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地下建筑物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620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地下建筑物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结构,包括地下建筑板,所述地下建筑板上表面固定有沥青油膏层,所述沥青油膏层上表面固定有泥土夯实层,所述泥土夯实层上表面固定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表面固定有防水砂层;通过缓冲挡板和弹性金属环的设置,使沥水管在受压时,弹性金属环会为沥水管进行缓冲,使沥水管受到的压力较小,且缓冲挡板的设置避免了土壤中的石子与沥水管直接接触,防止石子对沥水管造成破坏,沥水管仅外侧壁上方设有沥水孔,使沥下的水分不会渗透到沥水管下方,且倾斜的沥水管便于沥下水分集中,通过排风扇和通风管的设置,使地下建筑内部空间在排风扇的作用下加速空气的流动。

Low impact development design structure with underground build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w impact development and design structure with an underground building, which comprises an underground building boar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nderground building board is fixed with an asphalt ointment layer,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asphalt ointment layer is fixed with a soil tamping layer,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oil tamping layer is fixed with a concrete cushi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crete cushion is fixed with a waterproof sand layer; through the buffer baffle and the The setting of the elastic metal ring will buffer the drain pipe when it is under pressure, so that the pressure on the drain pipe is small, and the setting of the buffer baffle can avoid the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he stones in the soil and the drain pipe, so as to prevent the stones from damaging the drain pipe. The drain hole is only set above the outer wall of the drain pipe, so that the water under the drain pipe will not penetrate, And the inclined drain pipe is convenient for water concentration.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exhaust fan and ventilation pipe, the inner space of underground building can accelerate the air flow under the effect of exhaust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地下建筑物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下建筑
,具体涉及具有地下建筑物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建筑是指建造在岩层或土层中的建筑,它是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起缓和城市矛盾,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地下建筑位于地表以下,地表土壤中易积攒雨水,雨水已渗透进入地下建筑内部,使支撑地下建筑的结构变得脆弱,用于排水的沥水管易在上层土壤的压力和土壤中石子的作用下,产生破裂,使沥水管的排水功能受到影响,无法正常的进行土壤中水分与地下建筑的隔离,影响地下建筑的结构安全;2、地下建筑因处于地下,无法进行自然通风,使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的气流流通不畅,易造成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的缺氧,不利于地下建筑内部空间动植物的居住和存放,地下建筑长时间的借助电力进行通风易造成大量电力资源的损耗,不利于资源的节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具有地下建筑物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结构,具有抗挤压能力强、利于通风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具有地下建筑物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结构,包括地下建筑板,所述地下建筑板上表面固定有沥青油膏层,所述沥青油膏层上表面固定有泥土夯实层,所述泥土夯实层上表面固定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表面固定有防水砂层,所述防水砂层上表面固定有防水涂料层,所述防水涂料层上表面固定有砂浆保护层,所述砂浆保护层上表面固定有钢筋混凝土层,所述沥青油膏层内部固定有缓冲挡板,所述缓冲挡板内部开设有缓冲凹槽,所述缓冲凹槽内部下表面固定有弹性金属环,所述缓冲挡板下表面固定有沥水管,所述地下建筑板内侧壁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排风扇。为了便于水流的流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沥水管为倾斜角设计,且所述沥水管倾斜角度为15度。为了便于土壤中水分的沥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沥水管外侧壁上方开设有沥水孔。为了便于通风,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地下建筑板内侧壁一端固定有通风漏斗。为了便于地下建筑内部空气流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通风漏斗外侧壁一端固定有通风管。为了对通风管进行支撑,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通风管外侧壁一端固定有支撑杆。