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C形钩移动挂篮以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328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C形钩移动挂篮以及施工方法,包括两条主纵梁、连接两主纵梁的若干横梁,两主纵梁的两侧均设有前后布置的呈C形钩状的前挂臂和后挂臂,前挂臂和后挂臂均包括上端的顶梁和由顶梁处向内侧延伸的凸梁,凸梁与顶梁之间可拆卸连接。此双C形钩移动挂篮,向前移动行走时,通过交替拆装前挂臂和后挂臂上的凸梁避开吊杆,先安装后挂臂上的凸梁,并拆卸前挂臂上的凸梁,挂篮向前移动至吊杆处,前挂臂先通过吊杆,此时吊杆位于前挂臂和后挂臂之间,然后安装前挂臂上的凸梁,并拆卸后挂臂上的凸梁,挂篮向前移动,后挂臂通过吊杆,从而避开吊杆,避免前挂臂和后挂臂上的凸梁与吊杆发生碰撞,此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桥梁施工领域。

A mobile hanging basket with double C-hook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 C-shaped hook mobile hanging basket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wo main longitudinal beams and several beams connecting the two main longitudinal beams. Both sides of the two main longitudinal beams are provided with front and back C-shaped hook like front hanging arms and rear hanging arms. The front hanging arms and rear hanging arms both include the top beam at the upper end and the convex beam extending from the top beam to the inner side. The convex beam and the top beam can be detachable and connected. This double C-shaped hook moves the hanging basket. When moving forward, it avoids the suspender by alternately disassembling and assembling the convex beam on the front and rear hanging arms. First, install the convex beam on the rear hanging arms, and then dismantle the convex beam on the front hanging arms. The hanging basket moves forward to the suspender, and the front hanging arms pass the suspender first. At this time, the suspend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ront hanging arms and the rear hanging arms, and then install the convex beam on the front hanging arms, and remove the convex beam on the rear hanging arms This invention is used in the field of bridge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C形钩移动挂篮以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C形钩移动挂篮以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各地正在大规模建设交通路网,而混凝土桥梁作为一种常见的跨越江河湖海的结构形式在每条交通路网上也会经常采用,桥型种类也越来越多,常见的桥梁有拱桥、斜拉桥等。常见的中承式拱桥混凝土主梁施工方法有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梁柱式支架现浇施工、悬臂现浇施工等,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条件选择不同施工方法。其中,悬臂现浇施工中,挂篮是一个主要施工设备,挂篮能够沿桥梁向前移动,分节段逐段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一个节段的混凝土后再浇筑下一节段的混凝土,利用后方已浇筑梁段来承受前方待浇筑的荷载。如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的施工挂篮,为了避免向前移动时挂篮上的C形钩100与吊杆90发生干涉而碰撞,C形钩100靠近桥梁的两侧边缘处设置。但是,对于部分中承式提篮拱桥,混凝土主梁为宽翼缘的单箱双室箱梁截面,且变角度的斜吊杆设置在腹板外侧的横隔板上,由于桥宽翼缘比较单薄无法直接支承挂篮走行反扣受力,因此挂篮的C形钩需要加长支承在腹板与翼缘交叉点正上方(如图3所示),从而造成挂篮走行时C形钩与吊杆发生空间碰撞,导致挂篮无法前移,施工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C形钩移动挂篮以及施工方法,能够在移动时避开吊杆,防止与吊杆发生碰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C形钩移动挂篮,包括两条主纵梁、连接两主纵梁的若干横梁,两主纵梁的两侧均设有前后布置的呈C形钩状的前挂臂和后挂臂,前挂臂和后挂臂均包括上端的顶梁和由顶梁处向内侧延伸的凸梁,凸梁与顶梁之间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凸梁的底部安装有滑动件,滑动件的下方设有纵向的行走轨道,滑动件沿行走轨道移动。优选地,前挂臂和后挂臂还包括下端的底梁、连接顶梁和底梁的拉杆和压杆,拉杆分别与顶梁和底梁铰接,拉杆设于顶梁和底梁的中部。优选地,拉杆和压杆之间设有交叉设置的斜撑。优选地,还包括提升机构。优选地,主纵梁的末端安装有行走反力轮。优选地,还包括刚性大节点,主纵梁包括主纵梁前段和主纵梁后段,横梁包括中横梁,刚性大节点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主纵梁前段和主纵梁后段,以及下端连接中横梁、上端连接前挂臂和后挂臂。优选地,横梁还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前横梁、中横梁和后横梁的底部设有次纵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双C形钩移动挂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双C形钩移动挂篮组拼成整体后采用缆索吊机吊装就位,安装桥梁浇筑用的模板;b、浇筑当前节段混凝土,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安装行走轨道和后挂臂上的凸梁,拆卸前挂臂上的凸梁,下放双C形钩移动挂篮,使后挂臂受力;c、双C形钩移动挂篮前移,当后挂臂行走至接近当前节段的吊杆位置时,提升双C形钩移动挂篮,安装前挂臂上的凸梁,下放双C形钩移动挂篮直到前挂臂受力,拆除后挂臂上的凸梁;d、双C形钩移动挂篮继续前移至下一节段待浇筑位置,实施下一节段的施工;e、重复步骤~d,直至完成所有桥梁节段施工后拆除双C形钩移动挂篮。