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bined anti-seismic pier column and a non templat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combined anti-seismic pier column includes: a pier column base, which provides a support force for the composite pier column; a composite pier column, which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pier column base, comprises an outer sleeve and a pier body, which is sleeved inside the outer sleeve. The outer sleeve is made of ultra-high toughness concrete, and the pier body is made of micro high toughness concrete It is made of expansive concrete. The composite pier structure has good anti cracking ability and anti-seismic energy absorption 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抗震墩柱及其无模板化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抗震墩柱及其无模板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目前,桥梁墩柱主要由普通混凝土和钢筋建成。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桥梁墩柱的潜在塑性铰区位于墩身的底部和顶部。工程实践表明,单纯地提高混凝土强度或者增加配筋来改善桥梁墩柱的抗震性能,其效果是有限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混凝土的抗震性能与其韧性有关,通过优选骨料、掺入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固然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仍然没有改变混凝土材料的脆性特质。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桥梁墩柱受拉区的普通混凝土容易发生脆性开裂破坏,且裂缝数量较少,不能有效吸收地震能量。另一方面,过密的箍筋、复杂的箍筋形式,也会影响现场施工时混凝土的浇筑成型质量。超高韧性混凝土(ECC)自20世纪90年代由VictorLi教授提出以来,受到了土木工程行业的高度关注。其具有优异的抗拉力学性能(极限拉应变可达3%-8%),以及优良的抗裂、抗冲击、耐磨等耐久性能。在荷载作用下,水泥基体开裂后,裂缝处的纤维将继续承受拉应力并传递给周围未开裂的基体进而产生新的裂缝,使得ECC的裂缝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延缓和分散,极大地提高了结构的变形能力、抗裂能力、吸能能力和耐久性,是一种理想的抗震材料。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实际工程中,因受限于造价和施工便易性,ECC通常仅用于混凝土墩柱的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抗震墩柱,其特征在于:包括:/n墩柱底座,为复合墩柱提供支撑力;/n复合墩柱,固定于墩柱底座的上方,包括外包套筒和墩身,墩身套于外包套筒的内部,所述外包套筒由超高韧性混凝土制备而成;/n所述墩身自下往上依次包括第一节墩身、第二节墩身和第三节墩身,其中,第一节墩身和第三节墩身由超高韧性混凝土浇筑而成,第二节墩身由微膨胀混凝土浇筑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抗震墩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墩柱底座,为复合墩柱提供支撑力;
复合墩柱,固定于墩柱底座的上方,包括外包套筒和墩身,墩身套于外包套筒的内部,所述外包套筒由超高韧性混凝土制备而成;
所述墩身自下往上依次包括第一节墩身、第二节墩身和第三节墩身,其中,第一节墩身和第三节墩身由超高韧性混凝土浇筑而成,第二节墩身由微膨胀混凝土浇筑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抗震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底座为混凝土墩柱底座,墩柱底座上预留环形槽,所述外包套筒安装在所述环形槽中,外包套筒外壁与环形槽侧壁之间预留设定宽度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抗震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墩柱与墩身的直径比为1.1-1.3。
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组合式抗震墩柱的无模板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进行抗震墩柱内钢筋网的绑扎;
浇注墩柱底座,并预留环形槽;
采用超高韧性混凝土制备外包套筒;
将外包套筒安装在墩柱底座的环形槽上,使用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浇注固定;
当固定处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的强度高于35MPa后,以外包套筒为模板,浇注墩身部分:
首先采用超高韧性混凝土浇筑第一节墩身,浇筑设定高度后,在浇筑表面喷涂一层混凝土界面胶,当界面胶初凝后,浇筑第二节墩身,第二节墩身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后,直接继续浇筑第三节墩身,第三节墩身采用超高韧性混凝土浇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龙,毕玉峰,吴佳杰,王凯,徐润,张文武,刘鹏,王珊珊,王飞,荣锐,徐斌,曹贤明,韩海龙,龚强,于潇舸,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