为了对排风扇进行电力供给,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钢筋混凝土层上表面一端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缓冲挡板和弹性金属环的设置,使沥水管在承受压力时,弹性金属环会为沥水管进行压力的缓冲,使沥水管受到的压力较小,且缓冲挡板的设置避免了土壤中的石子与沥水管直接接触,防止石子的尖锐部分对沥水管造成破坏,沥水管仅外侧壁上方设有沥水孔,使沥下的水分不会渗透到沥水管下方,且倾斜的沥水管便于沥下的水分进行集中处理;2、本技术通过排风扇和通风管的设置,使地下建筑内部空间在排风扇的作用下加速空气的流动,并利用两侧通风管的作用进行内外空气的交换,使地下建筑内的空气保持洁净,便于动植物在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的居住和存放,排风扇可由太阳能电池板进行电力供给,无需完全依赖外界电力的供给,太阳能为可再生资源,有利于减小电力资源的损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缓冲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通风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下建筑板;2、沥青油膏层;3、泥土夯实层;4、混凝土垫层;5、防水砂层;6、防水涂料层;7、砂浆保护层;8、钢筋混凝土层;9、缓冲挡板;10、缓冲凹槽;11、弹性金属环;12、沥水管;13、沥水孔;14、通风漏斗;15、通风管;16、支撑杆;17、排风扇;18、太阳能电池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具有地下建筑物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结构,包括地下建筑板1,地下建筑板1上表面通过浇注固定有沥青油膏层2,沥青油膏层2上表面通过浇注固定有泥土夯实层3,泥土夯实层3上表面通过浇注固定有混凝土垫层4,混凝土垫层4上表面通过浇注固定有防水砂层5,防水砂层5上表面通过浇注固定有防水涂料层6,防水涂料层6上表面通过浇注固定有砂浆保护层7,砂浆保护层7上表面通过浇注固定有钢筋混凝土层8,沥青油膏层2内部通过容腔固定有缓冲挡板9,缓冲挡板9内部开设有缓冲凹槽10,缓冲凹槽10内部下表面通过容腔固定有弹性金属环11,缓冲挡板9下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沥水管12,地下建筑板1内侧壁中间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排风扇17。进一步地,沥水管12为倾斜角设计,且沥水管12倾斜角度为15度。进一步地,沥水管12外侧壁上方开设有沥水孔13。进一步地,地下建筑板1内侧壁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通风漏斗14。进一步地,通风漏斗14外侧壁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通风管15。进一步地,通风管15外侧壁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杆16。进一步地,钢筋混凝土层8上表面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18。本实施例中弹性金属环11为东莞市长安耀万五金饰品厂销售,材质为不锈钢的金属环;通风漏斗14为湖南成功钢铁贸易有限公司销售,品牌为成功钢铁的料斗;通风管15为嵘鑫通风设备源头厂家销售,型号为RX-820型的通风管;排风扇17为深圳市金源成电子有限公司销售,型号为9225DC型的鼓风扇;太阳能电池板18为深圳市艺创节能电子有限公司销售,型号为CE100WMF型的太阳能电池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通过缓冲挡板9和弹性金属环11的设置,使沥水管12在承受压力时,弹性金属环11会为沥水管12进行压力的缓冲,使沥水管12受到的压力较小,且缓冲挡板9的设置避免了土壤中的石子与沥水管12直接接触,防止石子的尖锐部分对沥水管12造成破坏,沥水管12仅外侧壁上方设有沥水孔13,使沥下的水分不会渗透到沥水管12下方,且倾斜的沥水管12便于沥下的水分进行集中处理,通过排风扇17和通风管15的设置,使地下建筑内部空间在排风扇17的作用下加速空气的流动,并利用两侧通风管15的作用进行内外空气的交换,使地下建筑内的空气保持洁净,便于动植物在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的居住和存放,排风扇17可由太阳能电池板18进行电力供给,无需完全依赖外界电力的供给,太阳能为可再生资源,有利于减小电力资源的损耗。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地下建筑物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结构,包括地下建筑板(1),所述地下建筑板(1)上表面固定有沥青油膏层(2),所述沥青油膏层(2)上表面固定有泥土夯实层(3),所述泥土夯实层(3)上表面固定有混凝土垫层(4),所述混凝土垫层(4)上表面固定有防水砂层(5),所述防水砂层(5)上表面固定有防水涂料层(6),所述防水涂料层(6)上表面固定有砂浆保护层(7),所述砂浆保护层(7)上表面固定有钢筋混凝土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油膏层(2)内部固定有缓冲挡板(9),所述缓冲挡板(9)内部开设有缓冲凹槽(10),所述缓冲凹槽(10)内部下表面固定有弹性金属环(11),所述缓冲挡板(9)下表面固定有沥水管(12),所述地下建筑板(1)内侧壁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排风扇(17)。/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地下建筑物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结构,包括地下建筑板(1),所述地下建筑板(1)上表面固定有沥青油膏层(2),所述沥青油膏层(2)上表面固定有泥土夯实层(3),所述泥土夯实层(3)上表面固定有混凝土垫层(4),所述混凝土垫层(4)上表面固定有防水砂层(5),所述防水砂层(5)上表面固定有防水涂料层(6),所述防水涂料层(6)上表面固定有砂浆保护层(7),所述砂浆保护层(7)上表面固定有钢筋混凝土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油膏层(2)内部固定有缓冲挡板(9),所述缓冲挡板(9)内部开设有缓冲凹槽(10),所述缓冲凹槽(10)内部下表面固定有弹性金属环(11),所述缓冲挡板(9)下表面固定有沥水管(12),所述地下建筑板(1)内侧壁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排风扇(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地下建筑物的低影响开发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管(12)为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佳高路恒王斯海陆近涛李平潘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