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碳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84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5:22
一种汽车碳罐,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左右相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上半部分设有碳棒、上碳棒隔板和下碳棒隔板,碳棒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至上碳棒隔板和下碳棒隔板,每个碳棒隔板为中间低形成凹陷、四周高形成挡墙的沉台结构,碳棒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的四周挡墙之间为间隙配合,碳棒的端部与每个碳棒隔板的四周挡墙之间设置有碳棒固定海绵,第一腔室的下半部分和第二腔室内均填充有碳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碳罐能够实现同一碳罐壳体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当需要不同尺寸的碳棒时,无需重新开模碳罐壳体,成本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

Automobile carbon canister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obile carbon tank,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the shell comprises a left and right adjacent first chamber and a second chamber. The upper half of the first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carbon rod, an upper carbon rod partition board and a lower carbon rod partition board. The axial ends of the carbon rod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with the upper carbon rod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lower carbon rod partition board. Each carbon rod partition board is a sink structure with a middle low depression and a surrounding high baffle wall, and the ends of the carbon rods are inserted There is a gap fit between the middle depression of each carbon rod parti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retaining wall of each carbon rod partition. A carbon rod fixed spong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end of the carbon rod and the surrounding retaining wall of each carbon rod partition. The lower half of the first chamber and the second chamber are filled with carbon powder. The automobile carbon tank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flexible filling of carbon rods of various sizes in the same carbon tank shell. When the carbon rods of different sizes are needed, there is no need to re open the carbon tank shell, so the cost is reduced.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n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碳罐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碳罐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对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碳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20年7月将会实施国六排放法规,这就对碳罐的吸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国六碳罐由于脱附量的限制,已不能够满足国六法规对混动车型蒸发排放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往往考虑在碳罐上使用更好的吸附技术,比如在碳罐外部的通大气口位置设置活性碳棒,使空气在排放到大气之前再经过活性炭棒的过滤。由于碳棒为尺寸系列化的长条圆柱状碳粉,与传统的颗粒碳粉相比,其布置上有了更多的限制。在碳棒尺寸变更时,原区域可能无法填充更大或固定更小的尺寸的碳棒而导致碳罐注塑壳体需重新开模,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碳罐及汽车,能够实现同一碳罐壳体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当需要不同尺寸的碳棒时,无需重新开模碳罐壳体,成本降低。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碳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左右相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上半部分设有碳棒、上碳棒隔板和下碳棒隔板,所述碳棒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上碳棒隔板和所述下碳棒隔板,每个碳棒隔板为中间低形成凹陷、四周高形成挡墙的沉台结构,所述碳棒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的四周挡墙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碳棒的端部与每个碳棒隔板的四周挡墙之间设置有碳棒固定海绵,所述第一腔室的下半部分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均填充有碳粉。进一步地,所述下碳棒隔板的底部设置有碳棒固定弹簧,所述碳棒固定弹簧能够沿着所述碳棒的轴向方向压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的中部设有第一带海绵隔板,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二带海绵隔板,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位于所述下碳棒隔板的下方,所述碳棒固定弹簧夹设在所述下碳棒隔板与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之间,所述碳粉填充于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与所述第二带海绵隔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顶部设有第三带海绵隔板,所述第二腔室底部设有第四带海绵隔板,所述碳粉填充于所述第三带海绵隔板与所述第四带海绵隔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第二带海绵隔板、第三带海绵隔板及第四带海绵隔板皆设有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碳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底端的下盖,所述第二带海绵隔板与所述下盖之间以及所述第四带海绵隔板与所述下盖之间均设有碳粉固定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下碳棒隔板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延伸设有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插入所述碳棒固定弹簧内。