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结构叠合梁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66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结构叠合梁板连接结构,包括上层叠合梁、横接钢筋和竖直钢筋,竖直钢筋固定在上层叠合梁的上表面,横接钢筋固定在竖直钢筋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层叠合梁和下层叠合梁通过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进行榫卯连接,达到充分安装的效果,两个上层叠合梁通过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进行插接,增加了两个上层叠合梁的接触面积,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上层叠合梁的内部固定有钢板和固定钢板,增加了上层叠合梁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连接后,通过外部钢管贯穿插接孔,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钢筋贯穿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内的连接孔中,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

A PC structure composite beam pl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C structure composite beam pl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mposite beam, a transverse steel bar and a vertical steel bar, wherein the vertical steel bar is fix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pper composite beam, and the transverse steel bar is fixed on the inside of the vertical steel bar; the upper composite beam and the lower composite beam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mortise and mortise connected through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lug slots to achieve the full installation effect As a result, the two upper laminated beams are inserted through the first plug-in plate and the second plug-in plate, increasing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two upper laminated beams,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full fixation. The inner part of the upper laminated beam is fixed with steel plate and fixed steel plate, increasing the overall stability and strength of the upper laminated beam. After the first plug-in plate and the second plug-in plate are connected, the plug-in hole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external steel pipe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full fixation, the reinforcement penetrates the connection holes in the first socket and the second socket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full fix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结构叠合梁板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叠合梁
,具体涉及一种PC结构叠合梁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框架梁的横截面一般为矩形或T型,当楼盖结构为预制板装配式楼盖时,为减少结构所占的高度,增加建筑净空,框架梁截面常为十字形或花篮形,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常将预制梁做成T形截面,在预制板安装就位后,再现浇部分混凝土,即形成所谓的叠合梁。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原有叠合梁在安装和连接时,没有更多的连接结构来增加接触面积,使得安装时不能充分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C结构叠合梁板连接结构,具有充分固定安装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C结构叠合梁板连接结构,包括上层叠合梁、横接钢筋和竖直钢筋,所述竖直钢筋固定在所述上层叠合梁的上表面,所述横接钢筋固定在所述竖直钢筋的内部,所述上层叠合梁的一端固定有三个第一插接板,所述上层叠合梁的另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二插接板,所述上层叠合梁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接槽,下层叠合梁固定在所述上层叠合梁的下方,所述下层叠合梁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上层叠合梁和所述下层叠合梁通过所述第一插接槽和所述第二插接槽固定连接,所述上层叠合梁的内部固定有钢板,固定钢板一体成型在所述钢板的两侧,所述下层叠合梁的上表面固定有竖直钢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叠合梁和下层叠合梁通过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进行榫卯连接,达到充分安装和固定的效果,上层叠合梁的两侧分别固定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两个上层叠合梁通过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进行插接固定,增加了两个上层叠合梁的接触面积,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上层叠合梁的内部固定有钢板和固定钢板,增加了上层叠合梁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下层叠合梁和上层叠合梁固定在一起后,横接钢筋将下层叠合梁和上层叠合梁上的竖直钢筋进行连接,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插接板和所述第一插接板的内部均开设有插接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连接后,通过外部钢管贯穿插接孔,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二连接钢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插接板的内部,且与所述固定钢板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插接板内部固定有第二连接钢板,增加了第二插接板的强度和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插接板的内部,且与所述固定钢板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接板内部固定有第一连接钢板,增加了第一插接板的强度和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