板2转动配合,风向调节叶轴15上焊接有风向调节叶16;所述风向调节叶轴15的顶部连接有第四连杆17;所述第四连杆17上间隔铰接有若干个与风向调节叶轴15对应的第五连杆18;所述第五连杆18的另一端与风向调节叶轴15的顶部焊接。优选的,所述隔板2顶部竖直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执行器19;所述执行器19的控制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送风叶片轴5连接。优选的,所述隔板2上竖直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第二电机20;所述第二电机20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风向调节叶轴15连接。优选的,所述隔板2上水平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控制装置21;所述控制装置21与第一电机13、第二电机20、执行器19构成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下部分4内左端面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第一限位块22;所述第一限位块22位于第一送风叶片6的后端;所述壳体下部分4内右端面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第二限位块23;所述第二限位块23位于第二送风叶片8的前端。优选的,所述壳体上部分3前端面铰接有维修门24;所述维修门24的前端面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把手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分成壳体上部分和壳体下部分;所述壳体下部分内部左后端竖直设有第一送风叶片轴;所述第一送风叶片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相抵且转动配合,第一送风叶片轴的顶端穿出隔板且与隔板转动配合;第一送风叶片轴上竖直焊接有第一送风叶片;所述壳体下部分内部右后端竖直设有第二送风叶片轴;所述第二送风叶片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相抵且转动配合,第二送风叶片轴的顶部穿出隔板且与隔板转动配合;第二送风叶片轴上竖直焊接有第二送风叶片;所述第一送风叶片轴顶部焊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叶片轴顶部焊接;/n所述壳体下部分前端从上往下水平设有若干个活动百叶;所述活动百叶的左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左端面转动连接,活动百叶的右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右端面转动连接;所述隔板底部水平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皮带与活动百叶的左端连接;/n所述壳体下部分内竖直设有若干个风向调节叶轴;所述风向调节叶轴互相平行,风向调节叶轴位于活动百叶与第三连杆中间,风向调节叶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转动配合,风向调节叶轴的顶端穿出隔板且与隔板转动配合,风向调节叶轴上焊接有风向调节叶;所述风向调节叶轴的顶部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上间隔铰接有若干个与风向调节叶轴对应的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风向调节叶轴的顶部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分成壳体上部分和壳体下部分;所述壳体下部分内部左后端竖直设有第一送风叶片轴;所述第一送风叶片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相抵且转动配合,第一送风叶片轴的顶端穿出隔板且与隔板转动配合;第一送风叶片轴上竖直焊接有第一送风叶片;所述壳体下部分内部右后端竖直设有第二送风叶片轴;所述第二送风叶片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相抵且转动配合,第二送风叶片轴的顶部穿出隔板且与隔板转动配合;第二送风叶片轴上竖直焊接有第二送风叶片;所述第一送风叶片轴顶部焊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叶片轴顶部焊接;
所述壳体下部分前端从上往下水平设有若干个活动百叶;所述活动百叶的左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左端面转动连接,活动百叶的右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右端面转动连接;所述隔板底部水平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皮带与活动百叶的左端连接;
所述壳体下部分内竖直设有若干个风向调节叶轴;所述风向调节叶轴互相平行,风向调节叶轴位于活动百叶与第三连杆中间,风向调节叶轴的底端与壳体下部分内底端转动配合,风向调节叶轴的顶端穿出隔板且与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九玲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博雅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