进一步地,所述上、下碳棒隔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腔室上半部分相匹配,皆为圆柱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端外侧设置有通大气管接头、吸附管接头和脱附管接头,所述通大气管接头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吸附管接头和所述脱附管接头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碳罐。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碳罐及汽车,在壳体内预留了可以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的空间,实现了同一碳罐壳体能够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相对于传统的碳棒填充腔与壳体一体注塑成型的汽车碳罐,无需重新开模碳罐壳体,降低了成本,并且填充碳棒能达到更好的吸附技术,实现低排放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碳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碳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碳罐,包括壳体1,该壳体1包括左右相邻的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通过注塑形成。其中,第一腔室10的上半部分设有碳棒3、上碳棒隔板2a和下碳棒隔板2b,通过在碳罐内设置碳棒3,提高了碳罐的吸附能力,有利于低排放的实现。具体地,碳棒3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至上碳棒隔板2a和下碳棒隔板2b,每个碳棒3隔板为中间低形成凹陷、四周高形成挡墙的沉台结构,碳棒3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为间隙配合,碳棒3的端部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设置有碳棒固定海绵4,第一腔室10的下半部分和第二腔室20内均填充有碳粉8。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碳罐为壳体1内预留了可以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3的空间,实现了同一碳罐壳体1能够灵活填充各种尺寸的碳棒3,无需重新开模碳罐壳体1,降低了成本。由于碳棒3为尺寸系列化的长条圆柱状碳粉8,在本实施例中,上、下碳棒隔板2a、2b的结构与第一腔室10上半部分相匹配,皆为圆柱结构,与碳棒3之间更好的配合。具体地,每个碳棒隔板2a、2b设有若干通孔用于气体流通,每个碳棒隔板2a、2b直接放入第一腔室10上半部分的圆柱形腔体区域,碳棒3放入圆柱形腔体,碳棒3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通过碳棒固定海绵4相接触,通过调节碳棒固定海绵4的尺寸来固定不同外径的碳棒3。由于上、下碳棒隔板2a、2b和第一腔室10上半部分为圆柱结构,优选地,碳棒固定海绵4为环形结构,使之能更好的包裹并固定碳棒3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下碳棒隔板2b的底部设置有碳棒固定弹簧5,碳棒固定弹簧5能够推压下碳棒隔板2b,沿着碳棒3的轴向方向压缩,从而实现根据不同高度的碳棒3需求来调整碳棒固定弹簧5的压缩高度,以适用不同高度的碳棒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0的中部设有第一带海绵隔板6,第一腔室10的底部设有第二带海绵隔板7,第一带海绵隔板6位于下碳棒隔板2b的下方,碳棒固定弹簧5夹设在下碳棒隔板2b与第一带海绵隔板6之间,碳粉8填充于第一带海绵隔板6与第二带海绵隔板7之间。具体地,下碳棒隔板2b的底部朝向第一带海绵隔板6延伸设有锥形结构,锥形结构插入碳棒固定弹簧5内,从而实现碳棒固定弹簧5的限位与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20顶部设有第三带海绵隔板11,第二腔室20底部设有第四带海绵隔板12,碳粉8填充于第三带海绵隔板11与第四带海绵隔板12之间。由于第一腔室10的下半部分和第二腔室20为分隔的两个区域,从而能够将第一腔室10的下半部分和第二腔室20分别用于填充不同型号的碳粉8,以进一步提高碳罐的吸附能力。具体地,第一带海绵隔板6、第二带海绵隔板7、第三带海绵隔板11及第四带海绵隔板12皆设有排气孔,用以实现气体的流通,且采用海绵材料的隔板,一方面能够托住粉末状的活性炭,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气体、液体的流通通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海绵隔板6、第二带海绵隔板7、第三带海绵隔板11及第四带海绵隔板12为方形板状结构,隔板上的海绵也为方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碳罐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底端的下盖9,下盖9与壳体1焊接在一起,用于与壳体1形成密封结构。第二带海绵隔板7与下盖9之间以及第四带海绵隔板12与下盖9之间均设有碳粉固定弹簧13,碳粉固定弹簧13抵压在第二带海绵隔板7及第四带海绵隔板12与下盖9之间,这样,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左右相邻的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所述第一腔室(10)的上半部分设有碳棒(3)、上碳棒隔板(2a)和下碳棒隔板(2b),所述碳棒(3)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上碳棒隔板(2a)和所述下碳棒隔板(2b),每个碳棒隔板(2a、2b)为中间低形成凹陷、四周高形成挡墙的沉台结构,所述碳棒(3)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碳棒(3)的端部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设置有碳棒固定海绵(4),所述第一腔室(10)的下半部分和所述第二腔室(20)内均填充有碳粉(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左右相邻的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所述第一腔室(10)的上半部分设有碳棒(3)、上碳棒隔板(2a)和下碳棒隔板(2b),所述碳棒(3)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上碳棒隔板(2a)和所述下碳棒隔板(2b),每个碳棒隔板(2a、2b)为中间低形成凹陷、四周高形成挡墙的沉台结构,所述碳棒(3)的端部插入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中间凹陷内并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碳棒(3)的端部与每个碳棒隔板(2a、2b)的四周挡墙之间设置有碳棒固定海绵(4),所述第一腔室(10)的下半部分和所述第二腔室(20)内均填充有碳粉(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碳棒隔板(2b)的底部设置有碳棒固定弹簧(5),所述碳棒固定弹簧(5)能够沿着所述碳棒(3)的轴向方向压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0)的中部设有第一带海绵隔板(6),所述第一腔室(10)的底部设有第二带海绵隔板(7),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6)位于所述下碳棒隔板(2b)的下方,所述碳棒固定弹簧(5)夹设在所述下碳棒隔板(2b)与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6)之间,所述碳粉(8)填充于所述第一带海绵隔板(6)与所述第二带海绵隔板(7)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20)顶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彤童李泉肖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