连接钢筋贯穿在两个所述固定钢板的外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钢筋连接在固定钢板的内部,增加了固定钢板的强度和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内部和所述下层叠合梁的内部均开设有连接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进行榫卯连接时,工作人员将外部钢筋贯穿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内的连接孔中,增加了接触面积和强度,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上层叠合梁和下层叠合梁通过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进行榫卯连接,达到充分安装的效果,上层叠合梁的两侧分别固定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两个上层叠合梁通过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进行插接,增加了两个上层叠合梁的接触面积,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上层叠合梁的内部固定有钢板和固定钢板,增加了上层叠合梁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2、本技术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连接后,通过外部钢管贯穿插接孔,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第一插接板内部固定有第一连接钢板,第二插接板内部固定有第二连接钢板,增加了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的强度,连接钢筋连接在固定钢板的内部,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钢筋贯穿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内的连接孔中,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上层叠合梁竖直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第一插接槽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层叠合梁;2、第一插接槽;3、横接钢筋;4、竖直钢筋;5、插接孔;6、第一插接板;7、第二插接槽;8、下层叠合梁;9、第二插接板;10、第一连接钢板;11、钢板;12、固定钢板;13、连接钢筋;14、第二连接钢板;15、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PC结构叠合梁板连接结构,包括上层叠合梁1、横接钢筋3和竖直钢筋4,竖直钢筋4固定在上层叠合梁1的上表面,横接钢筋3固定在竖直钢筋4的内部,上层叠合梁1的一端固定有三个第一插接板6,上层叠合梁1的另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二插接板9,上层叠合梁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接槽2,下层叠合梁8固定在上层叠合梁1的下方,下层叠合梁8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插接槽7,上层叠合梁1和下层叠合梁8通过第一插接槽2和第二插接槽7固定连接,上层叠合梁1的内部固定有钢板11,固定钢板12一体成型在钢板11的两侧,下层叠合梁8的上表面固定有竖直钢筋4。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上层叠合梁1和下层叠合梁8通过第一插接槽2和第二插接槽7进行榫卯连接,达到充分安装和固定的效果,上层叠合梁1的两侧分别固定第一插接板6和第二插接板9,两个上层叠合梁1通过第一插接板6和第二插接板9进行插接固定,增加了两个上层叠合梁1的接触面积,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上层叠合梁1的内部固定有钢板11和固定钢板12,增加了上层叠合梁1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下层叠合梁8和上层叠合梁1固定在一起后,横接钢筋3将下层叠合梁8和上层叠合梁1上的竖直钢筋4进行连接,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二插接板9和第一插接板6的内部均开设有插接孔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接板6和第二插接板9连接后,通过外部钢管贯穿插接孔5,达到充分固定的效果。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钢板14固定在第二插接板9的内部,且与固定钢板12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插接板9内部固定有第二连接钢板14,增加了第二插接板9的强度和稳定性。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钢板10固定在第一插接板6的内部,且与固定钢板12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接板6内部固定有第一连接钢板10,增加了第一插接板6的强度和稳定性。具体的如图2所示,连接钢筋13贯穿在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结构叠合梁板连接结构,包括上层叠合梁(1)、横接钢筋(3)和竖直钢筋(4),所述竖直钢筋(4)固定在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上表面,所述横接钢筋(3)固定在所述竖直钢筋(4)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一端固定有三个第一插接板(6),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另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二插接板(9),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接槽(2),下层叠合梁(8)固定在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下方,所述下层叠合梁(8)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插接槽(7),所述上层叠合梁(1)和所述下层叠合梁(8)通过所述第一插接槽(2)和所述第二插接槽(7)固定连接,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内部固定有钢板(11),固定钢板(12)一体成型在所述钢板(11)的两侧,所述下层叠合梁(8)的上表面固定有竖直钢筋(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结构叠合梁板连接结构,包括上层叠合梁(1)、横接钢筋(3)和竖直钢筋(4),所述竖直钢筋(4)固定在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上表面,所述横接钢筋(3)固定在所述竖直钢筋(4)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一端固定有三个第一插接板(6),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另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二插接板(9),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接槽(2),下层叠合梁(8)固定在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下方,所述下层叠合梁(8)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插接槽(7),所述上层叠合梁(1)和所述下层叠合梁(8)通过所述第一插接槽(2)和所述第二插接槽(7)固定连接,所述上层叠合梁(1)的内部固定有钢板(11),固定钢板(12)一体成型在所述钢板(11)的两侧,所述下层叠合梁(8)的上表面固定有竖直钢筋(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镇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