优选地,步骤b中,安装行走反力轮,步骤d中,收起行走反力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双C形钩移动挂篮以及施工方法,向前移动行走时,通过交替拆装前挂臂和后挂臂上的凸梁避开吊杆,先安装后挂臂上的凸梁,并拆卸前挂臂上的凸梁,挂篮向前移动至吊杆处,前挂臂先通过吊杆,此时吊杆位于前挂臂和后挂臂之间,然后安装前挂臂上的凸梁,并拆卸后挂臂上的凸梁,挂篮向前移动,后挂臂通过吊杆,从而避开吊杆,避免前挂臂和后挂臂上的凸梁与吊杆发生碰撞。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挂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挂篮的C形钩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刚性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刚性大节点连接主纵梁、横梁和前挂臂、后挂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C形钩移动挂篮,包括两条主纵梁10、连接两主纵梁10的若干横梁20,两主纵梁10的两侧均设有前后布置的呈C形钩状的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的结构相同,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均包括上端的顶梁31和由顶梁31处向内侧延伸的凸梁32,凸梁32与顶梁31之间可拆卸连接,可采用螺栓锁紧连接。本双C形钩移动挂篮,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上的凸梁32可拆卸,向前移动行走时,通过交替拆装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上的凸梁32避开吊杆90,先安装后挂臂40上的凸梁32,并拆卸前挂臂30上的凸梁32,挂篮向前移动至吊杆90处,前挂臂30先通过吊杆90,此时吊杆90位于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之间,然后安装前挂臂30上的凸梁32,并拆卸后挂臂40上的凸梁32,挂篮向前移动,后挂臂40通过吊杆90,从而避开吊杆90,避免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上的凸梁32与吊杆90发生碰撞。作为优选,凸梁32的底部安装有滑动件33,滑动件33的下方设有纵向的行走轨道50,滑动件33与行走轨道50配合,挂篮向前移动时滑动件33沿行走轨道50移动,保证挂篮沿纵向移动以及减小移动摩擦力,行走轨道50安装于已浇筑混凝土的桥梁分段上,滑动件33可采用滚轮、滑块等。作为优选,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还包括下端的底梁34、连接顶梁31和底梁34的拉杆35和压杆36,拉杆35分别与顶梁31和底梁34铰接,拉杆35设于顶梁31和底梁34的中部,拉杆35采用铰接的形式连接顶梁31和底梁34,能够有效消除节点处的弯矩,压杆36受力较小,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采用拉杆35与压杆36的结构形式,有效减小了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的截面面积。进一步地,拉杆35和压杆36之间设有交叉设置的斜撑37,以此增强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优选,还包括提升机构60,提升机构60可采用液压千斤顶,如图5所示,右半部为提升机构60处的断面图。提升机构60可向上提升挂篮,便于拆装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上的凸梁32。挂篮向前移动时,当前挂臂30通过吊杆90,吊杆90位于前挂臂30和后挂臂40之间时,此时通过提升机构60将挂篮向上提升一段距离,然后安装前挂臂30上的凸梁32,再缓慢下降挂篮直至前挂臂30受力,拆除后挂臂40上的凸梁32,准备挂篮前移。作为优选,主纵梁10的末端安装有行走反力轮70,挂篮向前行走时,约束力由前挂臂30或后挂臂40以及行走反力轮70提供,挂篮重心靠前,依靠后部的行走反力轮70平衡重力,行走反力轮70提供向下的约束力,防止挂篮倾斜而影响行走。作为优选,还包括刚性大节点80,如图6和图7所示,主纵梁10包括主纵梁前段11和主纵梁后段12,横梁20包括中横梁21,刚性大节点80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主纵梁前段11和主纵梁后段12,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C形钩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主纵梁、连接两所述主纵梁的若干横梁,两所述主纵梁的两侧均设有前后布置的呈C形钩状的前挂臂和后挂臂,所述前挂臂和后挂臂均包括上端的顶梁和由顶梁处向内侧延伸的凸梁,所述凸梁与所述顶梁之间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C形钩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主纵梁、连接两所述主纵梁的若干横梁,两所述主纵梁的两侧均设有前后布置的呈C形钩状的前挂臂和后挂臂,所述前挂臂和后挂臂均包括上端的顶梁和由顶梁处向内侧延伸的凸梁,所述凸梁与所述顶梁之间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C形钩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梁的底部安装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下方设有纵向的行走轨道,所述滑动件沿所述行走轨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C形钩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挂臂和后挂臂还包括下端的底梁、连接所述顶梁和底梁的拉杆和压杆,所述拉杆分别与所述顶梁和底梁铰接,所述拉杆设于顶梁和底梁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C形钩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和压杆之间设有交叉设置的斜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C形钩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C形钩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纵梁的末端安装有行走反力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C形钩移动挂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刚性大节点,所述主纵梁包括主纵梁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张启桥张应红郭俊雅游威朱志钢刑锋连晖张峰黄滔喻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